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及血氧水平依赖成像三种成像方法。同以往影像学检查只能依赖于被检查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同,弥散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情况,灌注加权成像主要研究脑组织血液动力学的情况,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则可对脑内的重要功能区进行准确定位。所以,功能磁共振成像可对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脑功能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可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区别肿瘤组织成分、预测肿瘤恶性程度及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本文主要综述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方式的基本原理及主要临床应用,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此项检查技术的认识。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影像学检查 弥散加权成像
  • 简介:目前,MRI因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及多平面成像等优势已成为脑肿瘤疾病的一种常规检查手段。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及磁场强度的增加,一些新的MR功能成像技术已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如磁共振波谱、脑功能成像、灌注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主要用于脑肿瘤之间及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疾病的鉴别、肿瘤的分级、指导外科术式的选择、放疗方案的制订等。

  • 标签: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 简介: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应用主要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波谱显像三方面。目前,弥散成像和灌注成像已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和弥漫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后疗效评价。波谱分析从探测活体组织化合物浓度入手,为肝脏疾病的更早期、更特异诊断和疗效监测方面提供了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在肝脏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肝脏 诊断 疗效评价 磁共振功能成像
  • 简介:脑胶质瘤的侵袭常沿着有髓神经纤维和血管基底膜途径进行。MR功能成像包括MRS、PWI和DWI.具有一定的分子成像的能力。MRS代谢物浓度变化可以明确瘤体和瘤周的代谢物变化。Cho/Cr值自近瘤周区向远瘤周区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NAA/Cr则有升高趋势.符合胶质瘤沿白质纤维自近向远侵袭性生长的特点。MRI灌注成像rCBV对胶质瘤分级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MRI弥散成像通过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特性反映脑内肿瘤的病理变化,常以扩散张量成(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和白质纤维柬追踪~(V13来间接反映胶质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特点。MR功能成像在评价脑胶质瘤侵袭性上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医生应把传统MRI与多种功能成像技术联合应用来提高MRI对胶质瘤侵袭性的认识。

  • 标签: 脑肿瘤 磁共振功能成像
  • 简介:目的量化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与传统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手术部位多裂肌的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我院住院行单节段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资料,行MIS-TLIF治疗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行TLIF治疗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并且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1周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和腰椎MRI检查,通过MRI计算手术部位多裂肌净横截面积(leanmutifiduscrosssectionalarea,LMCSA)。结果术前VAS评分:MIS-TLIF组(7.41±1.30)分,TLIF组(7.40±0.9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80);术前LMCSA:MIS-TLIF组(698.85±116.09)mm^2,TLIF组(724.58±150.41)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手术时间:MIS-TLIF组(139.95±13.00)min,TLIF组(144.40±12.6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术中出血量:MIS-TLIF组(111.95±6.31)ml,TLIF组(252.85±13.47)ml,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引流量:MIS-TLIF组(56.05±5.54)ml,TLIF组(100.75±7.50)ml,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卧床时间:MIS-TLIF组(7.50±0.51)天,TLIF组(12.70±0.66)天,MIS-TLIF组小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周VAS评分:MIS-TLIF组(2.14±0.64)分,TLIF组(2.35±0.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7);术后1周LMCSA:MIS-TLIF组(596.47±103.22)mm^2、TLIF组(523.16±70.64)mm^2,MIS-TLIF组大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两组术后1周VAS评分及LMCSA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LMCSA变化率:MIS-TLIF组(-14.65±4.94)%、TLIF组(-26.59±6.84)%,MIS-TLIF组小

  • 标签: 腰椎 磁共振成像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能够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运动情况,探索病变内部的微细结构变化,因而逐渐被应用到乳腺癌的临床与科研中。小视野成像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模型这两种新的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疗效评价与预测、预后评估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小视野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温度图(temperature-map,T-Map)实时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热消融羊离体腰椎间盘的可行性.方法取6列离体南疆黄羊腰骶段脊柱,在磁共振导航下,高强度聚焦超声从前方对其L2~S1椎间盘行定点辐照,剂量为350W,持续时间分别为20s、40s、60s、80s、100s、120s、140s、160s和180s,辐照过程中以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实时监控椎间盘前缘、后缘、髓核以及同水平脊髓的温度变化情况.结果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椎间盘过程中,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测点的温度呈现逐渐升高,但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辐照180s后,椎间盘前、后缘温度超过50℃,髓核中心温度超过75℃,硬膜前缘的温度不超过45℃.结论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中,高强度聚焦超声能提供足够高的温度,灭活羊离体腰椎间盘纤维环内神经感受器,并使髓核溶解、变性、萎缩;磁共振成像温度图可实时定点监控热消融区温度变化.本实验初步验证了磁共振成像温度图监控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羊离体腰椎间盘是可行的,磁共振导航高强度聚焦超声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潜在方法.

  • 标签: 高强度聚焦超声 磁共振成像 温度图 腰椎间盘 离体
  • 简介:背景与目的:手术后肿瘤残余是影响胶质瘤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用术中磁共振影像(intraoperativ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MRI)导航手术,可达到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保护神经功能的双重目的。本研究评估iMRI导航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6月,158例脑胶质瘤患者接受iMRI神经导航手术。结果:手术总耗时2.5~8.5h(平均5.2±1.5h)。图像质量优144例(91.1%),良9例(5.7%),差5例(3.2%)。iMRI扫描次数2~5次(平均2.5±0.7次),其中3次42例(26.6%),4次15例(9.5%),5次6例(3.2%)。39.9%的脑胶质瘤病例经iMRI发现肿瘤切除范围未达术前计划,仍需进一步切除。术后早期MRI证实肿瘤全切率达90.5%,术后严重致残率6.8%。无iMRI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结论:iMRI实时影像导航手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可实时纠正术中脑移位误差,精确定位脑胶质瘤的影像学边界,定量评估手术切除范围,有效提高肿瘤切除率。

  • 标签: 脑移位 胶质瘤手术 术中磁共振成像 神经导航
  • 简介:探讨磁共振在评价局部中晚期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介入治疗再行放疗的子宫颈癌患者29例,分别于介入治疗前、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行盆腔MRI常规序列扫描和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检查,记录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和肿瘤体积大小。完成介入治疗后,根据是否有效分为介入治疗有效组和介入治疗无效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段ADC值的变化。完成所有治疗后,比较不同ADC值变化幅度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其中治疗有效20例,无效9例。常规MRI图像特征:子宫颈癌在T1W1图像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1多呈均匀或欠均匀稍高或高信号;DWI图像表现:病灶呈不均匀高信号,边界显示清晰,ADC图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第1次、第2次、第3次放疗后,介入治疗有效组ADC值均显著高于介入治疗无效组(P<0.05)。ADC值变化幅度≥35%组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DC值变化幅度<35%组(P=0.021)。结论MRI、DWI检查及ADC值可用于子宫颈癌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肿瘤 子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疗效评价
  • 简介:随着影像医学的发展,CT和MRI已经成为当前脑肿瘤最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的形态学诊断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CT灌注成像(CTperfusion)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和血氧水平依赖效应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functionalMRI,BOLD—fMRI)等新技术的出现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脑肿瘤的功能信息,为常规CT和MRI检查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补充。

  • 标签: 脑肿瘤:功能性成像
  • 简介:超声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radiationtherapy,IGRT)是通过采集靶区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或三维重建技术,辅助减小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次治疗间的靶区移位和变形以及同一分次中的靶区运动的技术。本文将系统回顾三维超声成像作为日常图像引导工具在放疗中的应用,并讨论这种成像技术在多种部位(如前列腺癌、妇科肿瘤和乳腺癌)中包括详细的扫描、采集技术及使用步骤的运用。最后,简要回顾放疗中用于靶区定位的其他成像技术,并比较这些成像技术之间的差异。

  • 标签: 超声成像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 简介: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生长迅速,预后差,血管生成在胶质瘤的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特异性的高度血管化,多型性胶质母细胞瘤可作为研究肿瘤血管化生成过程和抗血管化治疗的理想模型。本文对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抗血管化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生成 胶质瘤 化治疗 原发性颅内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发生过程
  • 简介:脑磁图作为一种无创性记录大脑生物磁场的新技术,能相对直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状态:并且可将采集到的脑磁信号分析结果重叠到MRI图像上,从而将生理功能和解剖结构融合在一起,这一技术又称为磁源成像(magneticsourceimaging,MSI)。MSI不仅能够准确地提供癫痫灶及所需要功能区的定位信息,而且可使临床神经外科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与癫痫灶、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以便在术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本文对脑磁图、MSI及其在脑肿瘤方面的应用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脑磁图 磁源成像 脑肿瘤
  • 简介:MR检查在NPC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已成为评价NPC的最佳检查法。本文综述MR功能成像在NPC的分期、扫描及成像等的应用价值,研究显示MR成像在以上各方面有独到之处,已成为NPC首诊及分期和随访的重要首选检查手段,其功能成像将继续成为研究的热点。

  • 标签: MR检查 鼻咽癌 应用
  • 简介:CT能谱成像使CT由原来的单参数成像变为多参数成像,由原来的混合能量成像变为能谱成像,不仅在形态学诊断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在组织病理学诊断范畴有长足的进步。CT能谱成像为肿瘤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浸润范围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肿瘤
  • 简介:炎症介质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炎症反应的调节通路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通路存在较大的重叠。研究证实,包括COX-2、IL-1、IL-6等在内的众多炎症介质不仅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炎症介质 血管生成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揭示新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YH-16)与顺铂(CDDP)联合使用的抗血管形成作用。方法:首先以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凋亡分析,考察YH-16联合CDDP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肝癌细胞系QGY-7701和SMMC-7721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其次,在HUVECs体外培养体系上,评价两药联合使用对细胞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YH-16与CDDP联合使用能协同地抑制HUVECs增殖和克隆形成,并增强了诱导细胞凋亡,上述作用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两药联合使用对HUVECs的迁徙/侵袭和管道形成也有协同的抑制作用。结论:在血管形成的多个环节上,YH-16与CDDP联合使用提高了抗血管形成的效能,联合用药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顺铂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抗血管形成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辅助CT引导下肺癌病灶细针穿刺活检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过程中护理的价值。方法30例影像学诊断为肺癌的住院患者,先行胸部MR平扫检查,包括DWI序列,再根据DWI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预定穿刺针活检靶部位,然后行CT引导下肺部病变靶区细针穿刺活检术,对于所有病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均给予护理,积极配合穿刺。结果所有患者选择穿刺靶点时,均避开病变坏死区及肺不张或阻塞性炎症区域,而选取肿瘤实性区域进行穿刺活检,穿刺病理均确诊为肺癌,穿刺成功率及阳性率为100%。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在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中,护理干预能够保证患者配合检查及手术,缩短穿刺时间,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肺癌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活检 CT引导 护理
  • 简介:背景与目的:胶质瘤是脑内最常见的肿瘤,其弥漫性浸润的特点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术前区分肿瘤的不同成分及正常脑组织,明确重要纤维束浸润情况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探讨各向同性显著扩散系数(isotropic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iso)值与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值的测定在区分肿瘤不同组织成分与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测定肿瘤侧锥体束通过不同解剖部位的FA值,探讨星形细胞瘤病例肿瘤对锥体柬侵犯的情况。方法:对确诊的35例胶质瘤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测定肿瘤实质强化部分、肿瘤实质不强化部分、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及周围正常脑白质的ADCiso值和FA值:对6例Ⅰ-Ⅱ级,7例Ⅲ-Ⅳ级幕上型累及单侧大脑半球的病例,测定锥体束通过不同区域的FA值。结果: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的ADCiso值同正常脑组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实质组织、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ADCiso值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的FA值同正常脑组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肿瘤实质组织的FA值同瘤内囊变坏死组织、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瘤内囊变坏死组织FA值同瘤周水肿组织比较无显著差异。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肿瘤侧锥体束FA值较健侧低,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无显著差异;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病例中,肿瘤最大层面、内囊后肢层面、中脑大脑脚、桥脑层面锥体束肿瘤侧FA值与健侧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DCiso值可以区别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组织、正常脑组织。FA值可将肿瘤实质组织、瘤内囊变坏死区、瘤周水肿区与正

  • 标签: 胶质瘤 星形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