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7 个结果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背景与目的:BMI1是维持肿瘤干细胞自我更新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主要探讨其与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CD133阳性胶质瘤细胞,低密度单克隆形成神经球。蛋白质印迹检测慢病毒载体携带shBMI1的干扰效果。平板集落形成评估BMI1干扰后放射敏感性。AnnexinV免疫荧光染色用于测定细胞凋亡。组蛋白γH2AX灶点形成检测DNA损伤修复。结果:BMI1在胶质瘤干细胞0814中高表达,通过慢病毒携带RNA干扰,能够显著下调BMI1的表达,下调BMI1表达联合放疗能够显著降低脑胶质瘤干细胞集落形成,联合BMI1干扰及放射治疗显著地提高了细胞凋亡比率(P<0.01),并且干扰BMI1后,胶质瘤干细胞0814的DNA损伤修复能力出现显著缺陷。结论:BMI1可望是恶性脑胶质瘤非常有前景的放射治疗增靶点。

  • 标签: 胶质瘤 BMI1 肿瘤干细胞 放射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中成药平消胶囊与放疗同步治疗鼻咽癌疗效,探讨其增机制.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月将188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放疗+平消胶囊)94例,对照组(单纯放疗)94例.两组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X线及β线常规外照射,包括鼻咽部原发灶及颅底、颈部转移灶.原发灶DT66~70Gy,颈部转移灶DT60~76Gy(或预防照射DT50Gy).治疗组放疗前3天开始口服平消胶囊8粒,3次/日,连用至放疗结束.结果:半量疗效及全量(结束时)消失率:治疗组原发灶84.0%及93.6%,颈部转移灶80.9%及93.6%;对照组原发灶54.3%及62.8%,颈部转移灶52.1%及61.7%.半量疗效及全量消失率比原发灶提高29.8%及30.9%,转移灶提高28.7%及31.9%.结论:平消胶囊与放疗同步治疗鼻咽癌与单纯放疗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平消胶囊有放疗增作用.

  • 标签: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平消胶囊 放射增敏
  • 简介: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放射增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7402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t的细胞抑制效应;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Tet对7402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7402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并观察Tet能否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检测CyclinB1、Cdc2和Cdc25C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观察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人肝癌7402细胞株24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Tet(0.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比(SERDq)为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照射明显导致7402细胞株G2期阻滞,Tet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7402细胞G2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经Tet处理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裂指数则增高。结论:Tet对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 标签: 粉防己碱 放射增敏 G2/M期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甘氨双唑钠放疗增在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16例行甘氨双唑钠增放疗,20例行单纯放疗。放疗方案:DT40Gy/20次或30Gy/10次。放疗增组甘氨双唑钠800mg/m2,每周3次。比较两组近期疗效、颅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毒副反应。结果甘氨双唑钠放疗增组的有效率为87.5%,单纯放疗组为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增组颅内中位PFS为9.9个月,单纯放疗组为5.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主要为脱发、头痛、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均为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放疗增治疗乳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脑转移 甘氨双唑钠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 简介:《癌症康复》杂志在2006年与北京肿瘤医院运营办合作开办了《健康大讲堂》栏目.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诊断、治疗、护理等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新疗法进展快速的现状.今年我刊又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开办了《医护大讲堂》新栏目.旨在把国内肿瘤界知名专家与国际接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疗法、新成果.通过这个栏目.奉献给基层及非肿瘤专业的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及患者都能够从中受益。

  • 标签: 综合治疗 放射增敏 化疗药物 协同作用 肿瘤诊断 医护人员
  • 简介:20、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怎么办?白细胞减少.放疗后2~5周常见.和放疗部位有关.一般只是轻中度白细胞下降,经升白细胞药物和中药治疗后多能很快恢复.不会影响治疗。如果合并化疗时白细胞恢复较慢.需要辅以升白细胞的药物。

  • 标签: 肺癌患者 放疗后 升白细胞药物 白细胞减少 中药治疗 白细胞下降
  • 简介:说句也许天下老人都不中听的话:人老了就要服老,虽然我们希望有颗年轻的心,充满活力地走过一生,但是对于体力的衰退是一定要有心理准备的,当发现自己体力不如以前的时候,能够接受这样的事实,在生活上做适当的调适和改变,这样对自己和小孩都比较好。

  • 标签: 心理准备 体力 癌症 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Tet对SPC-A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比较单纯照射组(4Gy)、照射(4Gy)+Tet(1μmol/L)组、单用Tet组(1μmol/L)及空白对照组间SPC-A1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来计算受照射后的细胞存活率,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0、Dq、SF2。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射前后SPC-A1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Tet对SPC-A1细胞的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77、5.78、和3.89μmol/L。照射+Tet组24、48、72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单纯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照射+Tet组的D0、Dq和SF2值分别为(1.551±0.045)Gy、(0.522±0.023)Gy和0.503±0.008,均低于单纯照射组。放射增比(SER)为1.48。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照射导致了SPC-A1细胞G2期阻滞(P<0.05)。联合Tet后可以降低G2期阻滞细胞比例(P<0.05)。结论Tet可以有效增加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放射导致的G2期阻滞细胞比例,从而使DNA的损伤固定,发生增殖性死亡。

  • 标签: 汉防己甲素 肺腺癌 放射增敏 G2 期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的放射增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MTF法测定卡培他滨抑制细胞增殖20%的药物浓度(IC20),以卡培他滨24hIC20值对CNE-2细胞分别处理3h、6h、12h、24h,依次设为4个卡培他滨+照射组,对其给予6MeVX线分别单次照射0、2Gy、4Gy、6Gy、8Gy,另设对照组为单纯照射组;用克隆形成试验计算各组的放射增比,得到细胞生存曲线;5组细胞均给予6MVX射线单次照射6Gy,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情况及凋亡率。结果卡培他滨的24hIC20值为0.26μ/mL,卡培他滨处理3h、6h、12h、24h后的放射增比分别为1.08、1.15、1.22和1.35;卡培他滨处理后的照射组可将细胞阻滞在S期,且作用24h组的细胞凋亡率达45.9%;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与卡培他滨作用时问成正相关。结论卡培他滨(24hIC20)对CNE-2细胞有放射增作用,其增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4h后增作用达最强,主要通过诱导细胞S期阻滞及促进凋亡来影响增

  • 标签: 卡培他滨 人鼻咽癌细胞系 放射增敏
  • 简介:我是四川省内江制药厂高级工程师,历任届内江市政协常委、市人大代表.我勇敢地3次战胜了癌症,现88岁,耳聪目明,思维清楚,行动方便,还能指导科研工作,参与社会活动,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一位挚友送我一首祝寿诗:八八高寿古来稀,夕阳奋蹄实堪励,一生正气人称道,战胜绝症更为奇.我是怎样战胜绝症的,让我讲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癌症 长寿 养生 保健 生活方式 性格开朗
  • 简介:母乳喂养可减少儿童患白血病的可能性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癌症,约占儿童癌症患者的30%。根据一篇发表在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儿科学杂志上的文章,与孩子们从来没有接受过母乳喂养或母乳喂养时间短相比,

  • 标签: 白血病 新闻 母乳喂养 癌症患者 科学杂志 美国医学会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放射增作用及其机制;为中药雷公藤红素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寻找新的放射增提供初步的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的抑制率,并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集落形成方法和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放射剂量-细胞存活曲线;观察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的放射增作用;流式细胞法观察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雷公藤红素对Fa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对CNE-1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随作用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IC50为32μg/m1);镜下可见核浓缩、聚集、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特征;集落形成方法显示雷公藤红素和照射联合作用于CNE-1细胞,表现为剂量生存曲线左移,SER增加,Do减低,Dq变小,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明显增强,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CNE-1细胞株有明显的放射增效应。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影响CNE-1细胞周期再分布,随药物浓度增加,作用48小时后CNE-1细胞G1期G2/M期比例逐渐增加,S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随着雷公藤红素作用浓度增加Fas蛋白表达上调。结论雷公藤红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NE-1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放射增作用。放射增的机制可能与雷公藤红素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G2/M期并使S期细胞减少以及细胞Fas蛋白表达变化导致凋亡增加有关。

  • 标签: 雷公藤红素 鼻咽癌 放射增敏 FAS蛋白
  • 简介:往事如烟,每当夜深人静,回想前几年患癌住院进行的前两次化疗,就不寒而栗.但想起第3次化疗那种轻松的场面,恐惧就会烟消云散.这要归功于我的妻子.她吸取了前两次我化疗的教训,第3次化疗前,她走访了不少老中医师,获得了一些可以预防化疗时产生各种毒副作用的偏方,即鲜美可口的"鲜汤".我喝"鲜汤"顺利地完成了第3次化疗.

  • 标签: 化疗前 老中医 住院 医师 毒副作用 恐惧
  • 简介:人们听说过”好学生”,却没有听说过“好病人”。这可不是在病房里进行评比挂流动红旗的情形.而是当下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求医心理——一旦生病就要当“好”病人:一看最好的医生.二住最好的医院.吃最好的药品。由此,我们会想起那位喜欢开玩笑的作家林语堂,他曾戏称“幸福人生”就是“住英国的别墅,娶日本的太太,交法国的情人,雇中国的厨子”。现代社会大概还应该加上“读美国的常青藤大学.开德国的豪华汽车,使唤菲律宾的周到佣人”.此外不能忘记要当个“好病人”。

  • 标签: 求医心理 流动红旗 开玩笑 菲律宾
  • 简介:申时(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1.朝而受业,夕而习复膀胱经是很重要的经脉,在中医里号称是太阳。它是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比如说小腿疼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

  • 标签: 养生法则 膀胱经 太阳经 足后跟 经脉
  • 简介: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其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征,肿瘤异质性较高,临床上具有复发率高、转移早和预后差等特点。化疗是TNBC主要的辅助治疗手段,但总体预后仍较差。随着TNBC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试验陆续开展,目前取得了一些积极的临床试验结果。中医药治疗作为传统的医疗手段,对于晚期乳腺癌也发挥着重要的支持扶正作用。本文就TNBC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分子靶向治疗 靶点 化疗 中医药治疗
  • 简介:化疗有最高年龄限制吗?研究表明,年龄不是老年肿瘤患者是否接受治疗的决定因素,更重要的是患者的各项身体机能。许多老人各项身体机能都还很好,如果能接受充分的化疗,同时给予积极的支持治疗,他们对化疗的耐受性与年轻患者是相当的,化疗的疗效也好,可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预期结果。

  • 标签: 老年肿瘤患者 癌症 年龄限制 身体机能 支持治疗 年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