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学龄儿童肥胖与乙醇脂肪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及脂肪代谢紊乱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典型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中等水平的4所小学和4所中学,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从中抽取659名7-18岁肥胖儿童作为肥胖组,603名正常体重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身体测量、腹部B超脂肪检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检测。超重、肥胖采用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进行评价;血脂异常的判定标准:静脉血清TC≥5.20mmol·L^-1,TG≥1.70mmol·L^-1,HDL-C≤1.03mmol·L^-1,LDL-C≥3.12mmol·L^-1;肝功能异常:静脉血清ALT≥40.0U·L^-1和(或)AST≥45.0U·L^-1;NAFLD诊断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酒精肝病学组公布的酒精脂肪肝病诊断标准进行。统计方法包括计量资料的描述统计、协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趋势卡方检验等。结果肥胖组有3例未行脂肪B超检测,肥胖组B超脂肪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28.0%(184/656)和10.2%(67/656),对照组脂肪和NAFLD的检出率分别为0.3%(2/603)和0.2%(1/6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肥胖组TG、TC、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胖同时罹患NAFLD时,血脂异常进一步加重,ALT及AST异常也更明显,以ALT升高为著;随着肥胖的加重,脂肪代谢紊乱及肝功能损害程度逐渐上升。结论肥胖儿童伴发NAFLD较为普遍,单纯肥胖对儿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谢等均造成危害,并随肥胖程度逐渐加重,对中度以上肥胖儿童建议常规进行腹部B超检查。

  • 标签: 肥胖 非乙醇性脂肪肝 血脂紊乱 学龄儿童
  • 简介:脂肪不仅能为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一定的能量,也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比如磷脂,就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除此之外,脂肪还能为宝宝提供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还具有保暖、缓冲外界压力、保护内脏的作用。含脂肪丰富的食物主要是食用油、肉类、蛋黄和坚果。相比较而言,畜肉含的脂肪比较丰富,但多数是饱和脂肪酸;家禽、鱼类的肉含脂肪比较少,但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很多,比较适合宝宝的需要。蛋黄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约为30%左右,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 标签: 不饱和脂肪酸 脂溶性维生素 组成成分 生长发育 维生素A 维生素D
  • 简介:了解脂肪脂肪有助于激素的生成,能确保所有细胞的正常结构,特别是那些对记忆和消化必不可少的细胞;促进血管的健康;有助于神经到肌肉脉动的正常传输;有助于控制主要腺体的功距。

  • 标签: 脂肪 正常结构 细胞
  • 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闭锁术后内胆管扩张的诊治经验,探讨葛西手术后内胆管扩张对患儿远期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2003年4月至2008年3月,对3例因胆道闭锁行葛西手术的患儿进行追踪随访,3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胆管炎症状,其中1例合并门脉高压。3例行超声、CT或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TCD),结果显示内胆管囊扩张。2例行胆管扩张与空肠胆支再吻合术,1例仅行PTCD置管引流。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黄疸消退或减轻。1例仅行PTCD的患儿内胆管扩张长期存在。结论内胆管扩张使胆管炎反复发作,特别是扩张的囊状胆管压迫门静脉,可使门静脉变窄,血流减少,致受累叶萎缩。胆道闭锁患儿葛西手术后应定期行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内胆管囊扩张。葛西手术后内胆管扩张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前应常规行PTCD,暂时解除胆汁淤积,并为术中定位做好准备。

  • 标签: 胆道闭锁/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 胆管疾病/诊断 胆管疾病/治疗
  • 简介:动物肝脏营养丰富,含有优质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含有丰富的铁,有利于满足宝宝对铁的需要,帮宝宝预防缺铁性贫血。每星期给宝宝添加1~2次泥(每次约半两),就能有效地预防缺铁性贫血。各种动物肝脏中最好的是鸡肝。因为鸡肝质地细腻,味道比别的类鲜美,宝宝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消化。猪肝比较硬,即使捣碎了也会有颗粒,吃起来口感不太好,也容易出现积食,一般不作为给宝宝添加肝脏类食物的首选。鱼肝、狗含有毒素,不能给宝宝吃。

  • 标签: 动物肝脏 缺铁性贫血 优质蛋白质 营养丰富 营养物质 维生素
  • 简介:脂肪母细胞瘤是一少见的良性肿瘤,有复发倾向,临床易误诊.自2000年~2002年我们收治3例脂肪母细胞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脂肪瘤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扩张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扩张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情况。结果9例扩张心肌病伴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患儿进入分析,男5例,女4例。病程0.5-4.5年,起病年龄11个月至18岁。9例均有乏力表现,4例合并肌肉无力,1例四肢近端肌萎缩,2例有惊厥发作,2例伴生长发育落后。9例均有不同程度肝肿大,8例肝功能异常,7例CK、CK-MB和乳酸脱氢酶增高,6例乳酸增高,2例低血糖,3例高血氨。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可见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高和射血分数下降。肌电图示肌源损害2例。串联质谱检查示游离肉碱明显增高1例,减少5例,正常3例;酯酰肉碱增高7例,减少1例,正常1例。临床诊断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Ⅰ缺乏症1例,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例,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4例,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3例。9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补充左旋肉碱、维生素及低脂肪、预防饥饿等饮食指导。随访0.5-3年,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和超声心动图表现逐渐改善。结论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合并多系统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者,应考虑到脂肪酸代谢异常可能,及早进行代谢病筛查,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脂肪酸 氧化 代谢 心肌病 肉碱 酰基肉碱
  • 简介:目的探讨侵犯门血管的小儿母细胞瘤的手术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作者收治的68例门部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均使用微波切割技术,在不阻断门血流的状态下精细解剖分离,在发生血管损伤出血时则暂时阻断门血管,如影响显露,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68例患儿均接受术前化疗,其中侵犯第一门17例,侵犯第二门51例。15例患儿第一门阻断时间在5min以内,2例患儿全血流阻断时间为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5mL,6例因失血较多予输血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并发胆瘘3例,周积液5例,乳糜腹1例。结论对于门部母细胞瘤,采取术前化疗可降低手术难度,精细解剖是基本措施,分块切除是可选方法,门血管阻断无法保障安全,不损伤门血管是患儿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肝肿瘤/外科学 儿童
  • 简介:癫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根据临床发作的形式分为惊厥(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CSE)和惊厥持续状态(nonconvulsivestatusepilepticus,NCSE),尽管NCSE对生命威胁较小,但容易被误诊,且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日益受重视。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22例NCSE患儿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癫痫持续状态 非惊厥性 临床分析 癫癎 认知功能障碍 临床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素(Epi)对内毒素(脂多糖,LPS)致大鼠炎症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LPS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4mL·kg^-1·h^-1;低、中和高剂量Epi组:静脉注射LPS6mg·kg^-1后,分别静脉滴注Epi0.12、0.3和0.6μg·kg^-1·min^-1。在LPS注射前、注射后2和6h3个时点取血,检测血清ALT、AST、TNF-α、IL-1β和IL-10水平,并在6h时点观察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LPS组注射LPS后2、6h血清AST和ALT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同时血清TNF-α、IL-1β和IL-10水平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LPS组窦扩张、充血,局灶肝细胞坏死。高剂量Epi可显著降低血清AST和ALT水平,减轻肝脏病理损伤,并显著可降低TNF-α水平和升高IL-10水平(1)8LPS组,P均〈0.05),但对IL-1β水平无影响。中、低剂量Epi对LPS致炎症损害无明显保护作用。结论Epi可通过抗炎作用减轻LPS诱导的炎症损害。

  • 标签: 肾上腺素 内毒素 脂多糖 细胞因子类 大鼠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先天性全身脂肪营养不良(CGL)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CGL患儿病史、实验室检查和5年随访资料,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行基因检测,系统复习国内外文献报告的CGL病例,归纳临床表型。结果男,5岁11个月,因"腹胀、消瘦5年余"就诊。患儿足月顺产,出生无窒息抢救史,5月龄会抬头,1岁会扶走。患儿1月龄渐出现腹胀、消瘦,2月龄渐出现皮下脂肪消失,肌肉渐发达,3-4月龄渐出现全身皮肤色素沉着,以颈部和腋下显著,5-6月龄渐出现全身皮肤毛发增多、增粗。查体:神清,空双颊,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四肢静脉血管显露。全身皮肤偏黑,多毛,颈部、腋下黑棘皮(+++),皮肤弹性略差,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右肋下可扪及8cm,质地中等。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智力测试72。双侧睾丸3mL,阴茎5cm×1.8cm,阴毛Tanner2期。父母体健,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临床诊断先天性CGL,嘱低脂、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予饮食控制。患儿BSCL2基因(NM032667.6)存在:1错义突变c.713G〉A,p.Gly238Asp(杂合);2碱基重复c.782dupG,p.Ile262Hisfs*12(杂合);其父亲携带错义突变c.713G〉A,p.Gly238Asp(杂合),母亲携带碱基重复c.782dupG,p.Ile262Hisfs*12(杂合)。经系统检索有10篇文献中的17例CGL患儿进入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主要特征:全身皮下脂肪消失、肌肉发达、皮下静脉显露、肢端肥大、多毛、黑棘皮症、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脾大、脂肪、肝功能异常和心肌病等。结论CGL罕见,易合并代谢性疾病。全身脂肪消失的患儿应首先考虑本病,基因确诊后应密切随访其代谢状况。本例患儿BSCL2基因携带的突变位点之一c.713G〉A,p.Gly238Asp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先天性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 seipin 基因检测 高脂血症 黑棘皮
  • 简介:1临床资料病例1,女,4岁,因耻骨前包块4d就诊。查体:前正中线耻骨联合上方见局部皮肤隆起,扪及-4cm×2cm×2cm大小包块,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腹肌紧张时肿块明显突出。CT检查见肿块位于腹壁软组织内,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密度不均匀。行耻骨联合上包块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于腹直肌前鞘深面,腹直肌浅面,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予完整切除,见肿块呈球形,直径约4.0cm,包膜完整,质地较硬,剖开后观察呈黄白色,无液化、无囊变、出血及坏死等。病理检查提示为耻骨联合上脂肪母细胞瘤,S100(+)、CK(-)、EMA(-)。

  • 标签: 脂肪瘤:干细胞
  • 简介:患者,男,16岁。因发热、腹痛、食欲不振4年余来我院就诊。4年前发病时有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数日,伴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继之转为慢性过程,常有乏力、右上腹胀痛。入院体查:慢性病容,营养中等,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颈前皮肤可见2颗蜘蛛痣,心肺无异常发现,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肋下未扪及,脾肋下约3cm,质地中等,腹部移动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肝片吸虫病 不规则发热 食欲不振 浅表淋巴结 移动性浊音 体温波动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惊厥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1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2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癫持续状态。3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4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5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d;5例SEC患儿予多种抗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d,1例抗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6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结论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 标签: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重症病毒性脑炎 视频脑电图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母细胞瘤(HB)患儿组织中葡萄糖调节蛋白78和94(GRP78和GRP94)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15例儿童HB和10例正常组织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EnV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RP78和GRP94表达。结果HB患儿组织中GRP78和GRP94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3%vs10%,60%vs10%;均P〈0.05)。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病例GRP78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例(P〈0.05)。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Ⅰ~Ⅱ期病例GRP94表达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RP78和GRP94表达在儿童HB发生、进展方面可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母细胞瘤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葡萄糖调节蛋白94 儿童
  • 简介:目的测量正常早期新生儿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了解新生儿皮下脂肪分布及正常范围值.方法对762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男397例,女365例,日龄最小1d,最大7d,平均为3.5d),采用辽宁医疗器械研究所研制的LYC-3型皮褶计,测量上臂部、腹部及背部皮下脂肪,精确到0.1mm.结果上臂部皮下脂肪(0.48±0.09)cm,腹部皮下脂肪(0.49±0.08)cm,背部皮下脂肪(0.58±0.10)cm,男女差异无显著.上臂部皮下脂肪最薄,腹部次之,背部最厚,其比值为1:1.02:1.21.三处皮下脂肪呈高度正相关(r=0.9642,P<0.01).正常范围值为上臂部(0.35~0.61)cm,腹部(0.37~0.63)cm,背部(0.46~0.74)cm.三处皮下脂肪均值与体重、上臂围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6231,0.5923,P<0.01).结论背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1;腹部皮下脂肪(cm)=上臂部皮下脂肪+0.01.皮下脂肪测量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皮下脂肪 正常范围 脂肪分布 测量
  • 简介:目的人STEAP4基因是一个参与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的肥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旨在探讨胰岛素抵抗相关脂源细胞因子TNFα对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前体脂肪细胞,在诱导人前体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基础上,应用不同浓度(0、5、10、25、50ng/mL)人重组TNFα干预成熟脂肪细胞24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Westernblot技术检测干预后人成熟脂肪细胞STEAP4基因在核酸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浓度TNFα(5、10、25、50ng/mL)干预24h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的mRNA表达,与未干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50ng/mLTNFα干预时STEAP4基因在人成熟脂肪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与基因表达结果相一致,不同浓度TNFα(5、10、25、50ng/mL)干预24h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蛋白的表达,与未干预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5);干预浓度提高到25ng/mL时干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TNFα能显著上调人成熟脂肪细胞中STEAP4基因核酸和蛋白的表达。

  • 标签: STEAP4基因 细胞分化 肿瘤坏死因子 人前体脂肪细胞
  • 简介:目的总结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SO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2例患儿中,8例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例)、肝肿大伴触痛(9例)、脾大(6例)、体重增加(10例)。1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例;7例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例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例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8例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肝肿大、实质均质改变,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例行活检,示窦内细胞浸润或窦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警惕SOS的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