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2 个结果
  • 作者: 陈梅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流量氧疗(HFNC)在新生儿无创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9年6月—2022年6月就诊的早产儿呼吸暂停、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进行HFNC。对比2组患儿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平均气道压(MAP)、氧合指数(OI)、pH值、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I、pH值、PaO2优于对照组(P<0.05)。2组PaCO2、MAP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中应用流量氧疗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新生儿;无创通气治疗;经鼻导管高流量氧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安普贴水胶体敷料在新生儿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9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需行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性支持治疗及相关护理,在实施NCPAP治疗期间,对照组采用纯鼻塞固定法,观察组使用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敷贴再采用鼻塞固定法,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鼻部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采用普贴水水胶体敷料敷贴后,患儿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鼻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应用在新生儿NCPAP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儿鼻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儿舒适感,提高家属满意度,且使用简单便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安普贴水胶体敷料;无创机械通气;鼻部损伤;新生儿
  • 作者: 彭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分析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在2021年3月-2022年11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中随机挑选70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35。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有效率进行观察。结果: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情况来看,观察组患儿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4.85±0.70)d、紫绀消失时间为(0.44±0.07)d、气促消失时间为(4.21±0.27)d,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所需时间要更短一些(p<0.05)。从治疗有效率情况来看,观察组为97.14%,和对照组的80.00%相比,观察组要更高一些(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
  • 简介:目的评价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和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NRDS早产儿,随机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试验组吸入氦氧混合气(70∶30),3h后更换气源为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对照组使用30%空氧混合气直至撤除NIPPV。在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1、2及3h测定皮氧分压及皮二氧化碳分压,于研究开始前(0h)和开始后3h留取血标本测定IL-6和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3h时点留取血标本测定炎症因子(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于患儿撤除NIPPV后记录其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了新生儿的NIPPV使用时间(39.3hvs57.8h,P=0.02)。吸入后3h时点,两组新生儿的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较吸入前均明显改善(P〈0.001)。试验组CO2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10.39mmHgvs6.0mmHg,P=0.03)。两组3h时点IL-6、丙二醛、髓过氧化物酶、TNF-α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水平高于试验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NIPPV使用时间与基线IL-6水平呈正相关(r=0.474,P=0.006)。研究期间试验组未观察到低体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氦氧混合气吸入联合NIPPV可提高NRDS早产儿的CO2清除率,缩短其NIPPV使用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氦氧混合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小儿后滴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66例以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窦疾病患儿的诊治过程。结果本组患儿中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2例(48.5%,其中并发鼻息肉5例),慢性鼻炎22例(33.3%),变应性鼻炎9例(13.6%),急性腺样体炎3例(4.6%)。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8个月。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以及必要的手术治疗,57例(86.4%)咳嗽症状消失,9例(13.6%)症状明显减轻。所有患儿随访0.5~2年,共有3例患儿症状复发(4.5%)。结论以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鼻窦疾病可以并发慢性咳嗽,且可以此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而不表现出典型、明确的-鼻窦疾病症状。积极治疗-鼻窦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咳嗽症状。

  • 标签: 鼻后滴漏 慢性咳嗽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化脓性及坏疽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腹腔镜及腹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及坏疽阑尾炎病人各380例.每组均含242例化脓性阑尾炎及138例坏疽性阑尾炎.结果开腹阑尾切除术组术后腹盆腔脓肿、围术期机械性肠梗阻及伤口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21/380、19/380和24/380,均显著高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的10/380、6/380和2/380,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腹阑尾切除术可显著降低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腔镜 阑尾切除术 外科治疗 小儿 化脓性阑尾炎 坏疽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肛门改良Soave术和腹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2007年作者收治年龄〉3岁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41例,其中28例采取经肛门改良Soave术,24例腹手术,分析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以及排便功能。结果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肛门改良Soave术明显少于腹手术,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Himchsprung’sassociatedenterocolitis,HAEC)的发生率低于腹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便控制能力以及大便形态方面比较,肛门改良Soave术优于腹手术。结论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安全可行,疗效优于腹手术,但术后仍有诸多并发症,特别在排便控制方面,需要大宗病例长期随访的研究来评估。

  • 标签: Hirschspnmg病 肛门 腹部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术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6-2010年采用改良肛门巨结肠根治术治疗的68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66例患儿顽固性便秘消失,营养改善,近期无吻合口漏,无腹腔及伤口感染,远期随访无便秘复发及直肠回缩,无吻合口狭窄、污裤及便失禁,2例再发便秘,病理检查确认为巨结肠类缘性疾病,3例有小肠结肠炎.结论改良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和安全性.

  • 标签: 肛门 巨结肠 外科手术
  • 简介:小儿便秘临床以实热便秘、虚寒便秘居多。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生活习惯失调,导致运无力,粪便停滞于大肠。实热便秘治以清热通便,和胃健脾,疏通气机;虚寒便秘治以健脾补气,导滞通络。结合辨证取穴进行三字流派推拿治疗,具有取穴少、见效快、临床疗效确切等优点,可以快速有效地缓解小儿排便困难的临床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便秘 推拿 三字经流派 外治法 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3例(51侧)隐睾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平均年龄2岁3个月,左侧8例,右侧27例,双侧8例,均采用脐单部位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43例(51侧)均顺利完成手术,睾丸固定于阴囊底部,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4min,无一例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术后均随访12个月,脐部无明显瘢痕,无睾丸萎缩或回缩。结论脐单部位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安全、有效,不延长手术时间,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较经典腹腔镜手术更佳。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隐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腹腔镜微创手术操作要点及经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20例患儿全麻下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18例一次手术成功,1例术中中转开腹,1例3d后二次手术.全部病例随访2月,预后较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腔镜技术在新生儿外科领域的成功运用,掌握操作要点,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手术治疗 微创外科 小儿
  • 简介:目的肛门巨结肠一期根治术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 标签: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 结肠动力 肛门括约肌 儿童
  • 简介:本文对我院2003~2005年收治的50例病毒性肝炎黄疸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12~6岁,其中乙型肝炎20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15例,急性乙型肝炎5例)甲型肝炎10例,中老年戊肝20例,患者总胆红素均>85.5mmol/L。2护理措施2.1熟悉病房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卫生间、浴室及探视制度。让患者了解病房环境,消除陌生感。2.2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是辨证的,人的心理活动伴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变化着、产生着而心理因素也影响着疾病的产生、发展和转归,并贯穿着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黄疸儿童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反应。护士在明确护理诊断之后就应该了解病人的状态,用温馨的语言、友善的态度及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介绍各类肝炎的传播途径治疗方法、预后转归,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病人的战胜疾病的信心。2.3介绍药物治疗与疾病的关系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了解黄疸的诱因及病因。一般常用的药都是护肝、降酶、退黄、改善肝脏微循环的药物,如肝利欣、易善复等。用药的时候介绍不良反应,避免在患者用...

  • 标签: 临床护理 例病毒 性肝炎高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地区人病毒C型(HRV-C)在呼吸道感染(RTIs)住院患儿中的检出情况、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RTIs住院患儿1702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儿鼻咽深部吸取物1702份。采用RT-PCR法检测HRV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熔链曲线分析对HRV-C进行检测。结果1702例RTIs患儿中,检出HRV感染244例(14.34%),其中HRV-C型69例(69/244,28.3%)。HRV-C混合感染率为61%(42/69)。HRV-C在每个月份均有检出,其中秋季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冬三季(P〈0.05);2~5岁患儿HRV-C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HRV-C感染致大叶性肺炎和哮喘急性发作的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HRV-C感染所致中性粒细胞、CRP升高比例显著高于HRV-A/B感染(P〈0.05),但在性别分布和其他临床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V-C感染约占HRV感染的1/3,秋季高发,混合感染率,以2~5岁患儿检出率最高,HRV-C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基本与HRV-A/B感染患儿相似。

  • 标签: 鼻病毒 呼吸道感染 流行病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儿童直肠脱垂的疗效。方法对6例Ⅱ-Ⅲ型直肠脱垂患儿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术治疗t。结果6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5~3h,平均2.5h。术中元大出血、副损伤,术后无肠瘘、感染、大便失禁等并发症。术后住院6~8d,平均7d。6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腹泻、便秘及排便不畅,排便控制功能正常,无复发。结论对儿童Ⅱ-Ⅲ型直肠脱垂采取单纯肛门乙状结肠直肠切除悬吊手术,可针对性地消除复发因素,创伤小,疗效确切。

  • 标签: 直肠脱垂/外科学 结直肠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对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麻疹疫苗接种对儿童麻疹临床发病特点的影响,以及婴儿麻疹和儿童麻疹发病特点的差异,以帮助麻疹的早期诊断。方法采集2002至2010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隔离门诊和住院期间RT-PCR或ELISA法确诊的麻疹患儿临床资料。采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病毒血清特异性IgM抗体,咽拭子和尿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N基因片段。根据是否接种麻疹疫苗分为接种麻疹疫苗组和未接种麻疹疫苗组。结果①207例病原学确诊的麻疹患儿进入分析,其中男123例,女84例。年龄0~15岁,其中〈8月龄(未达到初免年龄)69例(33.3%),~1岁45例(21.7%)。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54例(≤1岁亚组97例,〉1岁亚组57例),接种麻疹疫苗组53例。②接种麻疹疫苗组本市户籍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两组的发病高峰均在4月份。有明确麻疹患者接触史患儿在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5.4%(24/154例),接种麻疹疫苗组为16.9%(9/5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接种麻疹疫苗组麻疹黏膜斑和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麻疹疫苗组,余伴随症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未接种麻疹疫苗组〉1岁亚组眼部症状发生率高于≤1岁亚组,余临床表现两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疹发病年龄趋低龄,同时临床表现更加不典型;麻疹患儿以未达到麻疹疫苗接种年龄的婴儿或漏种麻疹疫苗的流动人口为主,提示加强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和对流动人口易感儿童查漏补种,对降低麻疹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麻疹 临床表现 疫苗接种
  • 简介:目的:总结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量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肛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脐入路开腹术这一微创、美观、经济的手术方法,并与传统开腹术和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沿肚脐右侧环形皱襞作半环形切口,最大不超过270°,腹直肌或中线剪开腹膜,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可吸收线皮内缝合脐部切口;自2001年1月~2003年12月,22例患儿共行23项手术;手术时间40~170rmin,无1例需扩大皮肤切口或转为传统开腹术.结果除1例新生儿小肠闭锁出现吻合口瘘外,无其他并发症;术后5~7d痊愈出院,随访3月~2年,切口愈合后美观,无脐疝发生.结论脐入路安全、简便、美观、微创,适用于多种腹部疾病.今后在扩大手术范围和手术年龄方面仍有前景.

  • 标签: 经脐入路 小儿 腹部外科 手术方法 腹腔镜 开腹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2年7月至2015年5月间本院脐单孔法腹腔镜治疗的36例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脐切口放入Triport后置入腹腔镜,建立气腹,反复使用无损伤钳交替缓慢并持续挤压套叠头部,直至套入部缓慢退出鞘部后,于升结肠或套入肠管处使用无损伤钳牵拉使之完全复位。结果36例患儿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4±64)min,出血量(60±05)mL,术后住院时间(6±1)d。腹腔镜下观察到被套入肠管复位后血供情况良好,小部分浆肌层撕裂。其中4例在复位中发现是Meckel憩室引起肠套叠,脐扩大切口完成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1例因复位困难将切口向上下端各延长1cm后完成手术,术后无伤口裂开、迟发型肠穿孔等并发症。随访3个月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套叠 外科手术 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