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发达,突发灾难、事故意外等日益频繁,创伤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威胁日显突出。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缺少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面临意外事件没有逃生的知识和能力,儿童创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儿童创伤急症呈现出病种多样化、病情复杂化,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目前,我国儿童创伤急症外科的发展相对滞后,应急救治能力凸显不足。为此,本刊特以“儿童创伤与急救”为题,邀请国内相关专家撰写了本期专家论谈,希望对临床处理儿童创伤有所帮助。

  • 标签: 小儿创伤 急救处理 儿童 自我保护能力 应急救治能力 急症外科
  • 简介:刘春峰,男,医学博士,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儿科重症及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副主任、小儿急诊急救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副组长(前),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重症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儿科救援分会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学会儿科救援分会事故与灾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安全用药专业委员会儿科组委员。

  • 标签: 中国医科大学 急诊急救 科主任 小儿 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
  • 简介: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是国内规模较大、设备齐全和新技术项目开展较多的专业儿科危重病救治中心之一。包括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室、急诊综合病房、急救转运中心和急救研究室5个部门。其中ICU于1988年1月5日正式成立,是湖南省首家ICU,填补了湖南省急救医学学科的空白,在此基础上牵头成立了湖南省急诊医学会,先后由赵祥文教授、朱之尧教授和祝益民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 标签: 湖南省儿童医院 急救中心 重症监护病房 急诊室 技术项目 综合病房
  • 作者: 甘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就儿科急诊抢救中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到2016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取在我院实施风险管理前2014年5月到2015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儿科急诊的100例患儿作为我们本次的研究的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家属对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相较于对照组来说要更高一些,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医患纠纷、输液外渗、药物错发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的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这中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提高儿科急诊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风险管理;儿科急诊;护理
  • 简介:为推动国内急诊与危重症医学的全面发展,提升国内院前急救管理和服务水准,探索符合国内院前急救管理和运行的机制,“第三届首都急诊医学高峰论坛”(CFECCM)将于2010年8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BICC)隆重召开。届时将邀请国内、外从事急诊医学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现将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急诊医学 征文通知 高峰论坛 首都 院前急救管理 国际会议中心
  • 简介:目的总结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方法分析86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观察临床急救与护理干预下其疗效与结局。结果所有患儿病情均在4~8h内得以控制,4例(4.65%)Ⅲ度梗阻患儿采用气管切开,3d内62例(72.09%)患儿治愈,余者8d治愈出院,住院时间5~8d,平均(6.3±0.8)d,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相关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经有效抢救和护理干预,可迅速解除梗阻,缓解病情,改善预后。

  • 标签: 喉炎 治疗应用 喉梗阻 危重症 急救护理 儿童
  • 作者: 翟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肺炎合并心衰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0)和研究组(n=30),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和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对两组患儿病情消失时间、心肌功能损伤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儿喘息消失时间为(3.50±0.94)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4.15±1.26)d、呼吸稳定时间为(2.15±0.70)d、心率稳定时间为(2.03±0.75)d,常规组喘息消失时间为(5.21±1.89)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5.30±1.65)d、呼吸稳定时间为(4.10±1.10)d、心率稳定时间为(4.40±1.39)d,研究组病情消失时间要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CK为(108.85±11.34)U/L、LDH为(116.05±12.26)U/L、CK-MB为(34.50±3.20)U/L,常规组患儿CK为(125.90±11.40)U/L、LDH为(133.50±11.60)U/L、CK-MB为(41.90±3.50)U/L,研究组患儿心肌功能损伤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急诊治疗中应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心衰;急诊治疗;临床疗效
  • 作者: 李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急诊惊厥患儿,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对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进行分析,且对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抽搐表现,病情发作时具有口周发绀、牙齿紧闭、两眼凝视、上翻或斜视等临床表现;四肢肌肉存在明显不自主抽动表现,部分患儿有口吐白沫、嗜睡等表现。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7.01±2.30)min,常规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为(8.20±2.15)min,研究组患儿惊厥发作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为(23.01±0.50)min、抽搐控制时间为(4.81±2.38)min,常规组患儿退热时间为(31.10±1.23)min、抽搐控制时间为(7.70±0.70)min,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诊惊厥临床治疗中应用直肠给药治疗具有确切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急诊;惊厥的特点;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定在急诊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8个月至3岁拟急诊行左侧或右侧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及对照组(C),每组30例。麻醉方法:①诱导:两组均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泵入首剂量右旋美托咪定1μg1/kg,10min内输注完成;C组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面罩吸入8%七氟醚(6L/min),提下颌患儿无体动后开始手术;②维持:D组右旋美托咪定改为1μg-1·kg-1·h-1静脉持续恒速输注,C组七氟醚吸入麻醉;③术毕:停用右旋美托咪定或七氟醚,保留自主呼吸送入麻醉恢复室,患儿醉清醒后回病房。记录每例患儿的诱导时间、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情况、术中特殊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苏醒时间。结果与入室时相比,D组使用右旋美托咪定后5min心率、血压降低[HR(1335±26)次/分vs(102±104)次/min,SBP(1089±26)mmHgvs(893±6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硬支气管镜时、异物取出时,D组生命体征较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与C组相比心率及血压降低(P<005)。D组与C组患儿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两组平均苏醒时间分别为(305±54)min和(189±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0,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定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

  • 标签: 右旋美托咪定 麻醉 气管异物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对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间由本院收治的12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均为伸直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组(A组),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组(B组)。分析两组患儿是否在骨折后8h内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处理的骨折闭合率和手术时间。结果骨折后8h内急诊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7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66例,平均手术耗时(3083±316)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4例,平均手术耗时(4500±183)min;8h内未简单复位骨折的患者共50例,其中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4例,平均手术时耗时(3992±270)min,因闭合复位失败而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者26例,平均手术时耗时(6012±314)min;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者的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骨折后未早期简单复位者显著提高(P<005),无论采取何种术式,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P<005)。即骨折8h内早期简单复位可显著提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成功率,且缩短手术所耗时间;无论术式采用切开复位或者闭合复位,患者预后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60,P=0483),肘关节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小儿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后8h内给予骨折简单复位,闭合复位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是降低切开复位术式的有效措施之一;无论采取何种术式,8h内早期进行简单骨折复位均可显著缩短手术耗时。

  • 标签: 肱骨骨折 急诊处理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儿科门急诊输液室应用优化输液流程的效果。方法湖南省儿童医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输液治疗的患儿共7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优化输液流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输液流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输液效果,具体包括输液等待时间、患儿家属对输液治疗的满意程度以及输液过程中发生的不良护理事件概率。结果观察组输液平均等待时间为(10.98±3.4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1.04±4.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为97.7%(342/350),显著高于对照组86.9%(3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概率为5.7%(20/3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7%(62/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输液流程在儿科门急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比常规流程更为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输液 儿科 门急诊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急诊手术治疗的效果和经验,探讨低体重急诊先心病手术息儿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危重先心病息儿急诊手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为14h~18d(4.7d±3.8d),监护室滞留时间为2d~22d(8.4d±7.5d)。全组死亡率为9.2%(11/120),其中术中死亡4例,监护室死亡3例,术后随访6~50月,远期死亡4例,再手术17例。结论急诊手术是挽救新生儿、小婴儿危重先心病的有效手段,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适应症、正确选择手术方式以及体外循环技术和术后监护水平的提高。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外科学 急症 婴儿 新生 疾病
  • 简介:目的评价及比较在不同特征人群中进行2型糖尿病(T2DM)和糖调节异常(IGR)筛查的效果及成本,优化和推荐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方案。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获取19593例北京市中小学生,用空腹指末梢血糖(FCBG)对其进行T2DM和IGR筛查,FCBG异常者(≥5.6mmol·L^-1)采用1999年WHO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标准进行诊断。并参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的高危对象标准和Dean提出的诊断标准进行T2DM的分型诊断。将研究人群分为一般人群、超重/肥胖和肥胖组,分别计算回访率、血糖异常阳性率、直接医疗成本和确诊每例成本,根据成本-效果推荐儿童青少年T2DM筛查方案。结果一般人群组,FCBG异常者回访率为47.97%(225/469),超重/肥胖和肥胖组FCBG异常者回访率分别为59.29%(83/140)和68.00%(5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人群组T2DM/IGR确诊率最低,为1.67/1000例;总花费11.21万元和确诊每例T2DM/IGR的花费0.35万元,最高。肥胖组T2DM/IGR确诊率最高,为8.09/1000例;总花费1.62万元和确诊每例T2DM/IGR的花费0.11万元,最低,较一般人群组分别下降85.55%和68.57%。超重/肥胖组介于两者之间。肥胖、超重/肥胖与一般人群组相比,肥胖组有2例T2DM(33.33%,2/6)漏诊,超重/肥胖组没有T2DM漏诊。建议在超重/肥胖组中进行T2DM和IGR筛查。进一步选择除超重/肥胖外,与T2DM相关的危险因素(黑棘皮病、T2DM家族史和青春期),随调查对象具有危险因素数量的增加,患病危险性增加,筛查依从性增高,T2DM/IGR确诊率升高,筛查总成本和每例成本降低,但是从调查对象具有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开始,对T2DM/IGR筛查敏感度下降,与在一般人群组筛查相比,在4个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筛查,将有83.33%的T2DM得不到确诊。结论本大样本研究以成本-效果分析说明:在儿童中符合健康经济学的T2DM筛查方案是在达到�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调节异常 筛查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以手术和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VCT平扫对急诊疑似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对急诊疑诊阑尾炎患儿行VCT平扫检查,与随后进行的外科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统计分析VCT平扫诊断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及阳性似然比。并分析急性阑尾炎和其他急腹症的VCT影像学特征。结果284例患儿中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270例,VCT平扫诊断急诊阑尾炎243例。VCT平扫对急诊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为90%(95%CI:87%~92%)、敏感度为0.91(95%CI:0.87~0.94)、特异度为0.89(95%CI:0.85~0.93)。进一步根据阑尾炎病理学检查结果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急诊单纯性阑尾炎的VCT诊断准确性为62.3%,急诊化脓性、坏疽性和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均〉95%。漏诊和误诊的27例急诊阑尾炎中,包括23例单纯性阑尾炎,4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被误诊为盆腔右侧附件病变,1例被误诊为右侧输尿管下端结石)。284例中14例为其他原因急腹症,VCT平扫准确诊断11例(78.7%),漏诊3例,包括肠系膜裂孔疝、梅克尔憩室扭转及索带压迫各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典型的VCT特征为阑尾周围脂肪间隙模糊,阑尾增粗(直径为5~19mm),阑尾壁增厚。结论VCT平扫对于急诊疑似阑尾炎的诊断具有显著意义,但对于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必要时应行增强VCT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阑尾炎 急腹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根据体外化疗药物敏感试验-三磷酸腺苷肿瘤化疗药物敏感试验(ATP-TCA)制定的Ⅲ和Ⅳ期肝母细胞瘤(HB)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儿科行术后化疗的Ⅲ和Ⅳ期HB患儿,以是否行ATP-TCA分为ATP-TCA组和对照组。ATP-TCA组检测伊立替康(CPT-11)、顺铂(DDP)、长春地辛(VDS)、环磷酰胺(CTX)、吡柔比星(THP)、依托泊苷(VP-16)、紫杉醇(PTX)、5-氟尿嘧啶(5-FU)的体外敏感性,并根据药敏结果制定精准化疗方案。评估2组病死率和生存率等指标。结果ATP-TCA组纳入38例,2例肿瘤标本细胞数少放弃培养,2例患儿共行2次手术,均进行药敏试验,对照组纳入40例。1ATP-TCA组各种化疗药物的敏感+中度敏感率分别为DDP32例(84.2%)、CPT-11和VD各30例(78.9%)、CTX和5-FU各29例(76.3%)、THP22例(57.9%)、VP-1618例(47.3%)、PTX16例(42.1%)。2ATP-TCA组病死率为36.1%(13/36),对照组为5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Ⅲ期病死率ATP-TCA组为15.4%(2/13),对照组为28.5%(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Ⅳ期病死率ATP-TCA组47.8%(11/23),对照组为61.5%(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Ⅲ期预期3年生存率ATP-TC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5%和55%,Ⅳ期预期3年生存率ATP-TCA组和对照组分别为分别为50%和35%。结论ATP-TCA可评估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基于此制定的个体化化疗方案可能可以提高HBⅣ期患儿的生存。

  • 标签: 体外化疗药物敏感实验 肝母细胞瘤 精准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三联方案"(阶段性功能锻炼、佩戴胫骨延长辅助支具、延长速度个体化)预防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TP)胫骨延长治疗中膝关节屈曲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42例实施联合手术加胫骨延长治疗的CTP患儿临床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4~17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佩戴时间228d(118~456d);平均延长长度4.4cm,早期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指数52d/cm;拆除外固定支架时膝关节功能优40例,良2例;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轴线移位、关节脱位、固定针折断、骨不愈合等。结论“三联方案”预防CPT胫骨延长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 胫骨延长 膝关节 屈曲挛缩
  • 简介:目的评价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对川崎病(KD)冠状动脉瘤(CAA)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6月。纳入标准治疗方案(大剂量IVIG+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对KDCAA发生率影响的相关文献。依据KD诊断标准、研究设计、冠状动脉影像学随访时间和冠状动脉检查是否采用盲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表示。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7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均为英文文献,其中4篇为RCT文献,3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评分2分3篇,5分1篇,6分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CAA的发生率(RR=0.34,95%CI:0.13~0.89)。由于纳入文献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进行亚组分析,显示研究设计(RCT和非RCT)、样本量(〈100和〉100)、糖皮质激素的类型(泼尼松龙和其他)是异质性产生的原因。RCT研究及样本量〉100文献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未能显著降低CAA的发生率(RR分别为0.79和0.73,95%CI分别为0.43~1.43和0.42~1.28)。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可显著降低IVIG再治疗率(RR=0.48,95%CI:0.32~0.72),显著减少发热天数(WMD=-1.66d,95%CI:-2.58~-0.73d),对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影响(RR=0.87,95%CI:0.35~2.16)。结论现有证据提示标准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未能显著降低CAA的发生率,可减少IVIG再治疗率和发热天数。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 糖皮质激素 META分析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