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孔法结扎法腹腔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患儿于全麻采用3个Troear技术进行腹腔胆囊切除术,切开脐部皮肤戳第1个Troear置入腹腔,于右上腹区戳第2个Trocar作为主操作孔,右腋前线肋缘戳孔作为辅助操作孔。应用7号线悬吊肝圆韧带,丝线结扎胆囊颈管和胆囊动脉,切下的胆囊经脐部戳孔取出。结果23例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2例同时行阑尾切除术,1例行肠粘连松解术,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结论三孔法腹腔胆囊切除术比常规腹腔胆囊切除术损伤更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 简介:为促进小儿镜外科的临床技术及实验研究水平的提高,由卫生部医管司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主办的“第3届医师大会暨第1届全国小儿镜外科医师高峰论坛”定于2011年11月18~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将介绍小儿镜外科医学技术新进展,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讲学,

  • 标签: 内镜医师 高峰论坛 外科医师 小儿 专家委员会 征文
  • 简介:膈疝是一种严重的新生儿先天性膈肌发育异常.手术修补缺损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手段.但由于先天性膈疝常伴有其他畸形的高发生率,尤其是肺发育不全和潜在可逆性肺高压,对治疗和预后有较大的影响,也给手术修补膈疝的时机和途径带来困惑.

  • 标签: 膈疝修补术 新生儿 先天性膈疝 腔镜 手术修补 肺发育不全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基础麻醉加硬膜外麻醉,脐部置、脐水平左侧腹直肌外缘置操作钳,疝内环口的体表投影作为缝针进针的标识。在腹腔运用自制带线针及针钩,对32例36侧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内环口进行高位结扎术、腹膜加补片固定。结果32例儿童复发性腹股沟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min,术后恢复快,手术后次日即能下床活动,无明显并发症。随访全部病例1~2年,无疝复发、无腹痛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腹腔下自制缝针腹膜补片治疗儿童术后复发腹股沟疝,安全可靠,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特别适合巨大疝的修补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复发 再手术 儿童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改良腹腔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方法,探讨进一步减少创伤,防止复发,扩大适应范围,美容效果更好的腹股沟斜疝手术方法.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2年4月收入本院的39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取既往两孔法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为未改良组,另一组采取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完成腹腔疝囊高位结扎术,为改良组.两组患儿均随访半年至5年,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多项临床指标.结果改良组和未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脐旁戳孔例数,巨大疝转开腹手术例数,术后复发例数等方面比较,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镜头拨挂线单孔及皮下间隔进针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较两孔法疝囊高位结扎术创伤更小,适应范围更广,复发率更低,美容效果更理想.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结扎术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尿道裂术后尿道狭窄与术选择之间的关系。方法总结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经本院治疗的324例尿道裂尿道成形术病例资料,发现术后合并尿道狭窄43例,分析不同术、狭窄发生部位与狭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尿道口前移龟头成形术(MAGPI),加盖岛状皮瓣法(OnlayIslandFlap)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0%,Mathieu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为9.4%。而Dennis-Brown法与膀胱粘膜法的尿道狭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28.3%、40.0%。结论对于阴茎头、冠状沟型尿道裂应尽量采用MAGPI法;阴茎体型尿道裂宜采用Mathieu法;而近端型尿道裂宜采用OnlayIslandFlap或Duplay+Duekett法;只有当没有或缺少材料时才考虑采用膀胱粘膜法。

  • 标签: 尿道下裂/外科学 尿道狭窄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幽门环肌切开术围手术期CO2气腹对患儿细胞免疫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随机分为腹腔组和开腹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3d监测围手术期CD3、CD4、CD4/CD8的变化。结果开腹组CD4术后1d轻微下降,术后3d明显升高,术后1d与3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开腹组CD4/CD8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3d升高,与术后1d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3)。腹腔组CD4术后1d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3d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两组比较CD4/CD8腹腔组较高,差异有显著性(F=3.961,P〈0.05)结论新生儿及婴儿腹腔手术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腹腔组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 标签: 幽门/外科学 外科手术 腹腔镜/方法 围手术期护理 二氧化碳 气腹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辅助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21例临床资料.手术要点:全麻插管后,在内环口体表沿腹横纹做一长约2cm小切口,皮下分离一腔室,腔辅助松解皮下环,还纳嵌顿物,5mm的300腹腔经内环口探查腹腔,横断疝囊并高位结扎.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0例,1例失访.随访时间3~12个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出现术后对侧腹股沟疝.结论腹腔辅助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难复位嵌顿疝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该术符合现代小儿外科精准微创理念,具有微创美容等优点,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儿童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腹腔特制疝针实施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及处理技巧。方法2014年3月至7月,我们收治19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均接受腹腔特制疝针经皮穿刺腹膜外内环口结扎术。回顾性分析术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本组完成腹腔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193例,3例中转为传统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5~40min,平均14.5min,术中出血1.5mL,术中在其他部位增加操作通道和器械5例。腹膜皱襞遮挡33例,大网膜疝入并与疝囊粘连2例,腹膜外气肿2例,结扎线缠绕大网膜12例,合并其他疾病1例,断线脱线2例,内脏下滑靠近内环口5例,腹膜撕裂2例,巨大疝3例,阴囊积气1例,穿刺部位小血肿2例,脐疝1例。结论单孔腹腔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术已成为小儿腹股沟斜疝的首选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能同时发现对侧隐性疝等多种优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正确处理可以减少或避免意外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治疗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8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在腹腔用硬膜外穿刺针实施内环口缝合高位结扎术。结果87例患儿在腹腔下完成疝内环口高位结扎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单侧平均手术时间20min,双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0min,术后1~2d出院。无阴囊血肿发生。术中探查发现对侧隐匿性疝33例,一并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随访5~2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腔应用硬膜外穿刺针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我们10年来采用腹腔辅助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经验。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们在腹腔辅助采用“雪橇形”内环口修补针于腹膜外双重结扎未闭合的鞘状突内环口,同时穿刺抽净鞘膜囊内积液的手术方式,治疗2岁以上鞘膜积液患者327例,其中术前诊断为交通性鞘膜积液110例,非交通性鞘膜积液217例。结果327例中,325例患侧鞘状突内环口未闭,孔径3~5mm;64例(约占19.6%)术前诊断为单侧的患儿术中发现对侧内环口未闭。术后常规随访1年,4例术后1~3个月出现同侧鞘膜囊内中等量积液(3~6mL),复发率约1.2%,其中3例门诊观察2~3个月自行消退;1例再次经皮细针抽吸后自愈。病理学检查发现鞘膜囊内膜主要由单层柱状上皮构成,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但分泌功能极弱。结论儿童鞘膜积液发病机制与鞘状突未闭有关,鞘膜囊液体主要来自于腹腔。腹腔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治疗鞘膜积液长期疗效满意,且可以及时发现对侧隐匿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睾丸鞘膜积液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膀胱尿道检术在重度尿道裂合并前列腺囊诊治中的必要性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7例重型尿道裂合并前列腺囊患者临床资料,年龄1.2~15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尿道开口于阴茎阴囊交界处18例,开口于阴囊15例,开口于会阴部14例。47例均于尿道成形术前行膀胱尿道检术,其中3例行前列腺囊切除术。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B超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膀胱尿道检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7例重型尿道裂患者通过膀胱尿道观察到前列腺囊大小不一,长度0.3~3.6cm,以会阴型的前列腺囊长度最长。通过B超发现前列腺囊31例(59.5%),通过VCUG发现前列腺囊3例(6.4%)。临床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附睾睾丸炎4例(8.5%),其中3例行腹腔膀胱辅助前列腺囊切除术,术后随访临床症状消失,1例拒绝手术,随访中仍存在反复感染症状。结论膀胱尿道检术能准确发现尿道裂患者的前列腺囊,并能测量前列腺囊的大小、位置。在前列腺囊切除术中,膀胱尿道辅助腹腔操作,能准确显示前列腺囊的位置,有助于精准完整地切除前列腺囊。

  • 标签: 前列腺囊 尿道下裂 膀胱尿道镜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05月间本院收治42例腹股沟疝患儿,平均年龄1岁2个月,右侧32例,左侧4例,双侧6例,均在经脐单部位腹腔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全组4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15min,随访6个月,腹部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应用注射器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安全、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一次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疝囊高位结扎术,简化技术,降低难度,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腹股沟 注射器 结扎术 治疗
  • 简介:为促进我国小儿腔微创外科发展,提高小儿微创外科技术水平,更好的为广大患儿服务,由临床小儿外科杂志、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小儿围术期医学学科共同主办的“全国小儿与微创外科技术研讨会暨第二届钱江国际小儿外科论坛”,

  • 标签: 微创外科技术 小儿外科 论坛 国际 内镜 浙江大学医学院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腔联合手术的可行性,总结该术的优越性、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实施的41例小儿腹腔联合手术临床资料。联合手术涉及阑尾切除术,内环缝扎术,睾丸松解固定术,肠套叠复位术,精索静脉结扎术,卵巢囊肿切除术,肠系膜囊肿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美克尔憩室切除术,胆道造影、肝活检术。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无并发症出现,无一例因联合手术延长禁食时间或住院时间。结论腹腔联合手术微创优势明显,适合在儿童手术中开展,但需要严格掌握联合手术的指征及其特点。

  • 标签: 腹腔镜 外科手术 儿童
  • 简介:小儿胃巨大毛发结石罕见。2006年5月,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毛发结石 胃内 小儿
  • 简介:目的检测脓毒症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探讨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脓毒症患儿(n=31),根据是否伴有休克分为脓毒症非休克组(n=19)和休克组(n=12);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9);根据是否伴有MODS分为非MODS组(n=13)和MODS组(n=18)。另设普通感染患儿(n=16)和行健康体检儿童(n=31)作为对照。用高效液相质谱串联法检测各组血浆生吗啡浓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发生休克、死亡及MODS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未检测到生吗啡,普通感染组仅3例患儿血浆检测到生吗啡;脓毒症患儿血浆中均检测到生吗啡。休克组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非休克组(P〈0.05);死亡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存活患儿(P〈0.05);MODS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高于非MODS患儿(P〈0.05)。ROC结果显示生吗啡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和MODS均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浆生吗啡浓度明显升高,其对脓毒症患儿休克、死亡、MODS风险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内生吗啡 脓毒症 预后 儿童
  • 简介: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翻足长达40余年.从理论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经济,正确使用能获得无痛、功能良好的足,会大大减少由马蹄翻足引起的残疾。目前,通过全球协助组织(Global—HelpOrganizations)在全世界推广.香港中文大学郑振耀教授已将“马蹄翻足潘塞缇治疗法”第二版译成中文,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PONSETI方法 治疗法 香港中文大学 HELP
  • 简介:目的探讨经后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作者收治10例腹部肿物患儿,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23~54个月,平均年龄37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8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肿物直径3~4cm,平均32cm。均接受后腹腔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跟踪随访。结果患儿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130~160min,平均137min,术中出血少,无一例输血。术后第1天进食水,术后住院时间5~9d,平均6d。无腹膜后血肿或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病理检查结果:1例为神经节细胞瘤,9例为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所有患儿获随访2~94个月,平均48个月,均存活,生长发育正常,B超、CT等检查无复发。结论应用后腹腔手术治疗小儿肾上腺肿瘤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肾上腺肿瘤/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间隙
  • 简介:支气管检查的临床应用已有一个世纪,但长期以来,始终是以取气管、支气管异物为主要指征。近30年来,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器械和麻醉的改进,支气管检查已成为诊断和治疗气管、支气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临床应用日渐广泛。许多气管、支气管疾病只有经支气管检查,才能明确诊断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小儿支气管检查的临床应用范围也更广泛。目前临床常用的支气管有两种类型,即硬管支气管和软管纤维支气管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应用 小儿 支气管疾病 纤维支气管镜 硬管支气管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