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超声仪清理完成乳牙根治疗可能。方法选取83例需治疗乳牙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应用超声仪清理并与充填完成,对照组按照常规预备分二完成治疗,疗程间氢氧化钙封药。分别观察治疗后1、4、12周疗效。结果应用超声仪与常规二完成治疗乳牙后1、4、12周两组疼痛水平和出现疼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根据具体情况酌情选用超声仪完成治疗,以减少复诊次数,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龋齿 治疗 牙髓摘除术 根管治疗 根管超声仪 儿童
  • 简介:新手妈妈产后第排尿比较困难,若第小便不能顺利进行会引起新手妈妈小便不畅甚至是尿潴留。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产后6-8小时主动排尿,不要等到有尿意时才排尿。新手妈妈产后第排尿最好在床上进行,若切正常也可以去洗手间。大部分新手妈妈只要用手按下小腹下方或使用热水袋敷小腹就会产生尿意,通过这种辅助方式,新手妈妈基本可以顺利进行第排尿。分娩后第的大便也很重要,为了防止产后便秘,新手妈妈应该多喝水,多吃流质、半流质食物。不要吃易上火的食物,特别是侧切手术的新手妈妈,要多吃蔬菜、水果,小心预防便秘,旦产生便秘就会影响伤口的愈合。也可以采取食疗法,润肠通便,可以喝蜂蜜水、吃香蕉、空腹吃苹果,必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果导片或者用甘油栓或开塞露来治疗便秘。

  • 标签: 产后便秘 半流质食物 排便 小便不畅 润肠通便 排尿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空肠吻合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中期疗效,探讨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可行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作者采取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治疗的21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临床资料,并将1993年9月至2001年9月行开放空肠吻合的200例患儿作为对照,对其诊疗情况及术后恢复、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手术时中位年龄分别为4.16岁(7d至18岁)、4.59岁(13d至17岁),中位随访时问分别为38个月、14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例数超过35例时,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前明显缩短(P〈0.01),至2009年,与开放手术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3.04±0.98)hVS(2.95±0.91)h,P=0.557)]。腹腔镜手术组中平均失血量约(9.08±6.13)mL,而开放手术组约(35.33±33.2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引流时间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缩短(P〈0.001),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较开放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腹腔镜下肝空肠吻合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安全可行,其中期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甚至优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胆管肠吻合术 胆总管囊肿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双J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小切口肾盂成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9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采用1.5~2cm小切口肾盂成形,中应用双J作内支架引流,术后4~8周经膀胱镜拔除.结果69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d,随访3~6个月,肾形态和(或)功能较前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双J作内支架引流具有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引流效果好,病人恢复快,护理方便等优点;对于切口的微创处理有明显优势.

  • 标签: 肾盂 输尿管梗阻 儿童
  • 简介:目的报告低位小切口内窥镜下甲状舌囊肿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甲状舌囊肿患儿于颈前胸骨上窝处取2cm小切口径路,借助外悬吊技术,建立操作空间,在内窥镜引导下,以超声刀为主要操作器械,进行甲状舌囊肿切除。结果8例均获得成功,随访3个月-2年,无明显疤痕,无复发。结论颈前低位切口内镜下甲状舌囊肿切除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囊肿/外科学 内窥镜检查 舌骨/外科学
  • 简介: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第全体会议研究决定,并经中国医师协会学术会员部批准:定于2011年3月份在北京召开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成立庆典大会暨中国医师协会第全国新生儿科学术大会。会议主题为“新生命、新使命”。

  • 标签: 中国医师协会 专业委员会 新生儿科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中快速诊断方法.方法17例术前诊断为巨结肠的患儿,中分别在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取三份全层标本,以直肠肛门畸形患儿结肠造瘘术后关闭瘘口时的结肠标本为正常对照,利用种快速AchE染色方法,将标本孵育时间分别确定为1、3、5、10、15、30min,同时进行冰冻切片HE染色并和正常组比较.结果快速AchE染色法标准孵育时间5min后出现深褐色的沉淀,我们可以识别出增生的胆碱能神经纤维,而正常组神经纤维不显色,如果结合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神经节细胞使结果更准确.结论这种简单而可靠的快速AChE染色方法可以和冰冻切片HE染色联合应用在中诊断HD和IND,并判断异常肠段的范围.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儿 诊断 实验 HE染色 冰冻切片
  • 简介:目的评价骨盆固定在神经肌肉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神经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标签: 骨盆 神经肌肉表现 脊柱侧凸/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髂骨复合截骨旋转应用于大龄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关节囊,找到真臼,去除真臼内填充物和粘连带.复位股骨头;以髂前下棘上缘和坐骨大切迹为标志,作前1/2髂骨全板截骨,将髂骨外侧皮质沿髋臼弧上方1cm向内向后作半板截骨,然后向下向外下压旋转髋臼,嵌入植骨块,增加股骨头包容。结果本组共16例22髋,经2~4年的随访,按照周永德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优15髋,良6髋.可1髋,术后优良率为90%。结论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是治疗发育髋关节脱位行之有效的种好方法。

  • 标签: 髋关节 脱位 髂骨复合截骨旋转术
  • 简介:目的探讨Dega骨盆截骨治疗发育髋关节脱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Dega骨盆截骨治疗的发育髋关节脱位病例59例(72髋),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9例(72髋)中,发生并发症7例(7髋),其中3髋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为男性,并有闭合复位病史,手术年龄均小于2岁;3髋发生半脱位,1髋为髂骨截骨部位嵌入骨块移位,1髋为髂骨截骨远端下翻不充分,1髋为再脱位术后关节囊不能紧缩缝合;1髋活动受限,与髂骨截骨远端下翻过多及股骨短缩不充分有关。结论Dega骨盆截骨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主要与术前对髋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了解不充分,中没有掌握好髂骨截骨要领及头臼压力过大有关。

  • 标签: 髋脱位/外科学 髋脱位/并发症 骨盆骨/外科学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先天性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症B型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Soave和Duhame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腹腔镜结肠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的随访资料。其中接受腹腔镜辅助下Duhamel(直肠后拖出)28例,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下Soave(直肠内拖出)34例。入选的62例患儿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结果、直肠黏膜活检、中快检和术后病检报告。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排便频率、术后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有无差异。结果腹腔镜Duhamel和腹腔镜Soave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频率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患儿术后2周内排便频率平均8/d,明显少于腹腔镜下Soave的15(P<0.05);恢复到正常排便频率(1~2/d)时间比较:腹腔镜下Duhamel平均为(3.5±0.5)个月,腹腔镜下Soave平均为(6.7±0.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Duhamel患儿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例(3.6%),污粪1例(3.6%),粪石1例(3.6%);腹腔镜下Soave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4例(11.8%),吻合口狭窄1例(2.9%),便秘复发2例(5.8%),污粪1例(2.9%)。肛周湿疹的发生率:Soave组明显高于Duhamel组(41.2%VS7.2%)。58例术后获功能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年6个月(2个月至8年)。接受腹腔镜下Duhamel的患儿其排便功能优良率为85.2%,腹腔镜下Soave为87.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结肠全切除的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低于Soave式,腹腔镜下Duhamel术后近期排便频率少,且排便频率更快恢复正常,肛周湿疹发生率低。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结肠 外科手术 肠神经系统/畸形
  • 简介:大年龄儿童发育髋关节脱位般是指6岁以上儿童,由于患儿持续负重,髋臼、股骨头的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软组织也随着股骨头的逐渐上移而明显变形。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切开复位,Chiari骨盆内移截骨并加盖治疗3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脱位 骨盆骨 外科学 临床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重度隐匿阴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2例重度隐匿阴茎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改良Devine+包皮远端皮瓣转移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儿术后阴茎明显显露,外观满意。结论改良Devine+包皮远端皮瓣转移法是治疗小儿重度隐匿阴茎的种有效方法。

  • 标签: 阴茎/畸形 改良DEVINE术 外科皮瓣 治疗
  • 简介:瘫痪(脑瘫)是导致儿童残障的主要疾病,最近10年来脑瘫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主要有:①发育神经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0~3个月婴儿的自发性全身运动规律,实现了在超早期阶段诊断脑瘫;②以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为代表的脑瘫标准化评估量表的诞生,为脑瘫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功能研究工具;③影像学技术不断进步,功能MRI可以提供更为直接的脑部功能证据”。

  • 标签: 脑性瘫痪患儿 康复管理 运动障碍 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 功能性MRI 系统
  • 简介:中心静脉置是危重患儿给药和输液的最佳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管径较大,便于大量输液;由于距心脏近,药物输入后可很快分布到全身脏器组织。这对浅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婴幼儿及心肺复苏的患儿尤为重要。中心静脉置的设备要求较低,故也可作为急诊室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另外,中心静脉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然而,中心静脉置选择的静脉均为体内的大静脉,这些静脉数量极为有限,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输液 危重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中心静脉压
  • 简介:目的:比较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期手术与三期常规手术在治疗新生儿高位肛门直肠畸形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48例采用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手术的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肛门直肠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期手术(A组)和三期手术(B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21例均接受期手术,2例失访,19例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7.72%;B组27例中,肠造瘘后放弃后续手术或失访4例,23例全程完成三期手术,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88.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期腹骶会阴肛门成形治疗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同样可达到常规三期手术的效果,且有护理方便、病程短、费用低的优点。

  • 标签: 肛门闭锁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ITP)脾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至2014年作者收治的12例ITP行脾切除的患儿临床资料,探讨其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例平均年龄7.1(3~12)岁,病程1.5~7年,平均3年。10例术前血小板低于正常值,平均为29.4×109/L,最低5×109/L。术前对7例血小板<30×109/L的患儿采用激素联合输血小板治疗,其中4例输注后血小板无法提升,联合大剂量使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后,再次输血小板,当血小板>60&#215;109/L时急诊行脾切除。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阳性的患儿分别在术后第3天和第7天血小板降至正常值以下。术后随访10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5年,8例完全有效,2例缓解,总有效率为83.33%。结论在完善围手术期处理的前提下,脾切除是治疗儿童慢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ITP的个安全有效的方法。抗血小板抗体应作为ITP患儿脾切除术前常规检查项目,对抗体阳性患儿行脾切除更需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 标签: 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 脾切除术 手术期间 儿童
  • 简介:为进步办好《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总结办刊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落实新的办刊目标与计划,同时也为促进中西医儿科医学的交流合作,增进编委之间的联系、了解儿科新进展、新技术、新成果,

  • 标签: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编委会 中国 会议 交流合作 儿科医学
  • 简介:隐睾治疗的基本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入阴囊并固定。本院采用下腹部腹横纹处横切口,中保留睾丸引带,行阴囊肉膜囊固定治疗124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睾丸 下降固定术 外科学 疗效
  • 简介:目的为了提高对儿童颅咽瘤的诊断率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探讨小儿颅咽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31例小儿颅咽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治疗的经验。结果31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CT和MRI可确诊颅咽瘤。31例颅咽瘤中,肿瘤全切除19例(61.3%),全切除5例(16.1%),大部分切除7例(22.6%)。术后出现尿崩症者19例(61.3%),3例为长期尿崩。6例(19.4%)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5例(16.1%)患儿复发。结论小儿颅咽瘤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CT和MRI检查,该病以开颅手术治疗为首选。肿瘤切除的程度应考虑降低肿瘤的复发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为原则。

  • 标签: 颅咽管瘤 诊断 外科治疗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