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在评价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随访的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脏病2~4期患者64例,排除糖尿病、大量蛋白尿、血尿、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近1月内有发热、消化道出血、使用类固醇激素者,采用人体生物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体重指数(BMI)和实验室检查等指标评价患者营养状态。结果:BMI显示11%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实验室检查白蛋白均在正常范围内,球蛋白、前白蛋白与胆固醇均正常或高于正常,总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与三酰甘油低于正常的患者分别为2%,2%,17%,2%;生物阻抗法检测显示52%的患者瘦体重低于正常,86%的患者干瘦体重低于正常,与其他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物阻抗法人体成分测量可更早发现慢性肾脏病早中期患者营养不良,具有无创、安全、可重复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营养 生物电阻抗测量
  • 简介: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癌性疾病第12位,其中男性发病率居第6位。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在男性为9.6/10万,女性2.4/10万,死亡率分别为3.2/10万和0.9/10万^[1]。病理学上,膀胱癌包括移行细胞(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以及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移行细胞癌最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癌按浸润程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近75%的膀胱癌患者初诊时病变局限于黏膜层(Ta,Tis)或黏膜下层(T1),即所谓的NMIBC^[2]。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 等离子双极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随着前列腺等离子切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采用该技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虽然前列腺等离子切技术安全性高于普通单极切,但是绝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为高龄人群,且多合并各种基础疾病。因此,安全有效地使用该技术对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等离子电切 安全共识
  • 简介:膀胱肿瘤的有效治疗有赖于敏感性、特异性高的早期诊断方法。另外,由于膀胱肿瘤复发率高的特点,简便易行的诊断技术也同样有利于膀胱肿瘤治疗后的跟踪监测。现在,临床上膀胱肿瘤的传统诊断和随访方法主要是膀胱镜检查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其中膀胱镜检查仍然是目前膀胱肿瘤诊断的金标准。膀胱镜检查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是该检查属于有创性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具有高特异性、非侵入性等特点,但是其检出率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膀胱肿瘤 肿瘤生物学标志物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 高特异性 诊断方法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临床常见而严重,在美国,社区获得的AKI占总住院患者的1%,住院患者的AKI发生率0.15%~7.5%之间,远高于社区,而ICU病房的AKI发生率高达5%~20%。我国没有大宗的流行病学调查,但各地报道的发生率均较高,例如北京大学医院报道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AKI发生率为27.94%。尽管临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是AKI的发病率还在增长,其病死率也居高不下。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生物标志物 流行病学调查 冠状动脉搭桥 住院患者 社区获得
  • 简介:报道经尿道前列腺切术200例的经验,年龄57~92岁,平均7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夜尿次数增多和尿潴留。术中做膀胱穿刺引流。可有效防止TUR综合症。现在TURP仍然是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一种流行手术方法,且有不少优点,我们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膀胱尿路上皮癌是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具多源性和异质性。多源性为尿路上皮癌可先后或同时在整个尿路上皮多处发生,且有较高复发几率;异质性是指有较大的生物学行为差异,易复发~([1])。一般认为尿道癌是泌尿系统中唯一的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的恶性肿瘤,而最新版坎贝尔泌尿外科学指出,有研究统计发现尿道癌男性发病仍较女性多。女性尿道癌的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0.02%~([2])。

  • 标签: 术后复发 尿道癌 膀胱肿瘤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生物学行为差异
  • 简介:自1993年以来,我院开展TURP手术近300例,其中三例为巨大前列腺三叶增生,中叶突入膀胱。切时,采用先阻断中叶血运最后切除中叶的方法获得成功,现予报道。临床资料三例年龄在59~68岁之间,排尿困难3~8年。因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后转入我院。入院检查,心、肺、肝、肾功能都在正常范围之内。B超检查三例

  • 标签: 电切方法 经尿道 前列腺增生 巨大前列腺 膀胱造瘘管 中叶突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尿道汽化切术方法治疗60例重度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排尿通畅,54例患者得到6~40个月随访,I-PSS评分由术前的28.64±5.38降至12.86±6.03(P<0.01),残余尿量由(155.62±48.37)mL降至(35.83±9.72)mL(P<0.01),生活质量评分由5.3±0.7降至1.4±0.6(P<0.05),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含量、血钠无明显改变,无切综合征、永久性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尿道汽化切术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是重度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治疗 重度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 并发症 患者 术前
  • 简介: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经典术式,膀胱颈挛缩(BNC)是TURP术后常见的且严重的晚期并发症之一,BNC的发生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及经济损失,对此作者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BNC的诊治做一综述,期望能给临床工作带来参考价值。

  • 标签: 膀胱颈挛缩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对早期膀胱阴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5例女性患者,分别为剖宫产术后1例、子宫肌瘤剥除术后2例、子宫全切术后2例,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均有液体自阴道不自主流出,术前经膀胱尿道镜检查及阴道美蓝试验确诊膀胱阴道瘘,均为单一瘘口,膀胱尿道镜下瘘孔直径0.5~1.0cm,术前3d清洗阴道并排除泌尿系及会阴部感染,5例随即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膀胱阴道瘘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其中1例二次行窦口黏膜灼术,术后均给予敏感抗生素3d,留置尿管2周。结果手术时间约为30~60min,平均45min。术中出血平均10mL。围手术期未见重大并发症。4例术后无阴道漏尿;1例阴道漏尿症状明显减轻,二次行窦口黏膜灼术,术后无阴道漏尿症状发生。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窦道刮除+窦口黏膜灼术治疗早期膀胱阴道瘘,具有创伤小、简单易行等特点,可在早期进行,疗效确切。

  • 标签: 膀胱阴道瘘 窦道刮除 黏膜电灼 手术
  • 简介: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我院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30例,其中因术中闭孔神经反射引起膀胱穿孔改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共32例。本文对膀胱穿孔组和无膀胱穿孔组随访6个月~5年,比较两组间在肿瘤膀胱内复发、膀胱内浸润、膀胱外复发和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膀胱穿孔对膀胱肿瘤预后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 标签: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术中膀胱穿孔 浅表性膀胱肿瘤 肿瘤预后 患者 膀胱部分切除术
  • 简介: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切结束退出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
  • 简介: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prostate,TURP)后再入院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BPH行TURP术后再入院患者122例,其中腺体残留或复发者47例,TURP术后继发出血36例,尿道或膀胱颈狭窄32例,附睾炎6例,气囊尿管乳胶碎片遗留于膀胱1例。结果本组122例,97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诊6个月至1年,效果满意84例(87.6%);9例尿道狭窄,术后需要定期尿道扩张。结论术前准确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正确处理是预防患者再次入院的关键,再次手术应首选经尿道手术。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并发症
  • 简介: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副神经节嗜铬组织的肿瘤,能自主合成并分泌儿茶酚胺类激素,并引起包括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在内的多种严重并发症。由于嗜铬细胞瘤病因复杂,迄今尚没有统一的金标准来准确地预测嗜铬细胞瘤的良恶性潜能。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生物学行为 预测 演变 肾上腺髓质 严重并发症
  • 简介:新型生物制剂主要是指以炎症过程或免疫反应中的特定分子或受体为靶目标的单克隆抗体或天然抑制分子的重组产物.迄今为止,国际上应用生物制剂探索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中,以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克隆抗体(Rituximab)为主,其他如B细胞激活因子(Bcellactivatingfactor,BAFF)特异性抑制剂-贝利木单克隆抗体(Belimuma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拮抗剂-英夫利昔(Infliximab)、补体C5的单克隆阻断剂-依库丽单克隆抗体(Eculizumab).本文主要以目前应用较广的利妥昔单克隆抗体为主的这四类新型生物制剂在肾病中的应用现状、相关安全性问题及展望进行讨论.

  • 标签: 肾小球疾病 生物制剂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抗CD20单抗 B细胞激活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治疗困难,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我们采用电切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慢性淋病性后尿道炎19例,年龄25~37岁,平均32岁,有不洁性史和急性淋病史,病程1~4年,经多种抗菌素及物理治疗无效。主要症状为尿痛,轻度尿频和尿道烧灼感,2例有排水困难。全部患

  • 标签: 后尿道炎 电切治疗 急性淋病性尿道炎 经尿道 物理治疗 泌尿外科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CO2介导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TURBT)与传统水介导TURBT对膀胱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52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8例):以CO2气体为介质行TURBT;B组(24例):行传统TURBT,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用水量、[JP3]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肿瘤复发率等。结果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7(8~35)min、术中微量出血(未精确计算)、[JP]术中平均用水量807.7(500~1000)ml、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4~7)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6例,乳头状肿瘤2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3例。B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0(15~40)min、术中少量出血(未精确计算)、术中平均用水量13500(6000~18000)ml、术中1例因闭孔神经反射发生膀胱穿孔(轻微,未更改手术方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2(4~10)d。术后病理:尿路上皮细胞癌22例,乳头状肿瘤1例,低度恶性倾向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1例。随访12~36个月,肿瘤复发2例。结论与传统TURBT相比,CO2为介质的TURBT在手术时间、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视野清晰,用水量少,可作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

  • 标签: 膀胱肿瘤 二氧化碳 气膀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