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点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常作为血管抑制剂用于治疗转移肾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够改善肾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但在进一步证实其抗肿瘤效果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方式效果之前,应对其作用机制做详尽的阐明。作者证实舒尼替尼通过抑制Stat3活性而促进肾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生长,

  • 标签: 转移性肾癌 免疫抑制状态 癌细胞凋亡 STAT3 舒尼替尼 细胞数量
  • 简介:自从新一代免疫抑制药物、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及他克莫司被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临床,各种器官移植的疗效得到极大提高。但二者亦具有相类似的毒副反应如肝肾毒性、神经毒性、诱发感染、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等,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移植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移植物的长期存活。我们近期运用知柏地黄丸治疗免疫抑制剂毒副反应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肾移植术后 知柏地黄丸 毒副反应 治疗 免疫抑制药物
  • 简介:肾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3%[1]。约1/3的肾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发生转移,40%的局限性肾癌最终也会出现远处转移[2]。转移细胞癌(metastaticrenalcellcarcinoma,mRCC)的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不到10%[3]。肾癌对放疗和化疗不敏感,所以外科手术一直是肾癌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METASTATIC 肿瘤抗原肽 肿瘤细胞疫苗 过继免疫
  • 简介:目的:探讨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方法(EIA)测定35例IgAN患者尿MIF浓度,并与肾脏病理分级、24h尿蛋白(TU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等进行分组分析,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IgAN患者尿MIF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MIF水平与24h蛋白尿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1),与Ccr、血尿无显著相关;随着病情控制,治疗后尿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AN尿MIF浓度明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IGA肾病 病情进展
  • 简介:粉防己碱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呈现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然而,粉防己碱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且其作用于前列腺癌的具体机制也尚未有人阐述。为了探究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DU145和PC-3两种细胞系生长抑制、凋亡诱导、迁移和侵袭抑制等方面的作用,通过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后通过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粉防己碱处理后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中PARP、Caspase-3、Akt、p-Akt、Bcl-2、Bax等蛋白的表达情况。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则分别用来检测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显示,粉防己碱可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和PC-3的生长;且经粉防己碱处理后,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细胞克隆数明显受到抑制。且粉防己碱可抑制两种前列腺癌细胞系的侵袭,并显著抑制其迁移能力。由此可知,粉防己碱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粉防己碱可剂量依赖性地诱导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且此过程是通过caspase级联反应的激活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抑制而得以实现的。上述结果提示粉防己碱在临床中可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一种潜在治疗药物。

  • 标签: 凋亡 侵袭 迁移 增殖 前列腺癌 粉防己碱
  • 简介:肾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为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的肿瘤,且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局限性肾癌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获得痊愈。但约30%的肾癌患者发现肿瘤时已有转移。近年来,肾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人数也随之增加,每年有10万人死于肾癌,美国转移肾癌患者的2年生存率在0~20%之间波动。

  • 标签: 转移性肾细胞癌 免疫治疗 全身恶性肿瘤 泌尿系肿瘤 癌患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g组显著高于0.15g≤TUP〈1.0g组和TUP≤0.15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I~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I~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I~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能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过敏性紫癜肾炎 病理学 儿童
  • 简介:作为细胞代谢抑制剂的霉酚酸酯(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它选择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倍受关注[1].但有关MMF对阿霉素肾病(AIN)大鼠干预作用的报道较少.我们在AIN的模型基础上,观察MMF对AIN大鼠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为霉酚酸酯用于临床肾小球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细胞代谢抑制剂 阿霉素 大鼠 进行性肾组织损伤 肾保护 霉酚酸酯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Celehrex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PC3,应用MTT法、RT-PCR和ELISA法检测Celebrex对PC3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对COX-2mRNA、前列腺素E2(PGE2)和IL-6表达的影响。结果Celebrex在一定时间和剂量范围内可明显抑制PC3细胞的生长,Celebrex无论在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上均不影响PC3细胞COX-2mRNA的表达,但能明显减少PGE2和IL-6的表达。结论炎症因子的分泌增多可能是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细胞生长的动力,Celebrex对COX-2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主要是通过抑制COX-2及其下游炎症因子PGE2和IL-6等的表达而对雄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发挥抑制效应。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环氧化酶抑制剂 前列腺素E类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姜黄素诱导雄激素依赖前列腺癌LNCaP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途径的作用。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30、40、50、60μmol/L)姜黄素作用LNCaP细胞12、24、48h后的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应用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不同浓度(10、20、40μmol/L)姜黄素作用LNCaP细胞24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blot检测姜黄素作用LNCaP细胞24h后Bax、Bcl-2、Cleaved-caspase-3、CytochromeC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姜黄素对LNCaP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姜黄素能诱导LNCaP细胞凋亡,10、20、40μmol/L姜黄素作用LNCaP细胞24、48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1±0.95)%、(15.46±1.13)%、(26.13±1.56)%和(11.19±1.74)%、(25.80±2.47)%、(38.72±2.89)%,且呈时间-剂量依赖(P〈0.05);同时姜黄素能够降低LNCaP细胞中Bcl-2的表达,上调Bax、CytochromeC、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LNCaP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其凋亡。

  • 标签: 姜黄素 前列腺癌 LNCAP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FK228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抑制作用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Westernblot分析细胞蛋白乙酰化水平、细胞信号通路蛋白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K228能够使细胞内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乙酰化组蛋白H3积累,多种细胞信号通路的相关蛋白如雄激素受体、HER-2、Raf-1、Akt、CDK4等呈时间依赖和剂量依赖被清除。结论FK228能够同时阻断对细胞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的多条细胞信号通路,从而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发挥抑制作用。

  • 标签: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 前列腺肿瘤 细胞信号通路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FK228
  • 简介:目的研究人膀胱癌EJ细胞株中CD44基因小RNA干扰后细胞侵袭功能的变化。方法小RNA干扰的方法抑制EJ细胞中CD44基因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shCD44-EJ细胞的侵袭功能改变。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shCD44-EJ细胞与CD44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下降,Westernblot检测CD44蛋白的表达量减少,细胞划痕实验和Boyden小室研究结果显示shCD44-EJ细胞的侵袭能力降低约50%。结论特异性沉默CD44可抑制EJ细胞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膀胱肿瘤 EJ细胞 CD44 RNA干扰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路的活化也参与了包括肾细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转移与血管生成。为了评价MAPK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首先测定了透明细胞肾癌中MAPK及MAPK激酶(MKK)的表达情况,

  • 标签: MAPK激酶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肾细胞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癌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nhibitorofdifferentiation,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系化疗敏感性及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膀胱上皮癌细胞系MGH-U1,在构建Id-1si-RNA载体后,通过逆转录病毒将其转染至MGH-U1细胞,筛选出稳定低表达Id-1的克隆(si-Id-1)和对照载体克隆(sscon)。MTT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比较sscon细胞和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Ⅰ型胶原侵袭实验证明Id-1下调对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实验检测凋亡相关蛋白,比较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研究Id-1下调对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si-Id-1克隆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显著高于sscon细胞;si-Id-1克隆细胞的侵袭能力明显低于sscon细胞;Id-1下调会诱导凋亡通路激活因子CleavedPARP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增高,从而证明Id-1下调会增加表柔比星诱导的细胞凋亡。结论膀胱癌细胞Id-1下调可以增加抗肿瘤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增加肿瘤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 标签: ID-1 化疗敏感性 细胞凋亡
  • 简介: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2%。50%以上的肾癌患者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入中晚期,而且约1/3的患者已有转移。转移后肾癌患者预后尤其不佳,5年生存率仅有10%。为了明确肾癌侵袭转移的相关分子机制,我们对转移。肾透明细胞癌(clearcellrenalcaicinoma,ccRCC)患者样本进行了基因芯片筛选,发现一种在人类很多肿瘤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肿瘤抑制因子——KLF6,其在原发性转移CCRCC中表达下调。

  • 标签: 癌细胞转移 肾透明细胞癌 KLF6 肾癌 转录抑制 E2F1
  • 简介:镉是一种生殖毒物,能够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最新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参与了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探讨其对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AC预处理能明显减轻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重要的内质网特异性分子伴侣,NAC显著下调镉诱导的GRP78的表达。翻译起始因子(elF2ct)是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分子,而NAC预处理明显降低镉诱导的elF2ct蛋白的磷酸化。此外,NACre,阻断镉诱导的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激活。上述结果提示抗氧化剂NAC减轻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和非折叠蛋白反应。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EBP同源蛋白(CHOP)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两个重要分子,NAC几乎完全阻断镉诱导的JNK蛋白磷酸化与CHOP的表达,提示NAC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 标签: NAC 睾丸 凋亡 内质网应激 非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目的观察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NS398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NS398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COX-2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测定法(EusA)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PGE。释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NS398作用PC-3细胞24h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S398可以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RT—PCR和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NS398浓度增高,PC-3细胞COX-2mRNA表达和PGE。释放水平呈下调趋势;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100、200μmol/LNS398对PC-3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结论NS398可能通过COX-2依赖途径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 标签: 前列腺癌 环氧化酶抑制剂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基因表达对人肾癌细胞系786-O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人肾癌细胞系786-O扩大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trl组)、阴性对照组(NC组)和siHMGA2组。NC组、siHMGA2组分别转染阴性对照siRNA和HMGA2siRNA,Ctrl组常规培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MGA2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钙粘蛋白E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siHMGA2组HMGA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Ctrl组和NC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钙粘蛋白E表达水平较Ctrl组、NC组明显升高,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较后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MGA2组细胞迁移能力较Ctrl组显著降低,siHMGA2组细胞侵袭能力较Ctrl组及NC组显著降低。结论抑制HMGA2的表达可抑制肾癌细胞系786-O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EMT实现的。

  • 标签: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肾癌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