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妊娠期肾绞痛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对34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妊娠期肾绞痛患者行输尿管镜检查术,患者妊娠12~32周,平均24周,术中发现有结石30例,其中上段12例,中下段18例,均行气压弹道碎石,碎石后留置D-J管;术中未发现结石患者,单纯留置D-J管4例。结果34例患者的肾绞痛及发热症状经治疗后完全消失,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石清除率83.3%(25/30),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冲入肾,产后行体外碎石后排出。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产期并产健康婴儿。结论输尿管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妊娠期顽固性肾绞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肾绞痛 妊娠 输尿管镜 气压弹道碎石术
  •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失败后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ESWL治疗失败后行腔钬激光碎石的临床资料。其中76例合并息肉或被肉芽组织包裹,6例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结果一次性碎石成功89例,成功率92.7%(89/96),碎石块均在2周排出。其中8例因术中碎石移位至肾脏,术后2周经ESWL后排出;其余7例因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镜体无法通过,改行开放手术治愈。站论钬激光碎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ESWL失败后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钬激光碎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输尿管镜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瘘成形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动静脉瘘成形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动静脉瘘成形术后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内皮素(plasma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术后观察瘘杂音和震颤及有无出血征象,术后4周用多普勒超声测定瘘头静脉内径、壁厚、每分钟血流量、瘘成熟后血管进行初次透析使用的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前列地尔治疗后瘘成熟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2%),全血黏度[(4.92±0.42)mPa,s比(5.04±0.58)mPa,s、血浆黏度[(1.82±0.12)mPa,s比(2.12±0.1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74±0.57)比(2.92±0.46)、Fib[(3.14±0.14)g/L比(3.28±0.16)g/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前列地尔组在ET[(48.15±16.19)ng/L比(52.34±17.35)ng/L]、NO[(37.31±3.10)μmol/L比(34.26±2.18)μmol/L]水平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治疗组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90%o比72%)、头静脉内径[�

  • 标签: 前列注射液 动静脉内 尿毒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静脉癌栓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肾癌合并下静脉癌栓而行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合并MayoⅡ级者5例,Ⅲ级者4例,Ⅳ级者1例。男9例,女1例。年龄31~73岁,平均(53.9±10.9)岁。肿瘤位于右侧者6例,左侧者4例。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死亡病例。7例患者行开放途径下的下静脉癌栓取出术+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下手术;1例患者先采用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下手术,术中探查肾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遂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288~556min,平均(399.2±91.5)min。术中出血量300~4000mL,平均(1450.0±1136.5)mL。术后住院时间8~39d,平均(16.7±9.6)d。本组10例患者中,6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Ⅱ级并发症4例。ClavienⅣa级并发症2例。10例患者随访时间2~1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10例患者中发生远处转移1例,为骨转移合并肺转移。1例(10%)出现肿瘤特异性死亡。结论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存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下静脉节段性切除术在治疗肾癌伴下静脉癌栓患者中较为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癌 癌栓 下腔静脉节段性切除术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病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3个月至3年,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中西药。

  • 标签: 八黪穴注射 治疗 阳痿 兴奋性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据WHO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死于恶性肿瘤者达690万人,新发病例870万例,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随着抗肿瘤新药的不断推出和各种联合化疗的应用,肿瘤化疗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仍是阻碍长期化疗的主要因素。

  • 标签: 化疗药物 肾脏损害 恶性肿瘤患者 抗肿瘤新药 新发病例 联合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癌伴静脉癌栓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肾癌伴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前、中、后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技巧。结果54例患者中4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手术治疗,2例因术中癌栓脱落死亡,余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明显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详细讨论、精心准备,术中严密配合可以使手术顺利进行,缩短静脉阻断时间,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肾肿瘤 腔静脉癌栓 手术配合
  • 简介:ED是男性生殖器痿弱不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种病症,发病率约为10%。笔者根据穴位注射效用特点,认为药物与穴位有协同作用,经试用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穴位注射治疗 临床观察 ED 中药 男性生殖器 效用特点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下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肾脏血流丰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积很大,近端小管细胞对多种药物兼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肾脏髓质的逆流倍增机制使髓质和乳头部的药物浓度明显增高,肾脏排泄药物时,肾多种酶的活性可被各种毒性物质抑制和灭活,以上肾脏解剖、生理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防治 发病机理 临床类型 急性肾小管损伤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迄今,药物治疗在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减轻ARF的严重性和缩短ARF的病程等方面仍起重要作用。关键是要在正确理解ARF的各种病因和发病机理,弄清不同病因和病理类型ARF,以及同一类型ARF在不同时期中发病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药理学特点,正确选择和适

  • 标签: 急性肾功能衰竭 药物防治 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于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32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0~78岁,用药致发病时间为1h~9年。抗菌药物所致23例(头孢类15例,半合成青霉素3例,氨基甙类1例,喹若酮类3例,克林霉素1例),非甾体药物4例,阿昔洛韦2例,抗结核药物1例,造影剂1例,中药1例。

  • 标签: 药物性肾损害 临床分析 肾脏损害 半合成青霉素 抗结核药物 发病时间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发现,许多药物在治疗作用的同时,会对用药患者的性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功能是人类生理功能中最有效应的一部分。所谓性功能障碍、紊乱或失调,是指某些原因所致使性功能及性欲亢进减退,生精及排卵障碍。现对产生男女性功能紊乱,有一定影响的药物加以介绍,希望用药者加以注意。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药物 性功能紊乱 现代医学研究 科学技术 临床发现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1病例资料患儿,男,3岁11月,主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0d,家属要求维持治疗”入院。于40d前因间断发热、乏力在外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并给予化疗及对症支持治疗。目前患儿间断发热,精神反应弱,食欲差。

  • 标签: 异位肾 结肠 肾坏死 自行排出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导管阻断在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自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11例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的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4岁(36~66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CT、MRI或彩超明确肿瘤及瘤栓情况。所有患者术前在DSA下经颈内静脉预置球囊导管在瘤栓附近,术中充盈球囊阻断下静脉后再切除肾脏及瘤栓。手术时间为(67.3±12.3)min,手术出血量为(762.3±125.5)ml,术后住院时间为(12.6±1.8)d,无手术或围手术期死亡。术后1年生存率为81%,3年生存率为54%。结论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法在肾癌合并Ⅱ、Ⅲ型下静脉瘤栓手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预防瘤栓脱落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肾肿瘤 瘤栓 下腔静脉 经皮球囊导管阻断技术
  • 简介: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阴茎不能勃起而无法插入阴道进行性交者,是泌尿男科常见病之一。过去认为ED的病因极大多数是心理性,现已证实78%的ED是器质性或器质性因素与心理性因素并存。大量资料证明:ED并非因为阴茎“失责”,而是男人躯体疾病,包括内分泌性、神经性和血管性三方面,许多药物和糖尿病等疾病也可影响ED的发生。目前治疗ED的有效方法较多。

  • 标签: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心理性 病因 器质性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残肾模型肾脏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19只,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当归治疗组7只)。12周后,采血、收集24h尿并进行肾脏病理检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浸润肾组织巨噬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增生的内皮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肾功能下降、肾间质纤维化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指数(GCI)和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均显著降低(P〈0.01);当归治疗组GCI和PCI明显增加(P〈0.05),肾功能恶化、肾问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而且GCI和PCI与肌酐清除率(CCr)、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当归注射液能促进大鼠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延缓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

  • 标签: 5/6肾切除 当归 毛细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