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根治性膀胱切除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 标签: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机器人辅助 腹腔镜 浸润性膀胱癌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自1991年Schuessler行第1例腹腔前列腺癌根治(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以来[1],随着前列腺及盆底解剖结构进一步清晰及手术技巧的改进,该手术方式已经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LRP手术学习曲线较长,即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是如此。LRP手术的难点主要在于前列腺背侧血管复合体的处理、膀胱颈和尿道的分离与识别等。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prostatectomy 缝合技术 局限性前列腺癌 应用
  • 简介: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发明了一种经直肠超声系统(TRUS),将这种装置与达芬奇手术装置结合,实现了机器人辅助腹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ALRP)中的经直肠超声实时引导。手术过程中,首先人工行TRUS提供清晰的前列腺图像并作为参照,在近距离治疗稳定器的辅助下调整其入直肠的角度和深度,再通过机械臂将超声装置与达芬奇机器人固定,使TRUS成像平面可以在者的控制跟踪达芬奇手术装置,实现TRUS的自动旋转,在中为手术医师提供实时的超声图像引导,更好的跟踪监测中关键性阶段和步骤。

  • 标签: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超声实时引导 机器人辅助 超声系统 腹腔镜 直肠
  • 简介:患者,男,65岁。因"间断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周"入院。泌尿系B超检查示膀胱右侧壁低回声实性占位2.4cm×1.9cm,考虑膀胱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右上壁结节状软组织影,大小约2.0cm×1.8cm,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可见部分异型性尿路上皮细胞。膀胱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大小约2cm菜花样肿物,表面有钙化,基底宽。

  • 标签: 膀胱部分切除 术后肿瘤复发 黏膜下注射 膀胱灌注 沙培林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
  • 简介: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表明,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男性癌症第一位,其导致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我国以前发病率较低,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同时由于对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改进,如PSA筛查的普及以及MRI等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前列腺癌得以早期、

  • 标签: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男性 癌发病率 诊断方法 人口老龄化
  • 简介:经皮肾取石(percutaneounephrolithotomy,PCNL)是上尿路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PCNL所导致的手术并发症不仅影响到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而且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本文将对PCNL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感染性休克和结肠损伤的相关因素、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帮助PCNL安全开展.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 出血 结肠损伤 感染性休克 预防 处理
  • 简介:患者,女,79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d前因自觉消瘦行体检,发现左肾占位,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诉近1年来体重下降约30斤左右,伴乏力,纳差,无畏寒发热。CT及MRI检查提示左肾癌伴左肾静脉、腔静脉癌栓(图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与肝脏外科同台手术。

  • 标签: 下腔静脉癌栓 左肾癌 MRI检查 体重下降 畏寒发热 左肾静脉
  • 简介:患者,男,21岁,因发现阴囊无痛性渐大包块2年入院,无外伤史,一直未做任何治疗。体检双侧阴囊可及正常大小睾丸组织,附睾、精索未及异常。阴囊中缝处可及正常睾丸大小包块,质地稍硬,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图1)。入院后B超检查示包块大小约3.3cm×2.7cm,有类似正常睾丸血供,无附属组织;CT提示包块组织密度与双侧睾丸相当,未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标签: 阴囊内神经鞘瘤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睾丸组织 双侧睾丸 无外伤史 正常大小
  • 简介: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a.薛杜普等[1]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b.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2,4~6]。c.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 标签: 参考文献 标注 CAMP含量 阿拉伯数字 间质细胞 敏感性
  • 简介: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

  • 标签: 参考文献 标注 阿拉伯数字 编码
  • 简介:目的探讨经直肠直视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改良的俯卧位前列腺直视穿刺方法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56例。利用庤上黏膜环形缝扎器(PPH)套件中的部分组件,即环形肛管扩张器及芯、肛缝扎器以协助显露直肠段前列腺。结果经直肠直视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可直视穿刺,穿刺深度和方向易控制。针刺布局规范,患者体位舒适,耐受适应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穿刺效果良好。结论经直肠直视俯卧位前列腺穿刺活检方法简便,穿刺准确,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经直肠穿刺活检
  • 简介:2005年至2009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治肾盂癌患者10例,全部患者均经输尿管软及螺旋增强CT尿路成像(computedtomographyurography,CTU)检查得以诊断,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分析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46-68岁,平均62岁。左侧6例,右侧4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肾盏2例。全部患者均有血尿史,时间1周-1年,平均5个月。

  • 标签: 输尿管软镜 肾盂癌 诊断 CTU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应用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软性膀胱检查的疼痛情况及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探讨软性膀胱检查麻醉方法的选择。方法2011年至2014年行软性膀胱检查男性患者150例,年龄18∽91岁。软检查的麻醉方式包括2%利多卡因注射液20ml尿道灌注并保留3min(A组)、利多卡因凝胶尿道灌注后保留3min(B组)及无麻醉(C组)三种方式。麻醉方式按照检查次序交替选用,各组均50例。对不同麻醉方式软性膀胱检查的疼痛、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及检查后疼痛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软性膀胱检查疼痛的影响。结果三组在疼痛评分、检查时间、检查完成率、病灶检出率、输尿管口发现率、检查后血尿及检查后疼痛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软性膀胱检查疼痛轻微,单纯软性膀胱检查可以考虑不用任何麻醉。

  • 标签: 软性膀胱镜 疼痛 麻醉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PKEP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前列腺重量PKEP组[(60.5±3.4)g]明显多于PKRP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KEP可安全、有效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例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先经个体化围手术期准备后,再行后腹腔手术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12例患者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50-180min,平均100min;无中输血,中出血量45-300ml;肿瘤直径23-52mm,平均36mm;患者住院时间10-18d,平均14d。所有患者术后血压均降至正常范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3年,患者肿瘤无复发,血压正常。结论后腹腔下手术治疗老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且术后恢复快。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后腹腔镜手术
  • 简介:人类良性或恶性前列腺疾病的发展与雄激素密切相关。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T)和双氢睾酮(DHT)。通过5-α还原酶(5-AR)的作用,睾酮转化成双氢睾酮。在人类良性和恶性前列腺组织中观察N5-α还原酶的表达具有差异性。5-α还原酶抑制剂(5-ARI)通常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治疗,近年曾用于前列腺癌(PCa)的预防。本篇综述主要讨论在人类前列腺的正常发育和良性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发生与进展过程中,5-α还原酶差异性表达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5-ct还原酶 5-Α还原酶抑制剂 雄激素 良性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膀胱(multi-slicespiralCTvirtualcystoscopy,MSCTVC)对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膀胱癌的患者,术前分别行MSCT双期增强扫描,同时结合仿真图像进行分析及普通纤维膀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膀胱癌检出率,分析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5个,MSCT及MSCTVC总体检出率为100%(25/25),高于膀胱检查(92%,23/25)。单纯双期增强MSCT分期:T113例、T2a5例、T2b5例、T31例、T41例;结合仿真膀胱成像后分期:T113例、T2a4例、T2b5例、T32例、T41例;术后病理分期:pTl13例、pT2a5例、pT2b4例、pT32例、pT41例。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膀胱癌术前分期总体准确率为72%(18/25),结合仿真膀胱成像对膀胱癌分期总体准确率为88%(22/25)。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MSCTVC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一致性(k=0.818)高于MSCT扫描术前分期一致性(k=0.574)。尤其当肿瘤浸润膀胱壁外结构时(≥T3期)时,MSCTVC的术前分期准确率为100%,与术后病理分期完全一致(k=1)。结论MSCTVC是一种安全、无创、有效的检查方法,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临床分期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膀胱肿瘤 多层螺旋CT 仿真内镜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的影响.方法8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拟行动静脉瘘成形术前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在动静脉瘘成形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动静脉瘘成形术后予以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0.9%生理盐水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血浆内皮素(plasmaendothelin,ET)及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水平.术后观察瘘杂音和震颤及有无出血征象,术后4周用多普勒超声测定瘘头静脉内径、壁厚、每分钟血流量、瘘成熟后血管进行初次透析使用的时间及透析时血流量.结果前列地尔治疗后瘘成熟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2%),全血黏度[(4.92±0.42)mPa,s比(5.04±0.58)mPa,s、血浆黏度[(1.82±0.12)mPa,s比(2.12±0.14)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74±0.57)比(2.92±0.46)、Fib[(3.14±0.14)g/L比(3.28±0.16)g/L]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均比治疗前有所降低,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前列地尔组在ET[(48.15±16.19)ng/L比(52.34±17.35)ng/L]、NO[(37.31±3.10)μmol/L比(34.26±2.18)μmol/L]水平的改善方面也优于对照组,术后4周,治疗组瘘成熟率高于对照组(90%o比72%)、头静脉内径[�

  • 标签: 前列注射液 动静脉内 尿毒症患者
  • 简介: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的肾脏病治疗指南以及其他众多研究指南都推荐自体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是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其中有509/6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2引。笔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对108例血液透析患者AVF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左心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总结AVF对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左心功能参数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 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