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通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AGD-800)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6例患者,每位患者都以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000次,治疗周期7d/次,连续治疗3次,分别为0、7、14d,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医生评价评分、患者反应评分及总体评分。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获得完全随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总有效率末次随访达到50%。结论冲击波技术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有一定疗效,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一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颈肩肌筋膜 疼痛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弓齿固定器单独或辅助固定不同类型骨盆骨折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不同类型骨盆骨折,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弓齿固定器单独或辅助固定,并跟踪随访,评定疗效并总结经验。结果43例患者获得8-15个月(平均11.3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3周)。按刘利民等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优良率93%。结论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弓齿固定器单独或辅助固定骨盆骨折,一种简单易行、固定牢固可靠、对不同类型骨盆骨折适应性好、疗效优良治疗方法。更多还原

  • 标签: 骨盆骨折 骨折固定术 形状记忆合金 弓齿固定器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MRI轴向扫描影像确定主动脉在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和正常患者体内位置,并对两者位置进行比较。在右胸弯脊柱侧凸患者前路融合固定手术中,螺钉放置位置靠近主动脉,其依据主要是因为主动脉位于椎体左侧后外侧。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主动脉位置进行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主动脉 位置关系 左胸 动脉位置 前路融合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技术辅助,采用改良跗骨窦切口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借助数字技术微创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3例,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23-45岁,平均35.3岁;左侧27例,右侧16例;高处坠落伤34例,其它9例。借助术前薄层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模拟手术,最终根据模拟手术效果选择内固定材料和手术方式,并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跟骨B9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高度、宽度差异,依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术后并发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13个月,平均12.3个月;均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5.2个月,平均4.1个月。未出现皮瓣坏死、内固定外露、神经损伤、腓骨肌腱激惹等常见并发症。术后和末次随访时B9hler、Gissane角、跟骨高度、跟骨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Maryland足功能评分,优21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8.3%。结论改良跗骨窦切口结合数字技术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迅速、固定牢固、复位丢失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优势,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跗骨窦切口 微创 Sanders型 跟骨骨折
  • 作者: 李建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5期
  • 机构:重庆红岭医院创伤骨科,重庆 400042
  • 简介:思维,即理性认识或者指理性认识事物过程。而表达思想主要工具则是语言;思考基本形式概述、判断和推论等;思考基本方式则是抽象、概括、描述、分类和综合等。顾名思义,外科临床研究思考方法就是在外科临床实践中所进行对疾病诊断和管理、科学研究,以及教育训练认识步骤和方式。

  • 标签: 外科临床;思维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镜技术在股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应用及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35岁(16~57岁)。在原切口上对应钢板一端行2~3cm切口,在第2和第3个螺钉间、第4和第5个螺钉间等沿原切口切开约0.5cm切口,关节镜监视取出螺钉及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2天下床活动,术后第4天出院。结论关节镜辅助股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组织创伤小、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术后患者康复较快手术方法。

  • 标签: 关节镜 微创 股骨 钢板取出
  • 简介: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手术矫形,可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等几种入路。由于后路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效果较好,一直被视为金标准。然而,作为后路手术一项重要补充,前路矫形在减少融合节段、防止曲轴现象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脊柱侧凸 胸腔镜检查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在脊柱外科领域,胸腔镜及腹腔镜脊柱侧弯矫形融合及第二代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椎间盘摘除术已有较多成功经验及报道[1],但镜后路椎体骨折内固定术报道较少.作者自2002年起,尝试在METRx辅助置椎弓根螺钉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取得成功,共开展21例,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医护人员接受放射量小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METRX 胸腰椎骨折 微创外科 内固定 椎间盘摘除术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男性大学生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骨密度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校442名男性大学生,其中中国男性大学生294名,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148名,采用国际体力问卷(中文版)收集其近1周内体力活动情况,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右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以外,中国男性大学生步行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中国男性大学生骨密度明显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分析,步行活动水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157,P=0.000)。结论中国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及骨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学生,可能与民族、遗传基因等有关;高强度体力活动能增加骨密度含量。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男性 大学生 体力活动水平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沈阳市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和体成分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明确影响骨强度指数主要因素。方法2017年4月选取沈阳汉族医学生1949例(男生721例,女生1228例),年龄19-21岁,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和生物电阻抗分析仪,分别测量学生右足跟骨骨强度及体成分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研究骨强度指数与体成分各指标之间关系。结果沈阳汉族医学生男、女生骨强度指数均在19岁时最高,之后20岁和21岁时骨强度指数均降低,且只有女生差异显著(P〈0.01);男生各年龄组骨强度指数值均大于女生(P〈0.01)。汉族男生各年龄组脂肪含量、体脂率及水肿系数均显著低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除了19岁年龄组中腰臀围比,男生各年龄段体重、总水分、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骨质、蛋白质、肌肉量、瘦体重、骨骼肌含量及基础代谢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同年龄组女生结果(P〈0.01或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与BMI和骨骼肌含量正相关(P〈0.01),与脂肪含量负相关(P=0.000)。结论沈阳汉族医学生骨强度指数在20岁和21岁时显著下降,女生骨强度指数下降情况较为严重,骨质疏松重点防护对象;BMI和骨骼肌含量预防骨质疏松保护性因素,而脂肪含量引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强度指数 体成分 汉族 医学生
  • 简介:目的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西脉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治疗锁骨骨折35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28例,中外1/3骨折7例.结果35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优良率94%.结论形状记忆合金环抱接骨板一种方便有效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确定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 内固定 锁骨骨折
  • 简介:0—2度脊椎前滑脱基本无明显症状,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出现一些影响背痛因素,从而导致慢性腰痛。标准治疗方法为物理治疗和激素等非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因效果不佳需要手术治疗。AunobleS等介绍一种治疗0—2度脊椎前滑脱症新技术:视频辅助前路椎间融合和固定。选择慢性腰痛2年以上并经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20例患者,记录临床信息和根性痛情况。术前和术后(直至随访结束)应用Oswestry评分和可视性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对腿痛和腰痛进行评估。X线平片提示0度滑脱8名、1度滑脱10名、2度滑脱2名(根据Meyerding分类法)。所有病例手术途径均为前路视频辅助经腹膜后途径,行椎间盘摘除术、植入前路椎间融合器(填塞自体髂嵴松质骨)、以及三角锥形钢板固定。在分别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后对患者临床和影像学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例女性和9例男性,平均年龄39岁,BMI为25.6岁。所有患者向前滑脱部位均在L5,平均滑移19%,7例L5椎体变异。失血量低于1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8周腰围固定。男性患者均未出现逆行射精,女性也未出现性功能异常。1例2度滑脱患者疼痛无明显缓解,再手术行腰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在2年随访中有19例患者取得良好融合(95%),Oswestry平均评分从术前74%提高到术后随访结束时21%,腰痛可视性评分从6.5提高到2.7,而腿痛评分从6.2到3.4。在平均5.5个月内(6周到1年)有18例患者回到了工作岗位。结论:与后路椎间融合和固定技术相比,本技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疗效相似。但2度以上滑脱患者似乎不太适合于本技术。从研究中可以看到本技术主要优点在于避免了腰后背肌肉损伤以及减少失血量而有利于术后恢复。

  • 标签: 前路椎间融合 滑脱症 固定治疗 钢板固定 L5-S1 视频
  • 简介:脊柱椎体隐匿性感染属脊柱亚急性骨髓炎范畴,由于其症状、体征及其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容易引起误诊、误治,从而导致不良后果.1999年~2002年,我院共收治7例低毒菌感染引起颈椎亚急性骨髓炎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下颈椎 脊柱炎 骨髓炎
  • 简介:目的评价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shapememoryalloyencirclingfixer,SMAEF)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疗效,并与动力加压接骨板(dynamiccompressiveplate,DCP)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入院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75例,分别采用SMAEF(38例)与DCP(37例)进行内固定治疗。经6~3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愈合时间、伤口感染率、骨不连发生率和疗效优良率。结果SMAEF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DCP组(P〈0.05),两组伤口感染率无差异。SMAEF组骨愈合时间显著短于DCP组,骨不连发生率也低于DCP组(P〈0.05)。根据综合评定标准,SMAEF组疗效评定优良率高于DCP组(P〈0.05)。结论SMAEF具有良好抗弯曲、抗扭转作用,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SMAEF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和较少应力遮挡效应等优点,治疗上肢长骨干复杂骨折理想方法。

  • 标签: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器 自动加压接骨板 复杂骨折 上肢长骨干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头环石膏辅助行颈椎融合临床结果。方法:用本法治疗21例创伤性颈椎不稳定病例。结果:经临床观察和随访。治疗效果满意。10例伴有神经损伤,其中9例获得完全恢复,另1例显著改善。在应用头不石膏背心固定器过程中,无神经损伤加重病例。结论:根据临床需要,该器械可行压缩、撑开、成角和中立位固定。该固定器颈椎外科中很有效一种外固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和易于调整优点。适宜在颈椎不稳

  • 标签: 颈椎 融合术 头环石膏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8月本院行颈前路手术治疗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常规ACDF组(A组,30例)和显微镜辅助ACDF组(B组,3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以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17分法)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132.5±8.9)min,B组为(137.0±9.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13.6±8.0)mL,B组为(93.7±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住院(7.37±1.73)d,B组(6.63±1.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JOA评分为6.60±1.21,术后12个月为13.83±0.91,改善率为(69.72±7.66)%;B组术前JOA评分为6.87±1.46,术后12个月为14.23±1.17,改善率为(72.51±11.26)%。A组和B组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辅助ACDF和常规ACD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方法,但显微镜辅助ACDF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优先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颈椎 颈椎病 椎间盘切除术 骨移植 脊柱融合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评价方法,为神经根管提供一种定量测量指标.方法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20具,先后采用螺旋CT(SCT)扫描及灌腊法测量L3,4、L4,5、L5S1左、右侧神经根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上缘至S2上缘,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3D重建,分别以上、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区域作为神经根管容积,并与灌腊法直接测量神经根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重建腰椎神经根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可为临床神经根管源性疾病诊断提供定量指标;容积评估更能反映神经根管真实变化;以上、椎弓根中点及内、外缘所围成区域作为神经根管容积评估标准,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且与椎间盘、神经根管变化密切相关.

  • 标签: 神经根管 容积 测量 螺旋CT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方法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肩胛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肌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肌腱不同程度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评估了网膜瓣在伤口裂开高危复杂脊柱重建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5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和影像学方法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为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范围为31~67岁),所有患者脊柱重建术中由于明显软组织缺损或急性脊柱感染均采用网膜瓣覆盖,

  • 标签: 脊柱重建术 伤口裂开 带蒂 临床研究 软组织缺损 病例资料
  • 简介:目的评估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1年10月,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44例,男27例,女17例;年龄34~68岁,平均48.5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9例,Ⅲ型23例,Ⅳ型8例,Ⅴ型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病例获5~24个月随访,平均14.6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发生钢板断裂并再骨折;1例术后出现部分螺钉退钉致髋部疼痛并滑囊形成;1例患者因术前并存脑中风偏瘫,术后功能及关节活动欠佳。其余随访病例均骨性愈合,无髋内外翻畸形、螺钉切割等并发症发生。Harris功能评分,优32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3.2%。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复位满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好,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可选择理想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粗隆下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