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气管隆突部肿瘤需要施行隆突切除重建手术治疗。经左胸隆突切除重建手术的难度较大,且需同时切除左全肺,一般仅适用于肿瘤堵塞左主支气管导致左全肺不张的病例;AKL氏曾提出胸骨正中切口,左右开胸切除左全肺,向上翻转左主支气管代替气管的术式,但创伤过大,临床难以推广;国内王氏等自1985年对经右胸切除右肺中、下叶及隆突切除重建术进行实验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保留肺叶多、切除范围广等优点,现总结8例在该手术方式下的麻醉与呼吸管理经验。

  • 标签: 隆突切除 重建术 右胸 肿瘤 呼吸管理 麻醉
  • 简介:血管痉挛是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针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国内外做过很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本文就对这些防治措施作一综述。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并发症 防治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组34例,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封照组为3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术后第三天RCR、NTERT、RFER较术前降低,RICR、RFIR则上升。术后第7天RCR、NTEFT、RFER较术前升高,RICR、RFIR较术前下降(P<0.01)。术前、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胆囊切除后第7天开始回升,但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犹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红细胞 免疫功能 胆石症
  • 简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证实效果良好。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优于其它阿片类药,但在单独使用时,其镇静作用较弱,时效也短,有时可出现镇痛不足现象;此外,可能出现阿片类药物本身的某些不良副反应,如恶心呕吐(PONV)、睡眠障碍和幻觉焦虑等。为解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芬太尼 咪唑安定 术后 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地氟醚吸入麻醉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时间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内皮素(ET)的变化。探索新型吸入麻醉药-地氟醚在动脉瘤夹闭中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3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吸入地氟醚维持麻醉,三组呼气末地氟醚浓度分别维持在1.0MAC、1.3MAC、1.5MA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开硬膜,夹闭动脉瘤时及夹闭动脉瘤后30分钟四个时间点采血,测定血浆中AT-I,AT-Ⅱ和ET的浓度,同时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的变化。结果:各组内皮素在术中都比诱导前显著降低(P<0.05);1.0和1.3MAC组AT-I在开硬膜时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I比诱导前,及1.0和1.3MAC组显著增加(P<0.05),1.0和1.3MAC组AT-Ⅱ组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5MAC组术中各采血点AT-Ⅱ比诱导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用1.0和1.3MAC地氟醚维持麻醉,循环较平稳,可以显著抑制ET的分泌,具有生理活性的AT-Ⅱ与基础值比较水平相近,可减轻血管收缩,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有利于脑保护。

  • 标签: 地氟醚 麻醉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 影响 吸入麻醉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超短效心脑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esmolo1)预防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8例择期非心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n=28)、B(n=30)、C(n=30)三组。先静注芬太尼2μg/kg,面罩吸氧5min后,A、B、C三组分别静注生理盐水10ml、艾司洛尔1mg/kg和2mg/kg(于30~50秒注毕),随即静注2.5%硫喷妥钠5mg/kg和琥珀胆碱1.5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连续观察并记录病人入室、给芬太尼后5min、诱导后、插管后第1、2、3、4、5、6、7、8、9、10min时的SBP、DBP和HR。结果:①诱导后A、B和C三组SBP均显著下降(P<0.01),C组HR显著下降(P<0.01),其中4例下降至47~50bpm;②插管后,A、B、和C三组SBP分别上升29.81%(P<0.01)、18.86%(P<0.01)和3.69%,A、B两组HR分别上升24.48%(P<0.01)和12.98%(P<0.01),C组HR无改变。结论:国产艾司洛尔能有效地抑制窥喉与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艾司洛尔1~1.5mg/kg用量可能较安全。

  • 标签: 艾司洛尔 气管插管 心血管反应 临床观察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 简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技术已得到临床普遍开展,一般需采用市场供应的专用穿刺器械包,采用“针内针”法,先后施行腰麻注药(SA)和硬膜外腔置管备用(EA)、注药。本文作者身处基层医院,深感市售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的价格较为昂贵且还存在硬膜外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的潜在顾虑。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CSEA 穿刺器械包 蛛网膜下腔 技术改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时的循环、呼吸及麻醉药用量的变化。方法:择期30例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ASAⅠ-Ⅱ级,在规定的各个时点记录病人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气腹后的气道压峰值、平台压、肺顺应性,以及吸入异氟醚浓度、呼末异氟醚浓度、呼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诱导后心率和血压有明显下降,气腹后血压较气腹前有轻微上升。气腹后肺动态顺应性明显下降,气道压峰值和平台压有所上升,呼末二氧化碳浓度在气腹后增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的麻醉效果可称满意。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麻醉 腹腔镜 经阴道式全子宫切除术
  • 简介:目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采取预先注射小剂量麻黄碱、或氯胺酮,或力月西与异丙酚联合诱导三种措施,观察比较与评估其预防低血压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麻黄碱组(E组)、氯胺酮组(K组)、力月西异丙酚联合诱导组(MP组)和对照组(单纯异丙酚诱导组,P组),四组病人术前一般情况无显着性差异。分别记录异丙酚诱导前(T1)、异丙酚注入3min(T2)、8min(T3)及18min(T4)时点的HR、SBP、DBP、SpO2、PETCO2数值。结果:P组、MP组于T2时点的SP、MP均显着下降(P<0.01),PETCO2也较T1有显着陛下降(P<0.01)。E组和K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MP组与P组相比,T2时点SBP有显着性升高(P<0.01),T3时点SBP、DBP,T4时间点SBP有显着性下降(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预注麻黄碱(0.15mg/kg)或氯胺酮(1mg/kg)可明显减轻异丙酚诱导期的血压下降程度,但尚不能完全避免血压下降;采用力月西和异丙酚联合诱导,术中心血管系反应反趋平稳,术后苏醒期较安静,但苏醒时间比单纯用药者稍有延迟。

  • 标签: 异丙酚 诱导麻醉 心血管系统抑制 低血压 力月西 临床表现
  • 简介:全身麻醉拔管期.由于麻醉转浅、疼痛。拔管.吸痰.咳嗽等原因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一系列心血管应激反应。长期以来镇静、镇痛、降压等多种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系列超短效药物的出现,更多的方案如异丙酚,瑞芬太尼.艾司洛尔等.被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就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出现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单药预防策略、多药联合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评价及副作用等方面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拔管 心血管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氯普鲁卡因(CP)脊-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方法:120例子宫切除患者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接受脊-硬联合麻醉。四组脊麻用药分别为25%CP1ml+10%GS(葡萄糖)0.5ml+3%Eph(麻黄碱)0.5ml.2.5%CP1.2ml+10%GS0.5ml+3%Eph0.5ml、25.%CP1.4ml+10%GS0.5ml+3%Eph0.5ml和25%CP1.6ml+10%GS0.5ml+3%Eph0.5ml。脊麻效果欠佳则硬膜外用25%CP。结果:(1)四组在脊麻起效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下肢阻滞程度上相似,但在阻滞范围上依次增加平均分别为T7.20±1.37,T5.85±1.25、T4.37±1.18和T3.30±1.47,有显著性差异。(2)脊麻效果不满意率A、B两组分别为80%和16.7%,但在硬膜外追加2.5%CP后不满意率消失。C.D两组脊麻效果均为极好。(3)D组低血压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并有9例呼吸困难。(4)未见全身及脊神经不良反应。结论:妇科子宫切除手术选用2.5%CP30~35mg脊麻效果理想安全。

  • 标签: 麻醉 脊-硬联合 氯普鲁卡因 妇科 子宫切除
  • 简介:全麻下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刺激可引起显着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副反应,如何减轻和控制这类应激反应是众所关注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多,采取诸如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喉上神经阻滞和应用镇静、镇痛药,肾上腺能神经阻断药及血管扩张药等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本文采

  • 标签: 全麻诱导 气管插管 心血管副反应 喉镜 心率 应激反应
  • 简介: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和阴道时,病人常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和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为提高子宫切除术中的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硬膜外腔麻醉,观察对比两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今报告如下。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硬膜外腔麻醉 双管法 骶神经 阻滞 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