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一共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实施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5.00%、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升患者躯体、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评分,使其早期恢复身体健康,值得研究。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肝硬化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的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对病人预后影响,寻求不同长度食管癌放射治疗的方法。方法234例食管鳞癌病人,均采用上下各廷长3~5cm,宽在肿瘤外1cm以上的设野方法,给予DT60~70Gy/30~35次/6~7周的单纯放射治疗。结果3年内照射野内总的局部复发、未控53.4%与食管病变厚度呈正相关性,与其病变长度在10cm内基本上是正相关(P<0.005)超长者呈负相关(P<0.005),但其长度与野外淋巴转移呈正相关(P<0.005)。结论食管鳞癌的放射治疗病变长度较短者,应以局部治疗为主;超长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根据肿瘤转移的特点,放射野应适当地放大。

  • 标签: 食管鳞癌病变 长度 厚度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预后
  • 简介:白细胞介素18(IL-18)通过调节NK细胞分泌功能,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Th1细胞FFh2细胞的平衡调节、上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与IL-18结合蛋白结合,从而调节免疫反应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大量研究发现,IL-18与HBV感染后的不同疾病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发病机制
  • 简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HBV特异性CD8+T细胞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不仅参与病毒的控制和清除,同时也参与疾病的发病,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是决定HBV被清除还是在体内长期存在的关键。本文主要讨论了在HBV感染的急性期和慢性期,HBV特异性CD87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变化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关于CD87细胞基础研究的最新知识,介绍了HBV感染的不同时期cD8叮细胞对病毒清除或病毒持续存在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对新型的HBV特异性CD8+T细胞细胞免疫模型系统和检测方法的建立做了介绍,并列举了与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检测优势和深远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 CD8+T细胞 发病机制
  • 简介: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的上升及其所导致的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的下降,铋剂四联方案成为我国最新共识推荐的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目的:评价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的根除治疗效果,为高效、价廉的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我国2011-2013年间公开发表,采用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的临床试验类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Graham等提出的Hp根除分级系统,对根除进行分析。结果:共166篇文献入选,包括Hp感染根除试验192项。在全国范围内,含阿莫西林方案的根除大部分可以接受,其中PAFB(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方案取得优异根除(≥95%)的可能性最高。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相应的适宜根除治疗方案分别为PACB(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和PAFB方案。适宜疗程为14d。结论:在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中,PAFB方案具有明显的效益和成本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非阿莫西林过敏个体行Hp感染根除治疗宜优先选用PAFB方案,建议疗程为14d。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意见 文献检索 呋喃唑酮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性围术期护理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感染的价值。方法将189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4例,观察组95例,在两组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两组均连续观察21d,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术后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为12.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0%(P〈0.05)。结论将预防性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预防 护理 食管癌 根治术 感染
  • 简介: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入院时存在的感染是以前在医院获得的,或与医院接触后发生感染。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表明,医护人员手上携带的细菌包括一过性和定居的细菌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手是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手直接接触病人,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为此笔者于2001-01/2001-12对医护人员洗过的手进行采样,52份,合格者38份(标准细菌数<8个/cm2),占73.1%,不合格者14份,占26.9%。

  • 标签: 院内感染 洗手 预防措施 细菌 消毒液
  • 简介:一、正常门静脉血流及门静脉压门静脉是指脾静脉与肠系膜静脉汇合处起到肝门一段形成的总干,长约6~8cm。正常门静脉压力约0.8~1.33kPa,平均1.07kPa。门静脉压力虽然随着饮食或运动有一些差异,但都不超过1.33kPa。如果门静脉血流受阻,门脉压力升高到1.33kPa以上时,即成为门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门脉高压时压力可高达2.7~4.0kPa。

  • 标签: 门静脉高压症 肝外门静脉 门静脉压力 门静脉血流 侧支循环 门脉高压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miRNA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在不同癌症中水平不同。研究证明,miRNAs可以作为肝细胞癌分类、预后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有望成为体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各类miRNAs小分子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能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肝细胞癌 MICRORNAS 诊断 治疗
  • 简介:患者男,72岁.干部,因进行性吞咽困难5-6天来我院诊治.病史中无呕吐、反酸,无腹痛、腹泻。近期无服药史。既往史:健康。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肋下未及。左手掌面弥漫性增厚,皮肤粗糙、无名指与小指间皱褶糜烂,脱屑。实验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血糖3.9mmol/l。电子胃镜检查:(见图)食管上20cm至贲门口以上2cm处,食管近圆形,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不易脱落,食管蠕动

  • 标签: 食管霉菌感染 胃镜检查 病理检查 临床表现 菌种鉴定 抗菌治疗
  • 简介: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损坏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废弃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作用,加上病人病情重,抵抗力低,极易发生感染,预防机械通气时发生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成功的重要保证,在许多环节上应当注意。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院内感染 预防 护理 上呼吸道 防御功能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胃镜下溃疡大小与胃癌检出的关系。方法以溃疡直径:≤1cm;>lcm、≤2cm;>2cm为标准,将溃疡分为A、B、C三组,分析每组的恶性溃疡检出。结果三组恶性溃疡检出分别为:10%、41.46%、50.94%,溃疡越大,溃疡恶性可能性越大。结论对每一例胃溃疡都应多点取材,病理检查。

  • 标签: 胃镜 溃疡大小 胃癌检出率 病理检查 胃溃疡 病例分析
  • 简介:培复新属于新型的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在体外实验证实。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相当于第3代头孢菌素。而培复新对不动杆菌的作用比其它抗生素药效更强。我院从1997—07月开始应用培复新治疗31例各种外科感染,尤以在其它抗生素应用效果欠佳的基础上应用。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 标签: 治疗 外科感染 临床观察 体外实验 抗生素应用 不动杆菌
  • 简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从对双胞胎研究和分离分析(segregationanalysis)结果发现,HBV感染的后果至少部分是由宿主遗传背景决定的,目前已有许多的研究正在试图探讨影响HBV感染后果的人类疾病易感基因。从遗传学观点看,HBV感染的后果是由许多遗传学和环境学因子综合决定的,一些人类基因可能增加或降低HBV感染的易感性,但是这些易感基因单独一个却不足以起到效果,这就降低了连锁分析(limkageanalysis)的能力,并可能解释为什么疾病关联(diseaseassociation)研究

  • 标签: 慢性HBV感染 宿主遗传 等位基因频率 MHCI类分子 易感基因 HBEAG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性 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HP 慢性胃炎
  • 简介: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医疗实践活动中,越来越多的病人通过投诉或付诸于法律的形式维护自己的权益。由于急诊病人发病突然,病势凶险,发展迅速,工作中稍不注意即可引发护患纠纷。因此,探讨急诊科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求防范纠纷的措施十分必要。

  • 标签: 护患纠纷 急诊科 法律意识 健康意识 医疗实践 急诊病人
  • 简介:瘦素(Leptin)是人类肥胖基因(obesegene,ob-gene)编码的一个由1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994年,Zhang等[1]应用定位克隆法(positionalcloning)从肥胖和糖耐量异常的小鼠中首次成功克隆出ob基因及人类的同源序列(位于人类染色体7q32),人和小鼠间的ob基因的编码序列同源性高达84%,基因的高同源性提示ob基因及其表达产物功能的高度保守性.

  • 标签: 瘦素 肝病 病理机制 肥胖 基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