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 标签: 小肠类器官 原代细胞培养 L-WRN细胞 培养基 条件性 隐窝 干细胞
  • 简介:熊去氧胆酸(UDCA)是目前唯一公认用于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药物,经UDCA治疗1年生化应答良好患者长期预后较好。应答标准包括巴塞罗那标准、巴黎I标准巴黎Ⅱ标准等。尽管这些标准在临床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尚无统一意见。对于UDCA治疗不应答者,目前临床上较多推荐联合应用三类药物治疗,即糖皮质激素、贝特类药物法尼酯受体激动剂。本文将重点介绍各种UDCA治疗生化应答标准,以及治疗研究进展。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熊去氧胆酸 治疗
  • 简介: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菌株、宿主、环境等方面分析了Hp根除失败原因,并对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处理策略方法,强调应遵循全国共识意见进行规范化治疗重要性。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耐药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PMCT)术治疗肝癌过程中采用实时灰阶超声判断凝固坏死范围价值。方法在PMCT术治疗19例HCC患者过程中,采用灰阶超声全程监测治疗灶强回声范围最大短轴径(SDT)最大长轴径(LDn在治疗后1小时1个月后,再次行实时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测量凝固坏死灶对应SDcLDc。结果在18例治疗灶明显增强患者,治疗时病灶表现出椭圆状强回声,其SDT与1小时后超声造影SDC1相关系数为0.64,LDT与LDCI相关系数为0.73;SDT与一月后超声造影SDC2相关系数为0.79;LDT与LDC2相关系数为0.76。1例患者术中治疗灶强回声范围表现不明显,超声造影证实为完全坏死。结论在PMCT术中灰阶超声监测病灶最大强回声范围与术后超声造影所凝固坏死灶大小具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治疗时凝固坏死范围参考;但因它们相关系数并不高,且有个别病灶强回声表现不明显,故在PMCT术后还应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判断其疗效。

  • 标签: 肝肿瘤 经皮微波凝固治疗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 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低体温预防效果。方法 以我院危重患者为例,从中抽取40例参与本文研究,入选者均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根据其入院时间(2020-11至2022-01)行分组处理,组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综合护理),对两组不同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低体温发生率,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发生率更低;负性情绪评分,护理前(p>0.05),无差异性,而护理后对比(p<0.05),两组差异明显,观察组评分更低;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满意度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对比结果(p>0.05),护理后(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各评分更高。结论 对接受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低体温
  • 简介:背景: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气囊扩张术是目前治疗本病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探讨食管压力测定在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中作用。方法:予21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内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前后行食管压力检测,分析食管下括约肌(LES)食管体部各参数变化。结果:扩张后,21例患者吞咽困难反流症状消失。与扩张前相比,扩张后LES长度无显著差异,LES静息压LES残余压显著降低(P〈0.01),LES松弛率显著升高(P〈0.05)。扩张后食管体部同步收缩波吞咽蠕动波消失发生率较扩张前无显著差异,继发性收缩波食管体部静息压高于胃内静息压发生率较扩张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气囊扩张术能显著提高LES松弛率,降低LES静息压、LES残余压、食管体部静息压继发性蠕动波发生率,迅速缓解患者症状。食管压力测定对评估气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术 测压法
  • 简介:腹腔引流系腹部外科最常用基本治疗技术之一。对腹部外科医生来说,正确地掌握引流指证,合理选择应用引流是非常必要。腹部外科引流问题一直存有争议。关于引流物、引流方法及引流指证等问题讨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尚无定论。我们自1996-03/2004-07共对20例腹部手术病人作了腹腔引流,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 标签: 腹腔引流 意事项 指征 腹部手术病人 腹部外科 治疗技术
  • 简介:近年生存素(survivin)在结直肠腺癌发病机制中作用备受关注,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NS-398在小干扰RNA(siRNA)静默survivin后对结直肠腺癌影响目前鲜有报道。目的:研究survivin-siRNANS-398对结肠腺癌细胞株SW620作用,为防治结直肠腺癌寻求新途径。方法:将SW620细胞分为空白组、NS-398组、siRNA干扰组、siRNA阴性对照组联合组,分别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urvivinmRNA蛋白表达,分别以甲基噻唑基四唑(MTY)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siRNA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NS-398组survivin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调,SW620细胞抑制率凋亡率显著升高,作用均呈时间依赖性(P〈0.01);两者联合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survivin-siRNANS-398均可使SW620细胞survivinmRNA蛋白表达下调,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两者联用作用进一步增强。

  • 标签: 生存素 RNA 小分子干扰 环氧合酶2抑制剂 结直肠肿瘤
  • 简介: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进步,胰腺囊性病变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临床特征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一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一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1PMN患者血清CAl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诊断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关键。

  • 标签: 胰腺囊性病变 囊肿 胰腺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消化性溃疡是全球性多发病.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期消化性溃疡发生呈增加趋势.据统计65岁以上胃溃疡发病率为5.2%,70以上增加至8.5%,并且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视,因而,针对老年期消化性溃疡特点,合理选择临床用药对老年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致关重要.

  • 标签: 老年期 消化性溃疡 临床用药 合理选择 治疗
  • 简介:自1906年Hemmeter应用X线摄片显示出消化性溃疡所致胃壁缺损口影像以来,X线钡餐检查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而纤维胃镜问世则使X线检查诊断作用面临挑战,这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X线钡餐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气钡双对比造影有助于显示黏膜细微改变,可以检查出以往难以明确"线形溃疡"溃疡愈合期黏膜改变.但需要指出是,质量较差双对比相不仅无助于确定溃疡性病变性质,且易导致误诊漏诊.

  • 标签: 龛影 消化性溃疡 诊断 X线征象 胃窦 胃壁
  • 简介: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名称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

  • 标签: 统计处理 设计类型 来稿 临床试验 横断面调查 实验设计
  • 简介:产后6~8h膀胱内有尿而不能自行排出者称为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所致膀胱膨胀,可严重影响子宫收缩,往往是产后出血原因之一,还可并发尿路感染。重视产后诱导排尿,是产后护理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针对不同原因引起尿潴留会有不同处理措施,既解除了产妇痛苦,又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产后尿潴留 并发症 自行排出 子宫收缩 产后出血 尿路感染
  • 简介:目的对照分析内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471例,其中内镜治疗365例,常规外科手术106例。采用EST、Pre—cut、EST后ENBD等方法,比较内镜治疗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以及在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365例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成功359例,成功率98.36%。EST后总早期并发症为10.86%(39/359),原因主要为胆管炎,占61.54%(24/39),而EST后行ENBD者早期并发症仅为2.96%(8/270),EST无后期并发症。内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3d。开腹手术创伤大,可产生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损害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EST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结论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为维护《胃肠病学》声誉广大读者利益,维护学术研究公平、公正和严肃性以及起码道德水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统一要求,本刊就一稿两投一稿两用问题处理声明如下。

  • 标签: 一稿两用 一稿投 两用问题
  • 简介:母乳足4-6个月婴儿最理想天然食品,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尤其初乳,含有丰富抗感染物质。但在哺乳之初,由于部分产妇乳头平坦或内陷以及因不能掌握正确喂养方法而出现乳头皲裂、奶胀等一系列乳房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对初乳获取,并影响早期母乳喂养成功。通过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采取了相应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

  • 标签: 早期母乳喂养 抗感染物质 天然食品 乳头皲裂 喂养方法 乳头平坦
  • 简介:背景:随着幽门螺杆菌(Hp)耐药率上升及其所导致标准三联疗法根除率下降,铋剂四联方案成为我国最新共识推荐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目的:评价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根除治疗效果,为高效、价廉根除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我国2011-2013年间公开发表,采用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根除Hp感染临床试验类文献。提取文献资料,根据Graham等提出Hp根除率分级系统,对根除率进行分析。结果:共166篇文献入选,包括Hp感染根除试验192项。在全国范围内,含阿莫西林方案根除率大部分可以接受,其中PAFB(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铋剂)方案取得优异根除率(≥95%)可能性最高。在华东中南地区,相应适宜根除治疗方案分别为PACB(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铋剂)PAFB方案。适宜疗程为14d。结论:在各共识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中,PAFB方案具有明显效益成本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非阿莫西林过敏个体行Hp感染根除治疗宜优先选用PAFB方案,建议疗程为14d。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根除治疗 共识意见 文献检索 呋喃唑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