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同一种国产试剂在不同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7034人份ALT及酶免双试剂检测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分为A、B两组进行HBV、HCV、HIV三项联合核酸定性检测,试验均采用上海浩源生物试剂进行8人份混样核酸检测。A组:采用全自动加样仪、核酸提取仪和实时荧光PCR仪检测系统。B组:利用CHITAS及实时荧光PCR仪检测系统。分析比较两组的操作性、运行时间及阳性检出率。结果:A,B两组从操作上比较,A组的手工操作步骤多于B组,B组的自动化程度高于A组。如当天混样/单样测试数不大于48,则B组快于A组。如大于48且不大于96,则两者运行时间基本一致。两组的NA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30%,0.0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同一种国产检测试剂,分别在不同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检测,试验结果相关性良好,两者在使用性能、检测结果方面均较稳定;国产检测试剂质量和检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和部分进口产品相比仍有些许差距,我们期待其可以进一步加强,以更好地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血液筛查 国产试剂 检测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提高l临床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不断完善和细化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从而达到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节约临床用血的目的。方法:严格按照医院对临床输血病历的标准对本院近一年内输血病历中的书写质量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血病历进行评估后,其存在显著性差异的病历质量问题有五点:“申请单项目缺项”占总输血病历数的15.6%;“申请血液种类或数量不规范”占21.3%;“大量输血审批单欠缺或缺项”占24.1%;“输血前未对相应的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占27.1%;“输血后效果无评估”占29.4%。结论:有效提高输血病历的书写质量,制定和完善临床科室合理用血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临床病历评估体系及管理模式,规范临床用血行为,真正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和输血疗效。

  • 标签: 输血病历 书写质量 输血安全 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羟乙基淀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2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前采集自体血至储血袋,然后分别静脉输注等体积的国产、进口羟乙基淀粉130/0.4,自体血于术中或术后输注。检测2组患者术前、术中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术前、术后24h及48h的β2微球蛋白(β2-MG)、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结果:(1)与术前比较,2组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Hb、Hct均有一定下降(P〈0.05),尤其在自体血回输前下降明显,但仍在正常范围内。2组各时点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自体血回输前、术毕时PT、APTT、T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24h及48h的β2-MG、BUN及Cr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2组各时点β2-MG、BUN及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羟乙基淀粉作为扩容剂应用于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肾脏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羟乙基淀粉 国产 异位妊娠 肾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的水平,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探讨这几种肿瘤标志物(TM)单独与联用时对胃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65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和38例胃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TM的水平,计算各指标的平均水平并比较不同TM单独及联合使用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胃癌组CA125、CA19-9、CA72-4、CEA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胃病组(P〈0.05);采用单项TM诊断胃癌时,灵敏度最高的为CA19-9,特异度最高的为CEA,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的为CA19-9;采用不同TM的组合诊断胃癌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好的为CA19-9与CEA组成的组合。结论:血清TM的检测对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辅助价值,选择适当的TM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

  • 标签: 胃癌 肿瘤标志物 性能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统计学方法对试剂评价的差异,为选择试剂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62416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双试剂初复检,并用不同的统计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评价差异对HBsAg2种试剂性能做进一步评价。结果:4项检测双试剂符合率均大于99.8%;χ2检验分析显示,HBsAg2种试剂χ2=2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3项2种试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一致性检验表明,4项检测均具有双试剂一致性,一致性程度均较高。为了排除样本阴性、阳性率分布差异,本文对Kappa检验进行校正,校正后的结果显示4项双试剂一致性均为极强。试剂性能试验显示,χ2检验唯一具有统计学差异的HBsAg2种试剂在精密度、准确度、灵敏度方面均相差不大。结论:χ2检验与Kappa检验结论矛盾,但反映了试剂性能的不同方面;Kappa检验对于试剂性能一致性的评价更加客观;对于不同试剂的评价应当结合性能试验和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

  • 标签: 试剂评价 χ2检验 Kappa检验 综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高效献血体检方法,保障献血者安全和血液安全。方法:采用综合体检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并结合血液初筛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可行性的判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挖掘出了一部分隐藏病史,总献血不良反应率及重度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国内有关报道和本单位数据,血液最终报废率低于国内同行水平。结论:综合体检法科学、全面地保障血液和献血者安全,减少血液浪费,值得推广

  • 标签: 无偿献血 体检 安全 综合
  • 简介:目的:确认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仪器在使用前,其性能可以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方法:为确认设备的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可靠性和防止污染等性能,设计4个试验组:联检试验组和鉴别试验组,将生理盐水标本和NAT质控品(HBVDNA、HIV-1RNA、HCVRNA)交叉放置于标本架上,进行NAT联检和鉴别检测;仪器比对组用同一批献血者标本在同类型的2台仪器上进行检测;污染评估试验组用生理盐水作为阴性标本进行NAT联检。结果:所有NAT检测结果均与预期一致。结论:血液病毒核酸检测设的各项性能满足实际检测工作要求。

  • 标签: 核酸检测 仪器 性能确认
  • 简介:目的:探讨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酶联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第3代酶联试剂和第4代试剂检测HIV10.5NCU/ml质控血清、卫生部HIV室间质评标本及7269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标志物。结果:对质控血清的检测显示第4代试剂灵敏度大于第3代;对72693例献血者标本HIV初筛检测,第3代试剂初筛阳性32例,阳性率0.0440%,第4代试剂初筛阳性为53例,阳性率0.0729%,显示2种试剂初筛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但2种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在特异性方面,第4代试剂(99.94%)略低于第3代试剂(99.97%)。结论:未开展核酸检测的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抗原抗体酶联试剂用于血液的常规筛查,能有效降低HIV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检测试剂 质量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患者血红蛋白(Hb)的24h动态法评估手术患者失血量。方法:选择住院的手术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类别分择期手术组(42例)和非择期手术组(54例),比较Hb的24h动态法失血量和临床常用称重+计量法失血量的差异,同时分析Hb的24h动态法在2组间的失/输血比、达到预期Hb比率和输血过量或不足率等指标。结果:择期手术组Hb的24h动态法失血量和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非择期手术组Hb的24h动态法失血量和称重+计量法失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1),择期手术组的失/输血比明显低于非择期手术组(χ2=115.95,P〈0.01),输血后达到预期Hb的比率在择期手术组和非择期手术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χ2=4.92,P〈0.05),其中,择期手术组发生过量或不足有2例,而非择期手术组发生11例。结论:Hb的24h动态法优于称重+计量法,具有精确和简单易行的优点,设定患者术后HB目标值后,效果更佳,为临床医生和输血科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输血指标,极大地减少了因输血带来的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选择性的应用,但应注意患者在就诊前的失血量和因机体的代偿变化引起Hb假性增高。

  • 标签: Hb的24h动态法 称重法和计量法 手术患者 失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输血前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作为肿瘤患者输血前后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按输血效果以及输血量和输血次数进行分组,比较输血前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例经输血治疗的肿瘤患者输血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均明显增加,输注红细胞2U以上或多次输血的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含量监测可作为肿瘤患者科学、合理输血的循证依据,并以此制定个性化的输血策略。

  • 标签: 输血 D-二聚体 肿瘤 循证 输血策略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筛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并探讨现有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筛查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筛查残余风险,故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