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献血者血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采用2个不同生产厂家的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检测HIV-1和HIV-2抗体或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而新版(2015版)血液检测策略采用2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或1遍血清学方法和1遍核酸检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免疫法 检测策略
  • 简介:临床输血,其实质相当于组织移植。就目前我国的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医院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而正如人体其他方面一样,异体血液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输注之后难免引起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等危险。所以,即使除外异体血液输注存在的相关疾病传播危险,当前的临床输血治疗,仍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无法达到绝对安全。

  • 标签: 输血 盲筛 时效 安全
  • 简介: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者血液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ELISA 核酸检测 HIV 献血者 筛查模式
  • 简介:红细胞ABO血型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是引起输血不良反应、新生儿溶血病、血型鉴定困难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不规则抗体常由于输血和妊娠等免疫刺激而产生,在盐水递质中不能凝集而只能致敏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必须通过特殊递质才能使红细胞出现凝集反应。

  • 标签: 红细胞血型:抗体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血液初过程中,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方法:运用瑞典进口CA620血细胞分析仪,分别于采集后1min、5min、10min及30min检测40例静脉血标本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体积(MPV)。结果:在标本采集后的1min、5min、10min及30min进行检测,PLT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MPV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最佳血小板检测时间为10min。既可以满足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又能缩短献血者的等候时间,提高献血者的献血体验。

  • 标签: 成分血 单采血小板 献血 血小板计数
  • 简介: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常引起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或使输入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因此在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诊断和预防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筛选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检查项目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献血者 筛查
  • 简介:目的:分析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抗体检测的阳性频率及其特异性,探讨不规则抗体查阳性时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的有效处理方法,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2-02-2014-02输血或手术备血的7231例患者应用微珠凝胶技术进行不规则抗体查,结果阳性的标本送烟台市中心血站进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特异性。结果: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27例,阳性率为0.37%,其中自身抗体3例,自身抗体和同种抗体同时存在1例,同种抗体23例。结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查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敏感度高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抗体,以减少输血风险,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安全输血
  • 简介: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频率及其特异性,提前为孕产妇选择相应的血制品,以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拟备血孕产妇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在52524例被检血清标本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91例,阳性率为0.36%。其中Rh系统48.7%(93/191),MNS系统21.5%(41/191),P系统1.05%(2/191),Lewis系统1.6%(3/191),Kidd系统0.5%(1/191)。结论:孕妇不规则抗体查在保证孕妇输血安全及预防和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应重视Rh系统和MNS系统不规则抗体查。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二胎
  • 简介: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查血小板抗体方法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对78例需要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患者作流式细胞查术检测,同时采用经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KPLUS试剂盒)做对照,比较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的血小板抗体检出率为35.90%(28/78),PAKPLUS的检出率为25.65%(20/78),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MAIPA技术鉴定,流式细胞术查血小板抗体为阳性的患者中,有10例含抗HLA抗体,有1例含抗HPA-5b抗体,有9例为自身抗体。结论:成功建立了流式细胞术查血小板抗体并应用于临床检测;该技术拥有快速、易于操作的特点,且能实现程序化、标准化检测,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筛查 流式细胞术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3年1月~2006年12月无偿献血者67800名。1.2试剂IgM抗-D、抗-E、抗-e、抗-C、抗-c、多特异性抗人球蛋白(IgG加C3d)均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批IgG抗-D试剂分别由欧蒙医学实验诊断有限公司、上海市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台湾贝索公司提供。

  • 标签: Rho(D)抗原 初筛 确认 献血
  • 简介:目的:通过对5138例临床受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的回顾性调查,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比例和性别差异,为确保安全输血,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受血患者资料,以常规血型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和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43%,患者男女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受血患者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查和鉴定意义重大,是输血前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阳性 受血者
  • 简介: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2例经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脑保护剂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血液流变学特性,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经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患者全血高切黏度(P=0.0008)、全血低切黏度(P=0.0009)、血浆黏度(P=0.0008)、红细胞压积(P=0.0351)、血沉(P=0.0093)、全血高切还原黏度(P=0.0007)、全血低切还原黏度(P=0.0008)、红细胞聚集指数(P=0.0075)均显著降低,治疗总有效率达87.5%。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疗效显著。

  • 标签: 低分子量肝素 脑梗死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患者,58岁,因胸闷伴胸痛、心慌不适来我院就诊,以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收入院。患者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型B型,Rh(D)阳性,Hb:106g/L。骨髓穿刺示:增生性贫血。行全弓置换术,

  • 标签: 交叉配血 不规则抗体鉴定 不规则抗体筛查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与白细胞素17A(IL-17A)的表达水平与再狭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成功接受了PCI治疗术的冠心病患者,在PCI术前与术后48h、6个月随访采集标本检测血浆MPO与IL-17A的表达水平,同时6个月后复查冠脉造影,证实出现再狭窄患者42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患者67例(非再狭窄组),统计分析MPO、IL-17A的表达水平与再狭窄的相关性。结果:再狭窄组与非再狭窄组在PCI术前MPO、IL-17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8hMPO水平、IL-17A都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与PCI术前相比,6个月后MPO水平、IL-17A在非再狭窄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再狭窄组仍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MPO、IL-17A与PCI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它们可能都参与了再狭窄的发生。

  • 标签: 髓过氧化物酶 白细胞介素17A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目的:观察CpG-ODN对Daudi细胞株共刺激分子CD80、CD86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μmol/L浓度的CpG-ODN(M362)、对照GpC-ODN(M383)体外孵育Daudi细胞4、12、24h后实时荧光RT-PCR检测CD80、CD86mRNA的水平。结果:①Daudi细胞能够表达TLR-9;②M362能够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的mRNA的表达,且其作用是时间依赖性的;③M362的对照序列M383不具备上调Daudi细胞CD80、CD86分子的mRNA的表达的作用。结论:CpG-ODN中起免疫刺激作用的基序是CpG,刺激性CpG-ODN能够诱导Daudi白血病细胞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上调。

  • 标签: CPG-ODN 实时荧光PCR 共刺激分子 白血病
  • 简介:目的:了解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制定防控措施,进一步降低经血传播HIV的风险。方法:收集2009-2015年无偿献血者抗-HIV/HIV-P24初和确认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5年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初反应率0.27%(796/293082),确认阳性率0.017%(49/293082),确认阳性符合率6.16%(49/796);HIV阳性标本的ELISA检测S/CO中高值:85.71%,低值:14.29%;WB条带分布为:gp160、gp120、gp41、p66和p24各100%;p51:97.96%;p31:95.92%;p55:83.67%;p17:91.84%;p39:81.63%。结论:宝鸡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仍在低水平流行;献血者确认的HIV阳性者以ELISA高、中S/CO值为主且多含8条以上WB带型;制定科学合理的献血招募策略,避免从高危人士中采集血液,能最大程度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确证阳性 WB条带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5年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评估血液查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并探讨现有查策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01-2015-06无偿献血人群HIV确证阳性结果,分别计算首次献血者和重复献血者HIV流行率,并用流行率/窗口期数学模型法计算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度评估。结果:2010-01-2015-06共检测血液标本545761份,确认阳性标本73份,流行率为0.0134%。首次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099%(39/395352),重复无偿献血者HIV流行率为0.0226%(34/150409)。计算经血液查后,阴性血液传播HIV危险度为1∶251889。结论:石家庄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率较低,但仍存在经血液查残余风险,故应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血液安全,降低经输血传播HIV残余风险。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无偿献血者 残余风险度
  • 简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aroxysmalnoc-turnalhemoglobinuria,PNH)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该病源于造血干细胞PIG-A基因突变引起糖肌醇磷脂(GPI)合成障碍,继而引起通过GPI锚连在细胞表面的多种膜蛋白的缺失,导致血管内溶血发作,全血细胞减少和血栓形成〔1〕。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可发生相互转化,PNH的发生与GPI阴性细胞免疫选择与克隆扩增有关啦[2]。现就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红蛋白尿症 细胞免疫 克隆 糖肌醇磷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