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高血压与钠盐的关系早在六十年前就为人们所发现。当时,人们通过限制食盐的方法来降低血压。此后,在大量的人群调查中,也进一步证实了食盐摄入多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也高。不发达地区的居民移居到发达地区,生活方式改变后,患上了高血压病。

  • 标签: 高血压病 食盐摄入 发达地区 降低血压 人群调查 生活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3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H208例、NRH9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素活性、醛固酮等,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RH与NRH组间各生化指标、肾素活性、醛固酮、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结果①RH患者与NRH患者相比,血糖、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ARR)、病程、BMI、eGFR、尿酸、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后退法显示,肾素活性(OR=1.251,P=0.001)、血糖(OR=1.223,P=0.061)、BMI(OR=1.106,P=0.008)、病程(OR=1.045,P=0.001)与难治性高血压独立相关.③在RH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间病程、BMI、血糖、吸烟、肾素活性、eGFR、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gPRA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3,P=0.000);LgPRA与eGFR呈负相关(r=-0.164,P=0.018);LgPRA与肌酐无明显相关.结论RH患者存在多重相关危险因素.青年R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高肾素水平有关.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年龄 肾素活性 靶器官损害
  • 简介:高血压肾损害的较早期,因肾脏具备较强的储备和代偿能力,一般没有明显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在肾小球受损早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一般只有在肾小球严重损害,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50%以下时,血BUN、Cr浓度才明显升高[1].一旦出现临床表现或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很难逆转,但高血压在早期肾损害时存在可逆性.因此,血清BUN和Cr不能在早期反映肾脏损害情况,通过检测某些敏感指标早期发现肾损害对高血压肾损害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作简要概述.

  • 标签: 高血压 早期肾损害 尿微量白蛋白 尿Β2-微球蛋白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 简介:肾实质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功能持续性衰退,继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概率增加[1],而且血压控制远比原发性高血压棘手。有研究表明[2],钙拮抗剂盐酸巴尼地平作为一种新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能有效地治疗肾性高血压,延缓肾功能恶化。本研究评价盐酸巴尼地平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 标签: 盐酸巴尼地平 肾实质性 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服务居民的高血压干预效果与治疗依从性。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高血压患者240例,男性126例,女性114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社区干预,对照组仅采取常规高血压治疗。记录患者的高血压症状改善情况,分别在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患者健康行为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采用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76.7%,干预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128.4±12.0)mmHgvs.(138.2±16.1)mmHg]、[(82.5±9.4)mmHgvs.(92.2±10.7)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的依从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社区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的高血压认知、健康信念以及改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血压得到有效的控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社区干预 高血压 依从性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采用乌拉地尔治疗的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94例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本次研究的时间为2012年6月-2014年1月),并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所接受的不同用药方案,将19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4例,临床期间采用单硝酸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100例,临床期间采用乌拉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指标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8.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乌拉地尔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乌拉地尔 高血压合并急性左心衰 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肾脏起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日,疗程4周。监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68.67±14.28)mg/24hvs.(80.87±14.77)mg/24h,P〈0.05]、尿β2-微球蛋白(β2-MG)[(2.21±0.55)mg/Lvs.(3.42±0.67)mg/L,P〈0.05]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69±0.62)mmol/Lvs.(5.23±0.61)mmol/L,P〈0.05]、三酰甘油[(1.47±0.09)mmol/Lvs.(1.54±0.10)mmol/L,P〈0.05]、LDL-C[(2.95±0.12)mmol/Lvs.(3.02±0.12)mmol/L,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组UAER、尿β2-MG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证明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提示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与常规西药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病 黄芪注射液 肾损害
  • 简介:目的调研陕西农村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地域内老年人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压、血糖测量,收集、录入、分析有效资料。结果陕西农村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为43.2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多因素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超重、高盐饮食、患有慢性病、遗传及文化程度是本组老年高血压发生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农村老年高血压不容忽视,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防控刻不容缓。

  • 标签: 农村 高血压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血尿酸异常的5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行冠脉造影的血尿酸异常高血压患者560例,确诊冠心病患者462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组,分析合并血尿酸异常的高血压患者与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是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3,95%CI1.001~1.005,P〈0.05),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尤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原发性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目的评价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Embase、ScienceDirect、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资料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其结果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总数1614例,治疗组838例,对照组776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10.21-0.40,P〈0.01)。对于研究起点无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10.24-0.49,P〈0.01)。对于研究起点有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O.16,95%C/0.08~0.33,P〈O.01)。结论叶酸联合降压药能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与复发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叶酸 脑卒中 系统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Hcy、常规生化检测及心脏超声检查,以Hcy=10mmol/L为分界线,患者被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组,65例)和高血压正常Hcy组(JE常Hcy组,56例)。分析血浆Hcy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H型高血压占53.7%,H型高血压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Hcy组(67.7%比37.5%,P〈0.01);(2)与正常Hcy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左房内径[LAD,(34.4±3.3)mm比(37.6±5.4)mm]、左室重量[LVM,(183.5±37.0)g比(205.6±53.1)g]、左室重量指数[LVMI,(111.1±19.2)g/m^2比(121.2±31.8)g/m^2]、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Em,(8.4±2.6)比(15.3±7.4)]显著增加(P〈0.05或〈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与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Era、LVM和LVMI呈正相关(r=0.247~0.620,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Hcy是E/Em的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0.529,t=7.599,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 标签: 高血压 高半胱氨酸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的差异,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2015年5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HTN合并MS组)5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HTN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晨尿白蛋白/肌苷比(ACR)及血浆vWF水平有无差异。结果HTN合并MS组患者的血浆vWF水平及UAE较HTN组高(P〈0.05),两组患者ACR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显示UAE与ACR显著相关(r=0.574,P〈0.05),而两者与vWF间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UAE、血浆vWF水平与是否伴发MS具有关联性。结论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伴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MAU和血浆vWF水平增加,且MAU与血浆vWF对代谢综合征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代谢综合症 高血压 尿微量白蛋白 假性血友病因子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局部农村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脑肾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方法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查体,确诊糖尿病+高血压(T2DM+HP组)573例,单纯糖尿病(T2DM组)139例,同时选取正常查体者674例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得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肾并发症等情况,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体质指数、血压、血糖、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肌酐(Cr)等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HP组血压、血糖、TC、TG、LDL-C、UA、Cr、体质指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H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T2DM+HP组高TC、高TG、低HDL-C、高LDL-C、高UA、高Cr暴露水平是其1.737、3.851、2.498、1.868、2.466、2.546倍,同时肥胖率也明显升高,是对照组的3.426倍。与对照组和T2DM组比较,T2DM+HP组合并心、脑、肾脏疾病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比例增加,暴露水平升高,心脑肾并发症比例增加。

  • 标签: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老年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大鼠(DSHR)的肾内小动脉(IRSAS)的重构及替米沙坦对IRSAs重构的影响。方法40只12周白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4组,SHR对照组、DSHR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20只12周龄、性别配对的京都威斯特(WKY)大鼠随机分2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WKY组),一组制成DWKY组,各组均为10只。低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为SHR雄性大鼠STZ建模后,分别给予替米沙坦灌胃。其余仅给予蒸馏水灌胃。DSHR组及DWKY组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模。8周后终止实验。取左侧肾脏经苏木素-伊红(HE)、苦味酸-天狼猩红(Sirius-red)、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双重染色(P/VB法),IRSAs按血管外径大小分20-49μm组、50~99μm组、100-200μm组,计算机辅助成像系统计算各组IRSAs血管壁面积(WA)、血管壁厚(WT)、血管腔径(ID)及壁腔比(WT/ID)。各组切片以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鼠抗人巨噬细胞单克隆抗体(ED1)、Ⅲ型胶原(COLⅢ)抗体免疫组化染色,ED1阳性细胞计数,COLⅢ光密度IOD比较。原位末端标记(TUNEL)检测IRSAs血管壁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评估IRSAs血管壁细胞增殖,分别计算凋亡指数(AI)和增殖指数(PI)。结果①与WKY组比较,DWKY组血管WT增加,ID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径50—99μm组与100—200μm组的IRSAs重构相似,但50—99μm组WT/ID增加更为显著。与DWKY组和SHR组比较,DSHRWT、WA、WT/I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米沙坦干预8周,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WT、WT/ID及WA均较DSHR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SHR组和DWKY组血管PCNA阳性率比WKY组增高;与DSHR组比较,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PI均显著降低,但二者阳性差�

  • 标签: 糖尿病性高血压 肾内小动脉 血管重构 平滑肌细胞 替米沙坦 大鼠
  • 简介: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脉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的114例EH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厄贝沙坦组(72例,仅接受厄贝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42例,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治疗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及血压、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厄贝沙坦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IMT[(0.98±0.13)mm比(0.81±0.08)mm]、LVEDd[(55.2±3.9)mm比(43.3±2.8)mm]、IVST[(14.9±2.6)mm比(11.5±1.8)mm]及WMSI[(1.67±0.22)比(1.39±0.16)]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的血压[(144±12)/(94±8)mmHg比(136±16)/(86±8)mmHg]、总胆固醇[(5.87±0.96)mmol/L比(4.53±0.57)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6±0.59)mmol/L比(2.68±0.42)mmol/L]显著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87±0.13)mmol/L比(1.36±0.24)mmol/L]显著升高(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能显著改善EH患者的血脂水平,动脉及心室重塑程度。

  • 标签: 高血压 心室重构 阿托伐他汀 厄贝沙坦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102例与体检健康者(对照组)96例,分别检测分析两组血清CysC等生化指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定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再根据是否有颈动脉斑块将所有入选对象分为健康无颈动脉斑块组(73例)、高血压无颈动脉斑块组(35例)和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67例),比较分析三组血清CysC、生化指标、年龄及其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vsC和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组血清CvsC明显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均P<0.05)。harson相关分析发现颈动脉IMT与血清CysC、年龄显著相关(r:0.26~0.3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vsC是颈动脉IMT的独立危险因素(B=0.48,P<0.01);在调整年龄进行偏相关分析显示CysC与IMT的相关性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0.20,P<0.01)。结论血清CydC与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MT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其预测指标之一。

  • 标签: 胱抑素C 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体内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的关系,以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和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的影响。方法选取轻中度H型高血压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对照组给予口服依那普利,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量患者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CD62P)。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平均动脉压[(80.2±6.6)mmHg比(81.6±8.1)mmHg]、超敏C反应蛋白[(3.1±1.3)mg/L比(3.7±1.5)mg/L]、血同型半胱氨酸[(14.1±3.1)μmol/L比(20.2±4.4)μmol/L]及血小板活化因子CD41[(47.5±4.1)%比(54.5±3.9)]、CD62P[(18.5±3.1)%比(23.6±3.8)%]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因子呈正相关(CD41r=0.61,P〈005;CD62Pr=0.55,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可增加H型高血压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依那普利叶酸片在降血压和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同时还可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炎症与血小板活化。与单纯依那普利治疗相比,依那普利叶酸片可更有效减少H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发病风险。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 血小板活化 依那普利叶酸片
  • 简介: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委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浙江医院等单位承办,《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社等单位踟办的2015年长三角社区医师高血压防治临床技能病例和经验分享竞赛活动在杭州华北饭店成功举办。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殷大垒名誉会长,中国健康促进0教育协会黄泽民常务副会氏,刘克玲前常务副会长、淘金前秘书长等领导,以及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近200名长三角社区医师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社区医师 临床技能 竞赛活动 三角 杭州
  • 简介:减少盐是控制高血压的第一条戒律。但是,控制其他饮食矿物质也是关键。现在,我们的视野不再仅局限于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DASH(防治高血压的饮食方法)试验以及最近的0mni—Heart研究阐明了不同食物和矿物质如钾、钙、镁在控制高血压的协同作用。

  • 标签: 矿物质 控制血压 饮食方法 高血压 协同作用
  • 简介:随着人们对24h动态血压监测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也逐渐广泛,进而从其变化规律演变出一些相关术语,如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及晨峰现象等[1].健康人24小时血压呈“两峰一谷”的昼夜节律变化,即2:00-3:00的谷和6:00-8:00、16:00-18:00的两峰.

  • 标签: 血压晨峰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