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完全阐明,因而对AS的防治缺乏有效的措施.近20年来,大量的研究认为氧化修饰的LDL(Ox-LDL)在AS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对Ox-LDL引起AS作用的深入了解,国外学者已经开始将抗氧化剂用于抗AS发展的研究.本文将综述Ox-LDL在AS发展中的作用和抗氧化剂防治AS的进展.

  • 标签: 巨噬细胞 动脉粥样硬 氧化修饰 清道夫受体 内皮细胞 抗氧化剂
  • 简介:番茄是人们餐桌上常有的蔬果,有人说要生吃,有人说要熟吃,到底番茄怎么吃才更有益健康呢?我们购买番茄时应避免选择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因其含有毒的龙葵碱,吃多了可能导致中毒,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全身疲乏等症状,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因此宜选择个大、圆润、丰满、已经熟透的番茄食用。

  • 标签: 青色番茄 熟吃 生吃 抗氧化 维C 有益健康
  • 简介:目的分析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甲硝唑为主(联合阿莫西林)的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整体效果、Hp根除率与溃疡治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显效率65.0%,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显效率50.0%,总有效率81.7%;实验组Hp根除率为86.7%,溃疡愈合率为88.3%;对照组HD根除率为78.3%,溃疡愈合率为78.3%;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5.0%和6.7%;实验组效果明显更佳(P〈0.05)。结论甲硝唑在Hp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疗效明显,对Hp的根除率高,值得临床积极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 简介:近来研究表明,一氧化氮(NO)在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有关NO在急性心肌梗死中作用的研究也倍受关注[1].本文通过对42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NO及NOS含量进行测定,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血清NO及NOS的变化和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测定
  • 简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arterioscleroticencephalopathy,SAE),又称宾斯旺格病(Binswangerdisease,BD),是一种血管性痴呆,由德国学者Binswanger于1894年经过病理学证实后最先报道。SAE最初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因此检出率较低。截至1987年,文献报道尚不足50例,因此曾被认为是罕见病。随着CT、MRI等检查方法的广泛应用,SAE检出率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文献报道,

  • 标签: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神经影像学 综述文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因素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139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资料,调查影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139例患者中有102例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占比例的73.4%,其中55例胃溃疡患者有37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67.3%,4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4例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72.3%,37例复合性溃疡患者有3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占比例的83.8%。年龄、进餐习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家族遗传史、个人卫生习惯均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P<0.05。结论饮食习惯、年龄、家族史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加强患者病情监测,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机率。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替罗班治疗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h及30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h及30d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盐酸替罗非班 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中国目前约2.66亿高血压患者中,5%~30%属于顽固性高血压[1]或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抵抗。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将高血压抵抗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达标,因此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手段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高血压抵抗的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非药物治疗 难治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 单纯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DFI规律复查的患者279例。记录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根据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进展为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分为进展组(40例)及进展组[239例,进一步分为稳定组(210例)和改善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服用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d)等对狭窄进展的影响。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对颈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结果进展组24、36个月时狭窄病变的残余管径较稳定组和改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狭窄处及其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改善组(均P〈0.05)。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OR=2.686,95%CI:1.120~6.442,P=0.027)和吸烟(OR=2.265,95%CI:1.081~4.746,P=0.030)是影响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83,95%CI:0.178~0.827,P=0.01)。结论CDFI可以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吸烟和高血压是加速狭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延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进展 危险因素 超声检查
  • 简介:一项大型的研究再次证实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不能帮助高风险的女性预防心脏病。这项研究称为“女性抗氧化剂心血管研究”.由波士顿伯明翰妇女医院的预防医学部门主管JoAnnE.Manson负责开展。参加实验的有8171名40岁以上的女性。她们或者已经被诊断为心脏病.或者具有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种族、高血压、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下降、糖尿病、吸烟等)。

  • 标签: 抗氧化剂 心脏病 预防 再次 高密度脂蛋白 Β胡萝卜素
  • 简介:目的探讨解除颈动脉狭窄对慢性低灌注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0只,将制模成功大鼠12只随机分为狭窄纽和狭窄解除组,每纽6只。另选6只大鼠为假手术纽。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狭窄组大鼠SOD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的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狭窄组比较,狭窄解除组大鼠SOD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化损伤参与了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且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抗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缺血 颈动脉狭窄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rotidatheroscleroticdisease,CAD)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重要原因,占到全部缺血性脑卒中的15%~20%,是老年全身CAD的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表明,CAD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死亡的风险均增加.通常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速度比女性患者要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但通常年龄>60岁的老年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受累动脉供血区域的缺血及坏死,其后果将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于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究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结果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会增加发生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的发病几率。幽门螺杆菌会增加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且与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结论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具有协同致病的作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服用该种药物的几率增加,应加强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药物的警惕性,给予足够的临床重视。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发病关系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复杂的、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的早期,最显著的病变是脂质氧化,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其中起关键作用。OX—LDL具有强大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损伤内皮、表达黏附分子、募集白细胞、以及形成泡沫细胞等。此外,增高的OX—LDL还在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稳定向不稳定方向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以上功能主要是通过受体介导的方式来实现的。1997年Sawamura等首次在牛主动脉内皮细胞上发现了OX—LDL的受体——凝聚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它可以中和降解OX—LDL,进一步引发斑块内细胞凋亡、基质降解和炎性反应,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

  • 标签: 受体 LDL 动脉硬化 细胞凋亡 不稳定宽块
  • 简介:如果您的身体各处都很健康.那当然是最好不过了.但遗憾的是,事与愿违。大部分心脏病患者同时兼有其他疾病.而且那些疾病.有时更是需要手术来治疗的疾病。这时候.如何在心脏手术期间保护好心脏病患者有病的心脏尤显重要。例如.心脏病患者需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如何保护其心脏使它能安全接受手术治疗.这是本文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病患者 手术期间 保护 术前后 指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特点,探讨检测血清尿酸浓度在预防冠心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怀疑冠心病的患者430例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16例,对照组114例,测定两组的血清尿酸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高尿酸血症组和高尿酸血症组,比较两组的冠心病患病率。最后,患者按血清尿酸浓度分为4个浓度组,比较4组冠心病的患病率。结果冠心病组血尿酸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4.42±98.54)μmol.L-1vs.(374.42±98.54)μmol.L-1,P〈0.05]。高尿酸组中冠心病患病率高于高尿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7)。不同血清尿酸浓度的4组中,血清尿酸浓度越高,冠心病患病率也越高,与浓度最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清尿酸浓度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尿酸浓度高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较大;加强血清尿酸浓度检测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尿酸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的运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在福田人民医院就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07例,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按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接受增强型反搏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血清中P-选择素、血栓素B2、一氧化氮、内皮素-1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6周后心绞痛改善率、硝酸甘油(NTG)用量减少率、运动耐量提高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P-选择素、血栓素B2、血管紧张素Ⅱ及内皮素-1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4种血清学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相应血清学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且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缩血管物质水平,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体外反搏 动脉粥样硬化 康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