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迅速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势在必行,它归根结底是对病人服务,目前护理质量管理缺乏系统理念、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有待提高、奖惩制度缺乏激励作用、护理人员短缺现象严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应该从引入现代管理思想理念到护理质量管理、积极引导,提高护理人员职业素质、改革护理制度,建立合理分工模式、建立有效奖惩制度,发挥引导作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 建立
  • 简介:目的对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症状进行阐述,并对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应用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8月收治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跟踪观察患儿临床症状变化,并详细记录患儿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四肢末梢循环不良皮疹等症状,部分患儿存在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经治疗后,50例患儿中有1例因医治无效死亡,其余经过系统治疗均康复出院,且经过检查患儿血糖浓度、白细胞计数、胸片检查等均呈现正常状态。患儿平均住院时间15.2d,通气时间(85.0±15.2)h。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过程及早采取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 肠道病毒
  • 简介: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不久,些临床研究机构又开展了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实验研究旧引。但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都面临着些亟待解决问题:①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研究所(TheationaInstituteNeurologicalDisordersandStrokert-PAStrokeStudyGroup,NINDS)研究认为,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h之内进行,多数机构认为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h之内。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局部动脉内溶栓 血管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纤溶酶原激活剂 药品监督管理局
  • 简介:目的对有创机械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将5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两组患者都采用扩张血管利尿等常规性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治疗过程采用是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采用是有创机械通气,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效果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92.12%)总有效率上高于对照组(60.16%);治疗后观察组具体血气相应分析指标上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状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机械通气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重症 心力衰竭
  • 简介:目的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问题以及采取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预防措施。结果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的人数30例,�

  • 标签: 再出血 出血问题 术再
  • 简介:目的:探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应用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毗格雷(机械瓣加用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血压,心功能,凝血指标,血、尿常规及副作用。结果:经治疗8~20d后血栓消失21例(65.6%),明显缩小10例(31.3%),出现少量出血7例(21.9%),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严重出血。结论:华法令、低分子肝素钙、硫酸氯吡格雷尿激酶联合治疗人工瓣膜置换术后血栓安全有效。

  • 标签: 肝素 低分子 氯吡格雷 心房 血栓形成
  • 简介:Meta分析属于二次研究,是对同问题定量合成,要求具备系统性、可重复性客观性[1]。因此,所有的Meta分析报告规范均强调要给出合格标准[2],所有的Meta分析质量评价工具也都要求对合格标准进行评价[3]。遗憾是,笔者们稿件审阅或阅读Meta分析时,时常会发现制作者对合格标准及其制定存在理解不到位情况。鉴于此,

  • 标签: META分析 格标准 可重复性 报告规范 评价工具 客观性
  • 简介:目的:探究高血压病社区规范管理与治疗办法。方法选取我社区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随机地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与治疗手段,观察组开展健康教育、规范管理与治疗,并进一追踪随访,观察并记录病患状况。结果观察组高血压知晓率、服用药物治疗率及血压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推行规范管理与治疗,有助于增强高血压患者治疗系统性有效性,是降低病患血压,保障正常生活质量,预防高血压疾病及并发症重要手段。

  • 标签: 高血压病 社区 规范化管理 治疗 控制率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科住院治疗26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对比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评估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26例患儿,23例顺利撤机,预后良好,2例转急诊手术治疗,1例治疗无效死亡。经过治疗,患儿SBP、DBP、R、HR等指标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PH有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实际碳酸氢盐(HCO3-)降低,改善明显(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炎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生命体征、血气状况,效果确切。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肺炎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时机选择。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接近死亡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共有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人采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对病人采取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0.5小时以内缓解人数要比对照组多(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0.5-1小时缓解人数以及病死率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RR(呼吸频率)、HR(心率)全部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P(O2)]、平均动脉压(MAP)全部随着时间增加而明显增加;0.5小时、1小时时候,试验组呼吸频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0.5小时时候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以及平均动脉压明显要比对照组高;0.5小时、3小时时候,心率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无创机械通气治疗0.5小时症状没有缓解时候应该尽快改为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时机选择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护理干预后获得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护理方法对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实施提高急诊科危重症患者转运满意度临床应用效果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收治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收治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转运过程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评分情况以及护理人员交接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护理服务过程,无缝隙护理管理运用可以提高患者转运过程满意度,改善护理人员交接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值得予以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无缝隙护理管理 急诊科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单纯机械取栓术与动脉溶栓复合(支架置入、球囊扩张、机械碎栓)其他方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中心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36例,其中17例采用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式(简称复合治疗组),对19例采用单纯机械取栓术(简称机械取栓组)。采用心肌梗死溶栓分级标准(TIMI)判断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复合治疗组机械取栓组血管再通患者比率分别为76.5%(13/17)、100%,P=0.025;残余狭窄率≤30%者,分别为11.8%(2/17)47.4%(9/19),P=0.021;治疗后24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两组改善者分别为17.6%(3/17)52.6%(10/19),P=0.029。②治疗时,复合治疗组机械取栓组栓子脱落发生率分别为5.9%(1/17)5.3%(1/19),P=0.935;穿支血管闭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9%(1/17)0,P=0.284。治疗后24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8%(2/17)10.5%(2/19),P=0.906;两组均无患者发生治疗后急性血管再闭塞情况;病死率分别为11.8%10.5%,P=0.906。③治疗后3个月随访mRS≤1分者,复合治疗组机械取栓组分别为52.9%(9/17)89.5%(17/19),P=0.015。结论单纯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动脉溶栓复合其他方法比较,安全性接近;但由于单纯机械取栓术血管再通率高,短期效果可能要略好于动脉溶栓联合机械方法,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证实。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血栓溶解疗法 血管成形术 机械碎栓 机械取栓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流程管理系统急性缺血性卒(AIS)救治构建及实践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流程管理系统597例疑似卒患者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护士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护士判定卒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患者,医师判定为卒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护士判定卒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核心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各种环节各种人员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
  • 简介:1引言近几年来,我国医院数字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不少医院从以财务管理核心管理信息系统,向以患者中心临床信息系统方向发展,并逐步建成了临床医生工作站、PACSLIS等具有临床性质信息系统。但作为常规检查心电图(ECG),其数字建设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全面运行医院信息系统、FULL—PACS、LIS、CIS和数据仓库等基础上,与北京嘉公司合作率先建成了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第个全院性ECG管理系统,

  • 标签: 管理信息系统 ECG 心电图 自动化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