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简称LBBB)对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困难很多。许多内科和心脏病学者认为,LBBB将掩盖心电图(简称ECG)和心电向量图形,致使当合并其它异常时就不能作出诊断。那么ECG究竟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现将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下壁导联 T波倒置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患者Q-T离散度(QTd)变化的意义。方法93例受试者根据TET分为阳性组(A组)38例,男/女=13/25,年龄55±8岁和阴性组(B组)55例,男/女=26/29,比较两组TET前后QTd、QTcd的变化。结果运动前QTd、QTcdA组分别为41±15ms和46±18ms,B组分别(38±14)ms和(46±16)ms,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达次极量运动时A组QTd为(51±17)ms与运动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QTcd为(79±28)ms,与运动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B组QTd、QTcd分别为(37±16)ms和(51±19)ms,与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运动后QTd、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ET阳性与QTd之间有良好的临床相关性。可反映运动负荷造成的心肌缺血。

  • 标签: 心电图活动平板试验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临床意义
  • 简介:左束阻滞伴电轴左偏在临床并不少见,心电图表现是否能确定左束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诊断标准.作者近遇1例交替性左束阻滞伴显著电轴左偏,从心电图表现的正常QRS形态与左束阻滞QRS形态进行比较,给予该种类形的心电图提供1个较为直观的心电图鉴别指标.

  • 标签: 左束支阻滞 电轴左偏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T1mappingusingcardiovascularmagneticresonance(CMR)introducesnoveltechniquesformyocardialtissuecharacterizationtodetectandquantifydiseaseprocessesoccurringatthemicroscopiclevel.EventhoughT1mappinghaslimitedspatialresolution,cellularandmolecularchangesoccurringwithineachvoxelcanaffecttheaggregateT1signalrenderingthemquantifiable.TheestimatedT1-basedparametersquantifiedona“map”demonstratethespatiallocalizationofthesechangeswherebyeachpixelexpressesthequantitativevalueofthatparameter.Thisquantificationpermitsdetectionofdiffusediseaseevenifitisnotdirectlyvisible.Ratherthanrelyingonnonspecificfunctionalmeasures,T1mappingfocusesonintrinsicchangesofmyocardialcompositionthatadvancesunderstandingaboutspecificdiseasepathways.Thesechangesinmyocardialtissuecompositioninformdiagnosisandprognosis.T1mappingencompassestwokeyparameters:native(i.e.,precontrast)T1andextracellularvolumefraction(ECV)derivedfromadditionalpostcontrastT1andbloodT1measurements.Theseadvancesintroducenewtoolstodetectfocalanddiffusemyocardialderangementsoccurringincardiacdiseasethatcanbeotherwisedifficulttodetect.T1andECVmappingfosterprecisionmedicineandpersonalizedcare,promisingtoimprovepatientoutcomesthroughtargetedtherapy.CapitalizingontheopportunitiesintroducedbyT1mappingandECVrequiresfurtherinvestigation.

  • 标签: T1 MAPPING EXTRACELLULAR volume MYOCARDIAL fi
  • 简介:目的探讨主支架加边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架加边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保护的60例边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myocardial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架加边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 简介:患者女,25岁.因与邻居发生争吵,自服强痛定20片,约30min后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困倦、腹胀、心前区不适,被同事发现后,随即送院诊治.

  • 标签: 强痛定中毒 QT间期 ST-T改变 心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ST—T改变的鉴别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对210例患者除作心电图(ECG)外井做血生化(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测定系列等)、超声心动图、心脏X线等检查,随机抽取54例行试验性治疗,即给予50%G.S25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生脉注射液100ml均1/d,10d。再规律休息1w后对比治疗前后ECG。结果54例治疗前后ECG比较无明显变化,并随访3—12个月无一例发生心脏事件,随机抽取32例ECG并做多帧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叉。结论本组病倒经临床检查排除药物影响、器质性心脏病及继发性心脏病。试验性治疗ST—T无改变,提示此组人群中ST—T改变为非特异性的。

  • 标签: ST—T改变 心电图 试验性治疗
  • 简介: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增高。心电图上的束(分支)传导阻滞颇为常见,其病因不易即刻判明。本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住院的1749例患者中发现双束阻滞72例,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双束支阻滞 传导阻滞 心室内 老龄化社会 心血管病 发病率
  • 简介:运动、健康饮食、控制血压和血糖均能减少卒中几率。提到卒中,你或许大概知道一些明显的症状,如身体一侧突然麻木及说话困难。但有一些事件称为息卒中,发作时无症状,但仍可能严重损害记忆力和大脑健康。

  • 标签: 无症状性 脑卒中 静息 风险 健康饮食 控制血压
  • 简介:冠心病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本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在清醒或睡眠状态中可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及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发生心绞痛,可出现显著的ST-T改变或ST-T伪改善状态.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绞痛 ST-T伪改善 窦性心律
  • 简介:以往Q-T间期缩短的报道很少,特别是心肺复苏后伴Q—T间期缩短更少,值得人们关注。现将近期观察到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复苏后 心肺 Q-T间期缩短
  • 简介:息心率是最近才获得重视的一个指标.是指人处于息状态10分钟以上后测量到的心率。虽然我们对息心率与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关系仍没有充分的理解.但近年也有一些临床研究结果提示息心率可能非常重要.降低息心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静息心率 药物 心脏病患者 静息状态 临床研究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使用醒脑注射液治疗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16例,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醒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醒脑注射液)。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醒脑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1.38%比75.86%,P=0.024);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2、MMP-9及sTRA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醒脑组MMP-2[(84.27±15.35)ng/L比(77.51±13.47)ng/L]、MMP-9[(109.24±26.51)ng/L比(97.52±28.16)ng/L]及sTRAIL[(80.17±14.63)ng/L比(72.65±10.56)ng/L]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结论:醒脑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MMP等活性物质水平,并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脑梗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患者女,14岁,因精神紧张突然晕倒数分钟,发作后1d来院就诊。体检:T36.5℃,BP110/70mmHg,大小便正常,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听诊:心律不齐,可闻及早搏,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 标签: 家族性 长Q-T综合征 心电图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PVT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价ST-T改变与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方法对180例患者常规12导联记录ST-T改变进行统计分析,并与UCG检查对比.结果ST-T改变者中89例(49.4%)UCG示室间隔与左室后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有的丧失运动或收缩期增厚;15例(8.3%)示主动脉硬化,主动脉内径增宽,运动僵硬,重搏波消失;9例(5%)示主动脉瓣钙化,回声增强,5例(2.78%)示左室腔假腱索;余72例未显示主动脉及心内结构异常.结论UCG比心电图对心肌缺血更敏感,室壁运动异常是心肌缺血的唯一指标.

  • 标签: ST-T改变 超声心动图 检查 心肌缺血 UCG
  • 简介:目的探讨3.0TMR心肌灌注成像(MRmyocardialperfusionimagingMRMPI)检查技术应用及方法。方法对25例冠脉CTA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MR首过心肌灌注、延迟增强成像,经两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1例图像质量达到诊断要求,21例受检者狭窄度≥50%的冠脉共34中,29显示首过灌注减低,9显示延迟增强,其中心肌透壁增强4例,非透壁增强5例。4例图像质量不能达到诊断要求。结论在控制好受检者心率及呼吸,掌控好技术要点的情况下,MR心肌灌注成像完全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的图像,有效评价心肌缺血情况及程度,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心肌灌注 冠心病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对称(17.8%)、线型T环(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心电图 T向量环改变 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伴随急性心肌梗死出现的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意义.方法观察有新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观察组),同期收治的无右束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4例(对照组)的CK峰值、Killip分级、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LVEF和住院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CK峰值1530±1069U/L及CK-MB峰值239±165U/L明显高于对照组956±713U/L及117.1±60.6U/L,P<0.01.观察组Killip平均级别(2.55±0.95)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2),P<0.01.观察组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0%,明显高于对照组3.8%P均<0.01.观察组的住院病死率30%显著高于对照组7.1%,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持续性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提示临床病情危险,预后不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症 右束支传导阻滞 预后 临床特点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