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方法选取11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和护理干预,医务人员对患者在住院期间所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出护理安全隐患。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主任和护士主任进行探讨,制定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1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发生率为15.45%,其中主要安全隐患就是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问题。结论对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实施护理,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较为复杂,承担的责任较多,在护理过程中,易出现安全隐患的问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同时加强医院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能有效的避免不良安全事件,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安全 老年脑卒中 隐患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感染科在近期接诊的37例患者组成A组,另择取同期接诊并明确诊断为肺结核的36例患者组成B组,对全部患者进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皮肤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和痰液或肺泡灌洗涂片,比较各类检查结果。结果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比较显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其他检查。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手段,应用该种诊断对肺结核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肺结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从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膜炎患者中选取诊断为结核性及非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各25人,是为结核性胸膜炎组和非结核性胸膜炎组。分别对他们实行TB,T-SPOT及ADA检验,将患者的TB,T-SPOT及ADA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B,T-SPOT及ADA的敏感性分别为91.7%,86.5%,70.7%,TB,T-SPOT敏感度比ADA检验的敏感度高,据分析TB,T-SPOT与ADA敏感度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结核性抗体敏感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T-SPOT诊断结核性胸膜炎较一般方式更精准,对结核性胸膜炎早期的诊断很有帮助,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XpertMTB/RIF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检测涂阴肺结核的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传染科怀疑为肺结核痰涂片阴性的对象274例,均进行XpertMTB/RIF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涂阴肺结核204例、非结核72例。血清T‐SPOT.TB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分别为70.59%、83.33%、92.31%、50.00%、73.91%,XpertMTB/RIF则为70.10%、95.83%%、97.95%%、53.08%%、76.81%%,联合则为80.39%、90.28%、95.91%、61.90%、82.97%。联合诊断灵敏度与阴性预测值、符合率高于XpertMTB/RIF,血清T‐SPOT.TB特异度低于XpertMTB/RIF、联合,血清T‐SPOT.TB阴性预测值低于联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ertMTB/RIF联合T细胞斑点试验用于检测涂阴肺结核并不能明显提高诊断的效用,但可以弥补两种技术单独使用的缺陷。

  • 标签: 肺结核 涂阴肺结核 T细胞斑点试验 Xpert MTB/RI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5月到2016年5月共收治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64例,其中3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32例为非结核性胸膜炎,对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单核细胞进行结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检测,以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结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敏感性为94.12%,高于外周血的9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为91.33%,明显高于外周血的68.71%,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与外周血检测所形成的细胞数为536.2。结论结合感染T淋巴细胞试验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 外周血 胸腔积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疗小组对疗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在我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患者建立疗小组实施护理,为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常规疗护理,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输液情况和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8%,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3.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使用率达到83.2%,对照组患者的留置针使用率为65.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5%,对照组患者输液期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需要实施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建立疗小组开展护理,有助于提高输液治疗和安全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小组 静脉输液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水腺苷脱氨酶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46例经腹腔镜探查活检确诊的结核性腹膜炎和25例经腹腔镜探查活检确诊的腹膜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理化检查等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腹水ADA和血T-SPOT.TB表现出显著差异性。结论腹水ADA及血T-SPOT.TB联合检测,对于结核性腹膜炎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结核性腹膜炎 腹水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对诊断菌阴肺结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菌阴肺结核患者50例,将其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和PPD试验。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阳性率为96.0%,对照组患者的假阳性率为4.0%;实验组患者的PPD试验阳性率为60.0%,对照组患者的假阳性率为36.0%。结论在对菌阴肺结核患者进行早期诊断时,结核杆菌感染效应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式。

  • 标签: T细胞干扰素-?(IFN-?)释放检测试验 诊断 菌阴肺结核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0TMRT2mapping成像技术对膝关节早期软骨病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膝关节骨关节炎(OA)诊断标准诊断为OA的20例患者为实验组;另筛选到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Siemens3.0TMRI常规扫描及T2-mapping序列进行膝关节及关节软骨成像;将map扫描所得图像数据传送至工作站,利用Syngovia后处理软件,直接获得关节软骨的T2-mapping伪彩图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48.12±14.53)ms,对照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29.53±7.63)ms,实验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mapping成像能早期发现未发生形态学改变的OA患者软骨组织成分变化,是评价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的重要诊断手段。

  • 标签: 膝关节损伤 关节软骨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醒脑注射液治疗急性出血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急性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4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给予急性出血患者醒脑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急性出血 醒脑静注射液 血清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应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开始到2017年12月结束,在我院选取78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进行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在接受可弯曲内科胸腔镜诊断后发现,其中患者的病理类型主要可分为结核46例,所占比例为58.97%、恶性肿瘤22例,所占比例为28.21%,以及慢性炎症或炎性肉芽肿10例,所占比例为12.82%。胸腔积液<500ml占23例,胸腔积液≥500ml,<1000ml占28例,胸腔积液≥1000ml占27例。结论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中应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的效果显著,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 不明原因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ST-T异常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取了2017年6月~2018年6月一年之内来我院住院的200例心电图ST-T异常患者采取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结果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发病时临床表现为心悸失常,心绞痛,或突然剧痛,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确诊为非冠心病患者50例,发作时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心烦等等,并且无规律性。结论对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的女性型患者,心电图有ST-T异常,在发病时表现为无典型心绞痛症状,患冠心病概率较低。

  • 标签: 心电图 ST-T 异常 冠脉造影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3月之间,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醒脑注射液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脑梗塞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为了解乙肝患者HBVDNA量与性别、年龄相关性。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定量检测乙肝患者HBV-DNA。结果(1)2741例阳性患者中,男1801例,量4.82±1.86;女940例,量4.79±1.96。(2)2294例患者中,从小到大七个年龄段病毒量分别为6.26±1.94、5.85±1.68、5.38±1.97、4.43±1.80、4.44±1.77、4.27±1.61和4.19±1.49。结论男性患者极显著多于女性,病毒量也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量逐渐降低。

  • 标签: 肝炎 乙型 病毒载量
  • 简介:我院采用抗生素+康复新液口服+纤镜冲洗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疗急性肺脓肿,并取得了明显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2—01/2007—06我院诊断为急性肺脓肿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4~72(平均47.6)岁。临床症状有畏寒、发热、咳嗽、咯大量脓痰,全部病例均经胸部X线、胸部CT、血、痰检查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空洞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综合治疗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平均48.2岁;常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平均46.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严重度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标签: 肺脓肿/药物疗法 抗溃疡药(中药)/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血管链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临床上,相当大部分心脏病患者最终都会进展至心力衰竭,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者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心脏的供血能力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求,同时也使得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分泌出现问题,最终导致了临床综合征[2],是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的重要原因。在诊疗过程中能否准确地判断心力衰竭程度,对延缓心衰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存在心室功能不全的情况,而且还有着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的情况[1]。Bayes3的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升高,且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密切相关。

  • 标签: BNP/NT-proBNP 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配中心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配中心实行细节管理时划分为研究组,选择2016年3月-2016年9月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调配评分为(68.2±3.1)分,发放评分为(65.6±2.5)分,管理评分为(66.1±1.9)分。对照组调配评分为(89.9±2.6)分,发放评分为(88.3±3.0)分,管理评分为(97.5±2.2)分。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可以提升配中心的管理质量,且可以提升相关科室的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配中心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PDCA循环在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实验于2016年5月~2017年7月将医院配中心内的8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应用组和对照组,观察分析8名护理人员在2016年5月~2017年1月的护理质量和8名护理人员在2017年2月~2017年7月的护理质量,对比护理人员在采取PDCA循环方法前后的护理质量。结果应用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在在配中心护理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改善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宜广泛应用于护理管理中。

  • 标签: PDCA循环 静配中心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循环建立的影响。方法建立左后肢缺血模型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8mg/(kg.d)和等量生理盐水,于缺血后肢分5点进行肌内注射,连续14d;观察术后即刻、7、14、28d健侧后肢与缺血后肢脚垫温差及术后28d大鼠后肢肌肉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治疗组两侧后肢脚垫温差(1.75±0.18)℃,较对照组(2.57±0.13)℃小(P〈0.05);治疗组缺血后肢肌肉组织中的MVD(4.60±1.50)较对照组(3.33±1.05)高(P〈0.05)。结论山莨菪碱对大鼠缺血后肢侧循环的建立有促进的作用。

  • 标签: 山莨菪碱/药理学 缺血 侧支循环/药物作用 疾病模型 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