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9 个结果
  • 简介:脑卒中时,可以出现偏瘫及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体征以及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的障碍,如:智能和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视空间障碍、忽视等认知功能障碍;也可发生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脑卒中后的认知和情感障碍也同样是患者致残的原因,但未能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些障碍通过临床神经心理学的检查方法即可揭示出来,同样有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意义,还可以指导药物和康复治疗.可根据评价后这些障碍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来制定患者个体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程序和康复措施--认知神经心理康复,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因此揭示脑卒中后所发生的认知和情感障碍,并给予评价与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脑出血 认识障碍 情绪障碍
  • 简介:尽管,每一个人都不能逃避死亡,但我们如果能减少影响生存的危险因素,那么我们便可使生命变的尽可能的长。

  • 标签: 保健法 死亡原因 医学 血压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30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RH208例、NRH96例.所有患者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肾素活性、醛固酮等,进行心脏超声检测.比较RH与NRH组间各生化指标、肾素活性、醛固酮、肾小球滤过率(eGFR)、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结果①RH患者与NRH患者相比,血糖、肾素活性、醛固酮/肾素(ARR)、病程、BMI、eGFR、尿酸、左房和室间隔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后退法显示,肾素活性(OR=1.251,P=0.001)、血糖(OR=1.223,P=0.061)、BMI(OR=1.106,P=0.008)、病程(OR=1.045,P=0.001)与难治性高血压独立相关.③在RH患者中,不同年龄组别间病程、BMI、血糖、吸烟、肾素活性、eGFR、室间隔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gPRA与年龄呈负相关(r=-0.303,P=0.000);LgPRA与eGFR呈负相关(r=-0.164,P=0.018);LgPRA与肌酐无明显相关.结论RH患者存在多重相关危险因素.青年RH患者靶器官损害与高肾素水平有关.

  • 标签: 难治性高血压 年龄 肾素活性 靶器官损害
  • 简介:随着社会发展,人类在生存环境中包括生活事件在内的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和转归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些研究证实,许多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与社会心理应激有相当密切关系[1,2].我们对嘉兴地区30例首发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前1年的生活事件做一调查,并与同性别,同年龄和相同心血管易患因素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如下.

  • 标签: 预后 转归 心理应激因素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布和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的首发急性青年脑梗死患者243例(年龄≤45岁),经影像学及其他病因学检查确定诊断的临床资料,依据TOAST(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分型标准,确定患者所属分型,经统计学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情况。结果本组患者TOAST分型构成情况是,心源性脑栓塞占12.8%(31/24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占22.2%(54/243);小动脉脑梗死占16.0%(39/243);其他原因引发的脑梗死占7.0%(17/243);原因不明的脑梗死占42.0%(102/243)。危险因素的暴露率最高的为高血压,占50.6%(123/243)、饮酒,占46.5%(113/243)、吸烟,占28.4%(69/243)、脑血管病家族史,占25.5%(62/243)。卒中分型的组间危险因素因素分析显示,原发性高血压(69.2%,Χ^2=17.18,P〈0.01)和血脂异常(48.7%,Χ^2=46.09,P〈0.01)在小动脉脑梗死分型中显著增高。结论青年脑梗死的病因分型以原因不明和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占比例较高。危险因素以高血压、饮酒的暴露率高。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在小动脉脑梗死患者中更加明显。

  • 标签: 脑梗塞 危险因素 青年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介入治疗的患者,以14项因素为自变量,采用生存时间作为因变量,采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来作多因素分析。结果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7项指标引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碘油的沉积程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治疗的次数对于预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结论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是临床分析、碘油的沉积程度、血清总胆红素以及治疗的次数。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cox回归 预后
  • 简介:目的:探究基于循证医学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负性情感及日常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CH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被随机均分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接受循证护理)。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不良生活方式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满意度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干预4周后,循证护理组吸烟(40.9%比22.7%)、饮酒(54.5%比38.6%)、高脂饮食(43.2%比29.5%)、缺乏运动(45.5%比25.0%)、体重超标(52.3%比29.5%)比例、SAS评分[(50.4±3.3)分比(45.8±3.2)分]、SDS评分[(53.4±4.7)分比(48.0±4.2)分]、以及MACE发生率(25.0%比11.4%)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86.4%比97.7%)显著升高(除超重的P为〈0.01外,余均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能有效改善其不良生活方式,且能缓解其消极情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循证医学 老年人 冠心病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及负性情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被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循证护理),每组各44例。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第4周末的不良生活方式情况、负性情感评分状况、护理满意度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做比较。结果:干预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患者吸烟(40.9%比22.7%)、饮酒(54.5%比38.6%)、高脂饮食(43.2%比29.5%)、缺乏运动(45.5%比25.0%)及体质量超标(52.3%比29.5%)比例均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且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SAS和SDS评分降低均更显著(P均〈0.05)。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循证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86.4%比97.7%),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5.0%比11.4%),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能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缓解其消极情感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学 老年人 冠心病 生活方式
  • 简介:脑卒中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高粘血病、心房纤颤、吸烟及酗酒等均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本研究收集10年来我院内科脑卒中的住院资料,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进行探讨、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1169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0年1月~2000年3月的住院患者。男性649例,女性520例;年龄22~89(平均69.1)岁,<30岁22例,30~39岁35例,40~49岁77例,50~59岁226例,60~69岁427例,70~79岁306岁,>80岁76例。其中脑出血351例;脑梗死526例;脑血栓15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6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54例;脑萎缩297例。合并脑疝276例;应激性溃疡115例。1.2方法

  • 标签: 脑卒中 危险因素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中老年国人冠心病多重危险因素中各种因素所占比重.方法顺序入选162例(男124,女38)冠脉造影检查患者,采用LOGISTIC法分析年龄、性别、吸烟史、家族史、血压、脉压(PP)、血糖(Glu)、血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性别、年龄、吸烟、舒张压(DBT)、PP、Glu、TC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以性别、年龄、Glu、DBP和PP影响较大.结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除血糖、血脂和戒烟外,纠正舒张压过低和脉压过大非常重要.

  • 标签: 中老年 冠心病 危险因素 舒张压 脉压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影响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内15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进行走访调查,分析高血压患者的控制情况以及对高血压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经调查分析后得知,在15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有84例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控制合格率达到了56%,同时控制几率和患者年龄之间呈现出反比例关系;与此同时,患患者的年龄、管理方式、病程、高血压类型、日常行为习惯、降压措施都会对患者高血压控制情况带来影响。结论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不应单纯采用药物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应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这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应得到社区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 标签: 社区高血压 控制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药物的储存管理以及养护措施一直以来都是医院药剂科重点问题所在。而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更为重要,中药具有一定的特性,其药物的储存与养护措施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与药性。如果中药的储存养护方式不当,可能会影响中药的治疗效果,甚至在特定的条件下影响药性,使得患者的用药安全得不到保障。本文分析的重点在于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常见影响因素,并且探究其具体的储存养护方式。

  • 标签: 中药储存 中药养护 影响因素 具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因素进行探究,为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素质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内容包括养老机构的规模、人员配备、整体环境、生活服务、医疗服务、运行状况、养老机构存在问题等项目。本次调查由调查人员进行详细的现场讲解与说明各个调查项目的内容后,由被调查者亲自或是口头填写,填写完成后当场交予调查人员,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对老年人医疗服务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评价,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两组被调查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两组被调查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对两组被调查者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表明,“医养分离”养老机构中,年龄越大、健康状况越好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评价越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未婚的老年人对医疗服务评价较差;随着费用的增加,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评价趋于好转。结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当今社会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结论,针对现阶段的不足及制约因素使之不断完善,从而促进其可持续更好的发展。

  • 标签: 养老机构 医疗服务 医养分离 医养结合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33例,根据是否出现血肿扩大分为血肿扩大组46例和血肿未扩大组8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2组间各因素的差异,确定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结果血肿扩大组发病≤6h行头颅CT者占84.8%。与血肿未扩大组比较,血肿扩大组患者昏迷(15.2%vs3.4%,P=0.032)、抗血小板药物应用(8.7%vs1.1%,P=0.048)、入院24h体温升高≥1℃(26.1%vs2.3%,P=0.000)、首次出血量[(22.15±10.72)mlvs(14.28±6.72)ml,P=0.019]显著增高。血肿扩大组与血肿未扩大组在出血部位(基底节、丘脑、脑叶)和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发病、≤3h、〉3h且≤6h、〉6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是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有入院24h内体温升高≥1℃、首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3h危险因素的患者,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措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脑出血 血肿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一个新的研究显示,血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简称CRP)水平高并不会使人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升高。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应人体炎症状态的蛋白。近年来C反应蛋白很受关注,因为有证据显示它与心脏病相关,可能是心脏病的标志物之一。但疑问仍然存在,到底C反应蛋白只是反映心脏存在问题,还是它本身可以导致心脏疾病?

  • 标签: 反应蛋白 心脏病 危险因素 蛋白水平 胆固醇 存在问题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8例老年人进行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超声检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筛选影响老年人LV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人LVH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24h收缩压(8=0.289,P〈O.05)、血尿酸(β=0.075,P〈0.01)和血钾(β=-12.221,P〈0.01)。结论老年人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h收缩压水平和血尿酸浓度,保持合适的血钾浓度,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左室肥厚 相关因素 老年人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蓬江区女性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流情状,为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2009年6月到2011年6月期间对江门市年龄18岁到70岁的980名女性社区居民,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基本资料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查,监与同期的男性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调查显示女性心血管危险因素虽大致与男性相似.但女性高血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缺乏体力活动、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均高于男性。而吸烟者很少。结论女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男性有某些差异。通过了解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将有利于开展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 标签: 危险因素调查 心血管疾病 女性人群 江门市 心血管危险因素 疾病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皖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规律,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2例AMI患者住院期间猝死相关因素(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合并症、心电图改变、诱因、血清钾及治疗情况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及广泛前壁梗死者20例(占62.5%),再发心肌梗死11例(占34.4%),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持续压低24例(占75%),猝死前发生室颤21例(占65.6%).另外,猝死前诱因、低钾血症、严重合并症及不当治疗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结论:AMI院内猝死的防治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治心律失常、感染、电解质紊乱,避免诱因的发生不可忽视.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相关因素 心源性猝死 住院期间 合并症 心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