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李亚林新近提出:传统心电图联系统在测试状态时,正负电极的数目多于二个以上,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逻辑不同电压源并联测试电路,其电压源支路数等于正负电极数目的乘积,所测电压,实际上是一种相应的并联等效电压。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合成 测试状态 导联系统 电压 电极
  • 简介:目的研究住院患者12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缺血性ST—T变化特点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58例DCG资料,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369例冠心病组中,41例(占11.11%)发生缺血性ST—T下降,缺血部位为:前侧壁19例、前壁13例、下壁8例、后壁1例;6例发生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下壁4例、前壁2例;1例急性下壁心肌损伤型ST段抬高者出现短暂心室颤动,持续约2min后自行转复为窦性心律。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房性期前收缩84.88%、室性期前收缩72.97%、房性心动过速25.90%、心房颤动9、64%、室性心动过速6.05%、右束支阻滞3.97%、停搏2.08%。其它少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律、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并行心律、WPW等。结论DCG可对缺血性ST段改变进行定位诊断。

  • 标签: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 ST—T改变 心律失常
  • 简介:aVR联在额面联体系中位于右上肩,可俯瞰整个心室腔,故被称为心室腔联。它可记录整个心内膜的电活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冠脉左主干病变及多支血管病变等的诊断价值均高于其他单个或多个联。而位于aVR联对侧的"-aVR"联使额面联系统能按心脏的空间激动顺序进行排列,更符合逻辑和心脏激动的顺序,使下壁和高侧壁扩展的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成为可能。本文结合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文献对aVR和"-aVR"联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AVR导联 “-aVR”导联 心电图 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应用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打开咬合.方法:将20例安氏Ⅱ类Ⅲ°深覆頜患者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配合前牙平打开咬合,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深覆頜患者经1~3年随访正常颌达到90%.结论:每次复诊调整摇椅型唇弓,调整前牙平对打开咬合至关重要.使用该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矫治疗效,缩短矫治时间.

  • 标签: 固定矫治技术 前牙平导 打开咬颌
  • 简介:24h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受检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记录24h内的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完整的反映了心电各种变化,可对一过性高危性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对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弥补了常规12联静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不足,为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临床上实用、高效、无创伤性诊断技术.过去2~3联同步记录DCG仅能模拟某些常规体表心电导联,无法判断心电图平均电轴及分支性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阻滞异常心搏的定位诊断,所以现在多采用12联同步记录的DCG.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导联 临床使用 高危 DCG 静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六项参数(PLT、PCT、MPV、PDW、WBC以及Hb)的动态观察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28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测定,依照缓解的情况分成甲组和乙组,其中22例甲组为完全缓解(CR),6例乙组为未完全缓解(NR),并选取60例健康体验人员作为对照组。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均出现了骨髓抑制情况,并对患者在初诊当中、第一个疗程化疗之后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时以及首次骨髓缓解时的血常规六项参数数值分别测定,同时对血小板在第一次化疗之后的最高和最低值进行观察。结果在PLT、PCT、MPV以及Hb数值上,22例CR初诊患者(甲1组)和CR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患者(甲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在PLT、PCT以及Hb数值上,6例NR初诊患者(乙1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1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PLT、PCT、WBC和Hb数值上,NR出现最重骨髓抑制患者(乙2组)要比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和甲2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CR率上,28例AL患者第一次化疗之后的PLT≥100×109/L要显著比PLT〈100×109/L高(P〈0.05),而PLTH/L≥10的患者要显著比PLTH/L〈10的患者高(P〈0.05)。结论测定血常规六项参数能够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早期预测,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血常规六项参数 动态观察
  • 简介:目的比较牙列缺损治疗中,种植修复与常规烤瓷桥修复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烤瓷桥修复方法,观察组采用种植修复方法,比较两种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96.4%高于参照组患者治疗效果有效率67.9%,且在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舒适度、固位功能、美观度上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发生并发症3.6%低于参照组25.0%,与参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列缺损的治疗中,口腔种植修复的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口腔 种植修复 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 治疗疗效
  • 简介:确定是否有心律失常及其潜在的机制,2或3联动态心电圈虽然弥补了静息12联心电图记录时间短、不能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缺点。但是其获得心电信息量不足.不能揭示房性、室性异位节律的位置。侵入性电生理检查,应用于儿童时,常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可能限制心律失常的诱发。12联动态心电图对于反复发作性晕厥、心悸及其它心律失常的检测更有帮助。

  • 标签: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儿童 12导联心电图 反复发作性晕厥 系统
  • 简介:目的采用12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阵发性心房纤颤(PAF)的触发方式、发生部位和发生频率,以了解阵发性房颤自行发作的机理.方法对31例自行发生PAF的病人采用12联24h动态心电图系统进行监测,并对记录到的287次PAF的触发方式、房性早搏的发生部位、频率和心率进行分析.结果264次PAF发作(92%)是由房性早搏触发,20次PAF发作(7%)是由典型心房扑动进展形成,3次PAF发作(1%)由房性心动过速转变形成.根据12联心电图标准,触发PAF的房性早搏中有217次(82%)起源于左房,5次(2%)起源于右房,42次(16%)起源部位不明确.在22例(71%)反复PAF发作的病人中,有15例病人是由同一形态的房性早搏触发.在PAF发作前120s和前30s期间内,房性早搏发生频率由0.8次/min分别增加到4.0次/分和6.1次/min(P=0.029和P=0.016).有224次PAF(78%)是在正常窦性频率(60~100次/min)下发生的.结论大多数PAF自行发作是在正常窦性频率下,由起源于左房并且发生频率增加的房性早搏所触发.

  • 标签: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房颤动 触发方式
  • 简介:例1患者男性,42岁。临床诊断: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查心电图示:除V2联S波增深达3.5mV以外,其余未见异常。查超声心动图示:心脏各房室腔径正常,房室间隔连续完整,室间隔心肌明显增厚,最厚处约1.8cm,增厚的心肌成毛玻璃样改变,动度减低。超声诊断: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

  • 标签: 心肌肥厚 心电图示 V2导联 肥厚性心肌病 非对称性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下与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者30例,分为15例开胸组行常规正中胸骨开胸直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15例胸腔镜组行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记录临床疗效相关数据。结果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SICU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胸腔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开胸组(均P〈0.05),且术后4周恢复工作者的比例与开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两组均无残余分流等异常情况。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手术损伤较小,临床疗效较为理想,更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完全胸腔镜手术 正中胸骨开胸术
  • 简介: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DCM)24h12联动态心电图改变。方法58例均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DCM,再行24h12联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所有病例动态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以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中室性心律失常56例(96.6%),房性心律失常43例(74.1%),ST—T改变32例(55.2%)、室性心动过速29例(50.0%)。心功能越差,复合性心律失常越多见。传导阻滞25例(43.1%),房室肥大27例(46.6%),Q—T间期延长24例(41.4%),异常Q波8例(13.8%)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多发、多样性心律失常对DCM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复合心律失常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12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正常成年人12联心电图的V1联呈rS型。当V1联以R波为主或R/S〉1时,临床可见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后壁心肌梗死、右心室肥大、肥厚型心肌病、右位心、A型心室预激及正常变异等多种情况。本文结合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对V1联R/S〉1的几种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心电图 心电向量图 V1导联 R/S〉1
  • 简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LBBB)对合并心肌梗死的诊断困难很多。许多内科和心脏病学者认为,LBBB将掩盖心电图(简称ECG)和心电向量图形,致使当合并其它异常时就不能作出诊断。那么ECG究竟能否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现将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下壁导联 T波倒置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联心电图变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联与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胸联V1S、V3S、V5R与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与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胸联V1S、V3S、V5R的变化与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 标签: 血压 心电图 胸导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