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内科理论与实践》一书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由70多所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的近400位著名医师通力合作而成,编写秉着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这一原则。初始几篇概要性地介绍与内科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如循证医学、预防医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础、营养、临床药理学、肿瘤学基础、诊断技术等,

  • 标签: 出版 内科 医学基础知识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 临床药理学
  • 简介:《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逢单月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理论水平和诊治技能,

  • 标签: 内科理论 实践杂志 杂志稿约
  • 简介:《内科理论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并编辑出版的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逢单月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杂志 内科 稿约 上海交通大学 学术期刊 医学专业
  • 简介:排斥反应,特别是慢性排斥反应,是困扰器官移植的一大难题。诱导受者机体对移植物产生耐受反应是彻底克服器官排斥的理想措施。研究表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dendriticcells,iDC)在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中至关重要,其通过分泌内源性物质可诱导器官产生免疫耐受,

  • 标签: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慢性排斥反应 免疫耐受 器官移植 cells 内源性物质
  • 简介:随着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将出现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和伴随各种临床表现。近年研究表明,踝臂脉搏波速度(ankle—brachialpulsewavevelocity,baPWV)可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

  • 标签: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体循环 脉搏波速度 PULSE 临床表现
  • 简介:结核是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2007年全世界有近1000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其中超过400万为痰菌阳性,有近18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卫生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大约有450万结核病患者,发病人数在所有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每年大约有13万人死于该病。艾滋病加剧了结核病的流行,在非洲,有高达50%的艾滋病病人患有活动性结核。

  • 标签: 结核病患者 免疫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 活动性结核 艾滋病病人 死亡人数
  • 简介:左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是新一代长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是我国首先研发并具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手性药。2001年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国外尚无上市产品。相同剂量的左氨氯地平药效为消旋体(氨氯地平)的2倍,是右旋体的1000多倍。对左氨氯地平的研究,从2001年上市至2006年已有不少文献报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与原药相比发现其有不少突出优点,尤其联合用药方面。本文仅就近两年来左氨氯地平在高血压治疗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篇综述。

  • 标签: 左氨氯地平 高血压 综述
  • 简介: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学科,已经深入发展到表观遗传组学(epigenome)水平。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是基因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可遗传改变,这种可遗传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变化,是基因表达转录调控的另一个层面。因此,DNA序列作用仅在于承载遗传信息,而表观遗传的机制对其表达的时空能起到调控作用,使得相同序列的基因组呈现出不同的基因表达和沉默模式,并且这种改变能代代相传,成为基因序列和差异表达、环境作用、表型的桥梁。表观遗传异常已被发现是癌症、遗传病、儿科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衰老等的原因。

  • 标签: 表观遗传学 胰腺癌 基因表达变化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序列 遗传改变
  • 简介:乳腺癌是一种生物学特性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其临床预后呈多态性,不同亚型的乳腺癌患者的自然发展史,生物学行为及对治疗的反应性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根据基因标记的差异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分子亚型,包括basal型、luminal型和HER-2/neu阳性型等。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HER-2/NEU 三阴 临床预后 分子亚型 生物学特性
  • 简介:按语结核病免疫治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特别是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内外兼性寄生,机体形成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的不同表达、呈递和识别途径,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外周(循环)记忆性T细胞亚群分布和作用特征,结核免疫中效应细胞、细胞因子和最终效应环节,免疫治疗时机和条件选择,免疫治疗与抗结核化疗互补性,诸方面认识的进步应当引起所有结核病免疫治疗研究者的重视。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免疫学研究共有资源,

  • 标签: 免疫治疗 结核病 记忆性T细胞 结核分枝杆菌 外源性抗原 T细胞亚群
  • 简介:美国Anderson肿瘤研究中心的Ioannides和匹兹堡大学的Whiteside第一次正式提出“肿瘤微环境”的概念。它是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环境,由肿瘤细胞、间质成分、微血管、组织液及少量浸润细胞组成,同时还存在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重要分子作为干预治疗肿瘤的研究靶点。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胰腺癌 ANDERSON 肿瘤细胞 间质成分 细胞组成
  • 简介: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预后很差,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有效的诊治方法。蛙皮素(bombesin,BBS)属于胃肠肽类激素,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目前,人胰腺癌是否存在BBS以及BBS对胰腺癌是否具有促生长作用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观察BBS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

  • 标签: 人胰腺癌 蛙皮素 胃肠肽类激素 临床病理参数 消化道肿瘤 促生长作用
  • 简介:Oddi括约肌具有控制胆汁和胰液排放及阻止肠液反流的重要功能,其协调性的收缩和舒张受神经、体液的调控。Oddi括约肌的功能发生紊乱会影响胆汁及胰液的排放甚至出现反流而引起胆胰疾病。近年来,有关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与胆胰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日趋增多。本文就SOD与胰腺疾病的发生做一综述。

  • 标签: 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 胰腺疾病 疾病关系 肠液反流 胆胰疾病 疾病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9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50例)与青中年组(15-60岁,46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与青中年组相比,在严重感染为诱因的病例数及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及病死率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为严重感染,尤以肺感染为最多,衰竭脏器数和基础疾病数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 临床研究 患者
  • 简介:神经内分泌(NE)细胞又称内分泌一旁分泌细胞,前列腺组织中存在大量NE细胞。前列腺NE细胞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正常前列腺的生长发育、细胞增殖起调节作用,更与前列腺癌(PCa)雄激素非依赖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提供诊断、治疗、预后相关信息新途径。

  • 标签: 神经内分泌 前列腺癌 生物活性物质 分泌细胞 NE细胞 前列腺组织
  • 简介:目的:研究皮层下单灶卒中后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该类患者执行功能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具有单一的丘脑、基底节、侧脑室旁白质卒中病灶的脑损害者31例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线测验(TMT)、Stroop色词测验(CWT)、语义相似性测验(ST)评估其执行功能。结果:①皮层下单灶卒中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抑制干扰能力、推理转换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②左侧卒中组主要表现为抑制干扰能力损害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右侧卒中组只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③丘脑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抑制干扰能力受损;基底节区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推理转换能力受损;侧脑室旁组基本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结论:①皮层下单灶卒中后的执行功能损害较广泛,且损害模式一致表现为执行速度减慢。②MoCA量表评估皮层下单灶卒中后执行功能损害有一定局限性,建议限时检测或评估耗时指标。

  • 标签: 皮层下卒中 执行障碍 评估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人体的排尿是极为复杂的过程,正常控尿需膀胱、尿道功能完好及二者协调。以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为主要症状的排尿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至今尚无排尿障碍的有效疗法。但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针灸对排尿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针灸调节排尿功能的临床观察及其作用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排尿功能 中医针灸 调节作 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资料 障碍性疾病
  • 简介:在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的防治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政府部门、卫生机构也给予了较大的资金支持,并制定了较详尽的大众防治计划。相对而言,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认识刚刚开始。根据美国肾脏基金会在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规定的CKD诊断标准,CKD不仅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及遗传性肾炎等传统意义上的慢性肾脏疾病,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狼疮性肾炎、

  • 标签: 肾脏疾病 慢性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脂蛋白脂酶基因(LPL)缺陷的杂合子小鼠作为制备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野生型及LPL杂合子小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12、24h2个时点。实验组腹腔注射雨蛙肽(50ug/kg体重)7次,每次间隔1h。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三酰甘油(TG)、淀粉酶水平,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LPL杂合子小鼠对照组血TG为(3.55±0.27)mmol/L,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对照组的(0.94±0.18)mmol/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血TG、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55±0.27)mmol/L和(3685±484)U/L,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0.92±0.11)mmol/L和(2501±410)U/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h的胰腺水肿、坏死、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的分值分别为3.94±0.21、3.94±0.21、1.84±0.25和1.84±0.25,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h的3.06±0.01、2.52±0.51、0.46±0.22和0.58±0.38(P〈0.05)。结论LPL杂合子小鼠血TG中度升高且稳定,在雨蛙肽诱导下产生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是研究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 标签: 胰腺炎 高酯血症 脂蛋白酯酶 杂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