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不同发育阶段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性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对干细胞移植治疗产生影响,本研究试图分析不同年龄段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增生情况,探讨年龄对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集61例不同年龄人的骨髓,分为少年组、中青年组和老年组,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形态变化,对比分析其首次传代和每次传代时间、细胞克隆形成数量、细胞增长曲线的变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干细胞在形态上无年龄差异,均成梭形纤维状,早期呈克隆状生长。细胞的首次传代时间从少年到老年分别为:(12.3±5.1)d,(13.6±5.8)d和(16.7±7.2)d,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老年组明显长于另外两组;3组的体外培养倍增时间无明显差别,细胞克隆数量从少年组到老年组分别为:(32.3±3.1),(26.4±4.8),(18.8±5.0)个,老年组明显减少,老年组干细胞的增殖曲线也低于另外两组。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生能力随着增龄逐渐减退,在老年组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年龄因素 细胞 培养的
  • 简介:目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的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的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的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明显回升,中国是WHO认定的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据WHO估计: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结核病例发生在中国。2000

  • 标签: 年龄 农村 结核病 可及性关系 定性研究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年龄对肺部感染并发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E)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肺部感染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或住院期间出现肺部感染的驻石家庄地区60岁以上的师以上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病历资料,调查各年龄段及各分界年龄上下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发生率,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年龄与肺部感染并发MODSE发生率的相关关系,采用四格表7。检验分别比较各分界年龄上下之间肺部感染并发MODS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年龄与肺部感染并发MODSE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Spearman等级r=0.232,P〈0.001),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70岁以上各分界年龄上下之间肺部感染并发MODSE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岁是影响肺部感染并发MODSE发生率的明显分界年龄,70岁以上老年人是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高危人群。结论年龄对肺部感染并发MODS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 标签: 多器官功能衰竭 感染 老年人 年龄因素
  • 简介:目的评估分析年龄≥60岁老年患者行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术后3年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116例行LRYGB患者的资料,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年龄≥60岁,n=46)和中青年组(年龄〈60岁,n=70),评估老年组术后体重、血糖、血压、血脂、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术后3年疗效的差异。结果老年组年龄(63.1±2.5)岁,糖尿病病程(11.3±4.8)年;手术后体重下降至(64.6±11.7)kg(vs术前(81.8±12.7)kg,P〈0.01),体重指数(BMI)(24.0±4.1)kg/m^2(vs术前(30.5±3.8)kg/m^2P〈0.01),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06±1.26)(VS术前(9.0±2.0)%,P〈0.01),糖尿病缓解率45.7%,体重、BMI、多余体重减少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压等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0.603)。上述指标与中青年组比较,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ES=0.596),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2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中青年肥胖伴他DM患者相比,LRYGB治疗老年患者肥胖和,T2DM是安全有效的。术后3年糖尿病完全缓解率相仿,体重、血压、血脂等也有明显改善,且和中青年患者比较差异不大。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腔镜 胃旁路术 血糖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187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进一步按照有否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因素分层,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积分差异。结果≥60岁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2.11%)较〈60岁组(24.39%)显著增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60岁组(23.25%)显著高于〈60岁组(14.0I%,P〈0.05)无论合并肥胖、吸烟、血脂异常与否,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合并重度冠脉狭窄和/或中度狭窄、更多支的冠脉病变和更严重的钙化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于60岁以上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分组的三阴性浸润性乳腺导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定本院从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321例受体情况三阴性且诊断为浸润性乳腺导管癌的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正规手术治疗和术后放化疗。根据年龄分为3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0~60岁)、老年组(≥60岁),比较3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1~5年无瘤存活率和预后因素。结果321例患者青、中、老年组分别为94、151、76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老年组最低11.8%,中年组最高17.2%,青年组居中13.8%。患者随访1~5年,青、中、老年组复发转移率分别为56.4%、53.6%、1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青年和老年组的淋巴结转移频率较低,在中年组具有相对较高的淋巴结转移频率;②青年组具有较高的复发转移率,预后相对较差,老年组的复发转移率最低,预后相对较好;③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可能和代谢相关;④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易发生血性转移,早期的辅助性全身治疗可能比局部放疗和早期的腋窝清扫对年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更有益。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血行播散
  • 简介:骨骼为关节、肌腱、韧带提供机械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并且是机体维持正常矿物质平衡的钙、磷酸盐储存库。骨骼是复杂的动态组织,在人的一生中通过骨重塑不停地进行着更新和修复。绝大多数骨病的原因是骨重塑异常引起骨骼构建、结构、机械强度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如疼痛、骨骼变形、骨折以及钙、磷酸盐代谢的不平衡。

  • 标签: 骨骼变形 代谢 结构 机械强度 临床症状 磷酸盐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心脏结构的影响。方法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并比较256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节律及心脏结构。结果非杓型组24小时收缩压、24小时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非杓型组较杓型组左室心肌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明显增加。结论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较杓型组更易导致左心室肥厚。

  • 标签: 非杓型高血压 心脏结构 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 血压节律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肝性脑病大鼠脑部分区域及氨对体外培养大鼠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讨论其病理发生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肝性脑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每组6只。用电子透射显微镜观察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性脑病大鼠和体外氨中毒大鼠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肝性脑病大鼠神经元细胞数量减少;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尼氏体数量明显减少;可见凋亡各期表现。神经胶质细胞细胞器减少,黑质的超微结构改变程度较基底核略重。体外培养氨中毒神经元变化:神经元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明显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尼氏体显著减少;可见不同时期的凋亡表现。结论肝性脑病大鼠脑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其主要机制可能与氨中毒引起的神经元凋亡有关。

  • 标签: 肝性脑病 细胞培养 超微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51例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分为3组,即单纯高血压(EH)组149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129例和对照组73例,依据超声心动图结果评价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与单纯EH组比较,EH+T2DM组的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W1)、收缩末期左心房内径(LA)、收缩末期升主动脉内径(AO)、射血分数(EF)、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晚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A值)、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速度(E值)/A值明显升高,EH+T2DM组E/A小于0.8或大于1.6的例数大于EH组和对照组(P=0.03);EH+T2DM组的房颤发生率大于对照组(P=0.012)。结论糖尿病对老年高血斥患者心脏结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高血糖可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 简介:目的检测我国汉族人群中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的突变,分析MEF2A特异性突变的基因结构和遗传学意义。方法用PCR—SSCP和/或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5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23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阴性对照及232例健康体检者的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进行突变检测,用质粒克隆测序法对各突变位点作进一步验证。结果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阳性病例组发现一例MEF2A21碱基的特异性突变。另外还发现二种罕见的突变类型。结论MEF2A基因第11号外显子区存在多种罕见的突变类型,基因结构分析显示MEF2A基因21碱基特异性突变有多种形成模式。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MEF2A 突变
  • 简介:目的探讨BALB/c小鼠心肌梗死(MI)后弹性模量与心肌结构和心功能的相关变化。方法分别于小鼠MI后1小时、24小时、7天、14天和28天,行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检测;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梗死心肌弹性模量;梗死心脏组织制成石蜡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llary纤维染色。结果(1)梗死后心肌弹性模量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增高的时间依赖性变化。(2)组织病理染色显示,心脏结构与心肌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呈对应关系。(3)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和左心室腔内压力的改变表现出与上述理化参数相似的变化趋势。结论小鼠心肌梗死后弹性模量、心肌结构和功能均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相关变化且相互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 标签: 心肌梗死 弹性模量 心脏功能 组织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ADL评分及WCST相关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8周后HAMD-17评分、ADL评分及WCST相关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舍曲林联合结构式家庭治疗,可以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抑郁症 舍曲林 结构式家庭治疗
  • 简介:目的花生四烯酸由细胞色素P4500ω-羟化酶催化生成的19-和20-羟烷四烯酸(19-,20-HETE)。在多种疾病过程,尤其是高血压病中,20-HETE扮演着重要角色。寻找人群中该酶基因之一的CYP4A11的编码区多态性位点分布情况,可以为研究高血压病的基因机制提供新的依据。方法采集50例血压正常、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外周静脉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法分段扩增基因编码区序列,电泳检测后回收目的片断;测序,与参考序列比对后统计结果。结果CYP4A11共发现16个多态性位点,其中5个有意义:1个5′端非编码区的突变位点A-54G,4个引起氨基酸改变的多态性位点,分别为A6890C、A7207G、T7394A和T8590C。其余为同义突变或者位于内含子区。结论(1)多态性位点存在种族差异;(2)突变位点大多数位于内含子区,或者为同义突变,仅有少数有意义;(3)发现的多态性位点可能引起蛋白质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功能,或者引起基因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为下面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大样本人群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花生四烯酸ω-羟化酶 CYP4A11 多态性位点
  • 简介: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结构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这些患者纳入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接收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右心结构CT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右心结构CT和超声测量值结果及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右心结构CT检测结果中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RVAWT、dPA、rPA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右心结构CT测量值结果中右房横径、右房上下径、右室基底段内径、RVAWT、dPA、右室横径/心脏横径均显著长于超声(P<0.05),CT和超声测量值结果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及右心结构评价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肺动脉成像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右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