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行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前、治疗后2h、24h及治疗结束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SaO2)的变化.结果:正压通气后24h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气指标(PH、PaO2、PaCO2、SaO2)明显改善(P<0.05),治疗结束可获进一步改善(P<0.01).结论:正压通气治疗COPD急性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具有明显的疗效.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正压通气用于急诊治疗老年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常规治疗,实验组的治疗方案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均有进步,实验组治疗后24h、48h、120h的PaO2、PaCO2、SaO2结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的FEV1、PEF、FEV1/FVC的结果依次为(2.11±0.29)L、(5.69±0.54)L/s、(64.4±11.2)%,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正压通气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老年 支气管哮喘 呼吸衰竭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治疗色素增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表皮层、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各50例,选取自2012年1月~2014年6月。所有患者均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进行治疗,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532nm,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激光波长为1064nm。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表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而真皮层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为92%,差异不明显(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和瘢痕。结论对色素增加性疾病患者应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色素增加性疾病 Q开关NdYAG 激光
  • 简介:目的:探讨正压机械通气在院前急救急性左心衰中的治疗效果.方法:97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机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则加用简易呼吸气囊进行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治疗组RR和SaO2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机械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患者院前急救的抢救效果优于简易呼吸气囊.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简易呼吸气囊 急性左心衰 院前急救 应用分析 Care
  • 简介:体外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性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停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目的:比较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在行高压氧治疗前应用正压通气与常规流量供氧治疗的疗效,以探讨一氧化碳中毒时氧疗的有效方法。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在等待行高压氧前给予正压通气氧疗,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流量供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觉中毒症状好转例数和血气分析中PaO2、PaC02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自觉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中PaO2、PaCO2较治疗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等待行高压氧治疗30+3min内进行正压通气对一氧化碳中毒早期的氧疗有较好的效果.并优于常规流量供氧。另外,对于高压氧舱治疗的基层医院.尽早应用正压通气抢救CO中毒是一种有效的氧疗方法。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高压氧 一氧化碳中毒
  • 简介:目的:研究利用心功能监测辅助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呼吸衰竭病人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方法: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机械通气后连接心功能检测持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虽(CO)、平均动脉压(MP)、心脏指数(CI)、左室做功指数(LCWI)、前负荷(TFC)、气道峰压(PIP)。当PEEP=0时记录上述指标,并定为初始值。计算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的具体值。以3cmH2O为为间隔逐渐增加PEEP,同时连续监测心功能指标,密切注意CO.在CO为CO初始值的95—91%,90~86%,85-81%,80—76%,75%以下均记录上述数值及检查值(若存在一个以上PEEP值的CO在同一范围内,取PEEP较大值)。结果:当CO降为初始值的81—85%时,氧合指数较前有显著提高(P〈O.05)。CI有所下降(P〈0.05),但MAP及其他数值显著变化。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机械通气患者,通过心功能监测相关指标,可帮助选择最佳PEEP。

  • 标签: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PEEP 无刨 心功能监测
  • 简介:本院儿科门诊应用头孢克肟(Cefixime)商品名世福素(Cefspan)干糖浆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32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世福素治疗 临床观察 例临床
  • 简介: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术(BAL)在有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95例进行有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3)和治疗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于机械通气期间每天进行肺泡灌洗,比较两组预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逗留时间。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生存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逗留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肺泡灌洗术可改善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泡灌洗术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手术(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患者上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微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3月后测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以及24h尿量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实验组30例患者,结石取净率94.4%;对照组30例患者中,结石取净率为91.7%,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实验组肾功能恢复正常27例,3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对照组肾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7例扔有氮质血症。结论微手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安全效果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急性阻塞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取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微技术对于膝关节骨创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4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骨创伤治疗的134例患者,将所有膝关节骨创伤患者随机划分为关节镜微治疗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显著高于对照组76.1%,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关节微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临床效果理想,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治疗中应将该技术作为治疗该症的常规方法。

  • 标签: 关节镜微创技术 膝关节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取解痉、平喘、化痰、氧疗、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等基础治疗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经过比较后发现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血气分析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穿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7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被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治疗组给予穿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和外周血白细胞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穿琥宁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良好的抗病毒药物.

  • 标签: 穿琥宁注射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病毒唑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开放性伤口首次清的时间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明确一期清时间窗。方法我科自2012年12月起将所收治开放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观察,A组(实验组)行一期清并闭合伤口;B组(对照组)按常规处理,即一期清,二期闭合伤口按受伤至清时长将患者分为8-12小时以内组,12-24小时以内组及超过24小时组。至2014年6月共收治31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创面细菌培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24-48小时预防应用抗生素。分析开放性伤口患者早期清闭合伤口和延迟清闭合伤口的术后感染率。结果在所有开放性伤口中分别比较分析,伤后一期清组感染率与一期清,二期闭合伤口组感染率未见统计学差异。受伤超过24小时再清两组伤口感染率均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感染率仍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伤后因各种原因不得已延迟手术清并不增加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开放性伤口术后感染与伤口污染程度及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更具相关性。本研究虽然不支持6-8小时黄金时间窗,但绝不能以此为借口拖延清时间,仍主张清越早越好。

  • 标签: 开放性伤口,清创时间,感染
  • 简介:自缢的死亡率较高,我院急诊科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急诊科协作曾抢救1例自缢致呼吸、心搏骤停者,经心肺复苏20分钟心脏复跳,自主呼吸恢复,但陷入昏迷状态,并发肺水肿、脑水肿,经应用大剂量ATP、胞二磷胆碱、速尿和复方丹参液等综合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停抢救 呼吸心跳 心跳骤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发生VAP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VAP中治愈12例,死亡10例。结论:ICU中VAP发病率、病死率,防治VAP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预防为主,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中的有效手段。方法选取2014年6月10至2015年6月间到我院就诊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200例,其中女性为122例,男性为78例。以上患者以随机形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除了实施常规护理之外,增加了全面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之后将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与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找出产生以上结果的关键性因素。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为90%.研究组患者对治疗工作的满意度为98%,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远低于研究组,二者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呈现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临床护理干预后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都有明显提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