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P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利用筛检试验的方法评价心电图P波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准确性及临床应用潜力。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患者,应用筛检试验的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将心电图定位的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X线片进行比较,计算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指标,并计算P波高度和P/R比值的平均数及95%的置信区间,从而对导管尖端位置作出较准确地判断。结果:利用心电图技术定位三向瓣膜PICC导管尖端位置,灵敏度98.95%,特异度71.43%,约登指数0.70,假阴性率1.05%,假阳性率28.57%,粗符合率为97.06%,阳性似然比3.46,阴性似然比0.01,阳性预测值为97.92%,阴性预测值为83.33%,心电图定位技术前后两次结果的Kappa指数值为0.90,P波高度为(0.92±0.37)cm,95%置信区间为0.84~0.99,P/R比值为(0.78±0.45)cm,95%置信区间为0.69~0.87,通过对指标的量化为P波的判断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客观依据。结论:心电图技术可以较精确的定位三向瓣膜导管尖端位置,可靠性和实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心电图 导管尖端定位 筛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腔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1月接诊且行PICC置管的74例患者,且全部受试者行PICC置管术时采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分析疾病类型、P波形态变化。结果:(1)74例PICC置管患者均为血液或实体恶性肿瘤,且在患者数量方面,以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肺癌(12例)、结肠癌(10例)居多;(2)全部入组病例中6例未引出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42例先有双峰P波后出现高尖P波,46例出现双向P波,69例出现II导联存在特征性高尖P波。结论:在腔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时,通过观察P波形态变化(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峰P波),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 P波 形态改变
  • 简介:内照射治疗是在影像引导下。将核素注射到肿瘤靶区。临床已应用于肝癌、食管癌、胃癌、前列腺癌、脑胶质瘤的治疗,并取得了明显的局部控制效果。晚期肿瘤患者内照射治疗取得好的疗效。离不开护士配合治疗及细致周到的护理。为揭示核素治疗的职业危害、消除护理人员的心理障碍,我们开展了局部注射内照射治疗过程中密切接触者的辐射剂量和造血干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护理和其他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伤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32P内照射 造血干细胞 密切接触者 实验研 内照射治疗 晚期肿瘤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选用个体化放射性核素32P敷贴及介入治疗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其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12月至2009年4月诊治的皮肤血管瘤患者734例,应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按1Gy·cm-2·d-1制备敷贴器,介入治疗按6.8~10.0μCi/cm2决定投药量,根据血管瘤的生长部位、患者年龄决定投放32P放射剂量,治疗间隔1.5~2.0个月.护理措施:进行有效沟通,解除顾虑,建立治疗信心应用数码相机在治疗前后对病变处拍照,并行计算机存档后制成单人合并图,客观评价治疗效果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提供书面指导电话回访,接受咨询,提供指导,了解疗效.结果734例患者治愈率78.88%,总有效率94.14%,单纯性血管瘤治疗效果最好,年龄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针对性的护理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应用个体化32P敷贴及介入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满意,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32P的投药量,护理工作对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起到了关键作用.

  • 标签: 皮肤血管瘤 32P 敷贴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性愈合模式在P-J综合征外科术后感染伤口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32例P-J综合征外科术后感染伤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湿性愈合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临床护理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创口疼痛程度、睡眠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湿性愈合模式在P-J综合征外科术后感染伤口护理效果理想,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湿性愈合模式 常规护理 P-J综合征外科 术后感染伤口
  • 简介: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辅助教学的推广深入,网络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观念的发展,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现代护理教学中,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成为护理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综述了网络教学平台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从而为今后如何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完美的结合起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促进护理教育更好、更快发展。

  • 标签: 护理 教育 互联网 教学平台
  • 简介:肿瘤是一个全身性疾病,综合治疗已成为共识。继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法之后,肿瘤的基因治疗逐步应用并且显示了一定的疗效。2007年3月,我院应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伯、替加氟治疗舌癌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氟治疗 顺伯 舌癌 护理 全身性疾病
  • 简介:临床教学是帮助护生将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护生提供将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并获得进人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临床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护生的学习效果,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随着网络信息系统交流的广泛普及,为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增进与护士的沟通和交流,高效利用信息资源,配合我科的护理带教目标,通过构建带教老师与护生的网络交流平台,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护理教学质量 网络信息系统 临床教学质量 基础理论知识 健康保健系统 高质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颈细胞p16免疫组化检查对不典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ASC)的分流管理价值。方法 2019.01-2021.08本院就诊760例ASC患者,均结合宫颈有关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取宫颈细胞开展p16免疫组化检查,统计p16阳性率。结果 ASC-US患者的p16阳性率于HSIL、LSIL、正常或者炎症反应组的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0.05)。ASC-H患者的p16阳性率于HSIL、LSIL、正常或者炎症反应组的分布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结合宫颈细胞p16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能对ASC-US患者开展有效分流管理,优化阴道镜的转诊流程,HSIL检出效率较高,值得采用。

  • 标签: 不典型宫颈鳞状上皮细胞 p16 阳性率 分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17护网络平台提高新护士在规范化培训中的培训参与及时率和综合成绩。方法:在2017年入院460名新护士中随机抽选200名新护士为观察组,200名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317护网络平台进行规范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规范化培训模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培训参与及时率和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317护”网络平台有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培训参与及时率和综合成绩。

  • 标签: 317护网络平台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提取练习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跟踪干预在肝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9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随访,干预组患者在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基础上进行院中、院后跟踪干预,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肝功能和营养指标包括谷丙转苷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STB)、白蛋白(ALB)进行记录比较,并对2组患者院后睡眠、生活质量和抑郁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AIJT、AST、STB、ALB水平分别为(66.43±3.12)U/L、(49.35±10.36)U/L、(25.34±3.45)μmol/L和(37.36±4.35)g/L,对照组ALT、AST、STB、ALB水平分别为(102.34±4.34)U/L、(87.54±6.45)U/L、(50.36±4.37)μmol/L和(39.35±3.57)g/L,2组患者ALT、AST、STB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LB比较无较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睡眠主观评分分别为(8.83±1.23)分、(5.01±0.22)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2.34±6.46)分、(61.56±5.47)分,2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试验组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分别为(19.34±5.34)分、(12,34±4.23)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为(16.35±3.45)分,试验组出院后3个月抑郁状况与出院时、对照组出院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络信息平台的跟踪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肝癌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心理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网络信息平台 跟踪干预 肝癌 生活质量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方法:48例患者分成常规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24例采用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对比护理效果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患者血糖指标波动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App平台联合精准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更高,符合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App平台 精准护理 血糖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学习通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学校 2019 级 护理专业 的 124 例学生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62 ),一组进行传统的授课模式(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基于学系统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组),对比两组教学效果。 结果 :研究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基于学习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在护理礼仪教学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礼仪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网络平台 翻转课堂了 护理礼仪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患者院外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慢性心衰患者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微信对患者进行体液管理的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再入院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再入院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对于慢性心衰患者的体液管理明显降低了患者的体重指数和再入院率、死亡率,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网络平台 慢性心衰 健康教育 体液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信网络平台延伸护理在改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5年12月神经梅毒患者6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加用微信网络平台延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Spitz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网络平台延伸护理在改善神经梅毒患者负性情绪方面,具有积极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微信网络平台 神经梅毒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微信多媒体平台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将我院2020年4月到6月期间内分泌代谢科出院的糖尿病患者选取进来,作为研究对象,共有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在对照组中,主要就是将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应用进来;在试验组中,主要就是以传统健康教育为实际的基础,将微信多媒体平台应用进来。根据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试验组患者而言,在全面干预之后,不论是患者的合理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检测等评分均要远远的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比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将微信多媒体平台的方式采取进来,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还能使患者的HbAlc值得以降低。

  • 标签: 微信多媒体平台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延续性护理平台构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我医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通过电脑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80例,给予对照组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性护理平台模式,详细记录对比两组取得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患者遵医行为以及自护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占据优势,获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开展延续性护理平台模式,可增强患者的认知度及自护能力,避免患者血糖水平受到外在因素影响, 确保血糖水平控制在平稳状态。

  • 标签: 2型糖尿病 延续性护理平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模式对小儿肺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20-4~2021-4小儿肺炎患者56例,比对组28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8例: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模式;比对不同方案的护理效果对儿肺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96.43%高于比对组71.43%,(P<0.05)。结论:  基于微信网络平台的延伸护理模式可提高小儿肺炎患者康复率,提高家属护理能力,可满足临床护理需求。

  • 标签: 微信网络平台 延伸护理模式 小儿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