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 标签: 血样采集/方法 桡动脉 股动脉 婴儿 新生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静脉采血穿刺成功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采血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用BD针进行静脉采血穿刺,对照组按常规法进行静脉采血穿刺。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疼痛情况、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个体疼痛感低于对照组,在穿刺成功率及退针成功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结论BD针静脉采血穿刺可有效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血样采血/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部采血方法.方法将165例新生儿按出生日单双号分对照组80例、观察组85例,新生儿足跟部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血斑直径、血标本采集时间、采血难易度、新生儿疼痛程度.结果血斑直径:观察组(9.40±1.56)mm,对照组(7.42±1.26)mm;采血时间:观察组(26.80±12.50)s,对照组(41.20±15.60)s;采血容易率:观察组97.65%,对照组81.25%;新生儿疼痛评分:观察组(2.80±1.21)分,对照组(3.88±1.50)分.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P均<0.01.结论改良新生儿足跟采血法优于传统足跟采血法.

  • 标签: 新生儿 足跟 采血
  • 简介:在新生儿科,经常需要采集患儿的血液标本做实验室检验,因新生儿静脉细,静脉压低,采集2ml以上静脉血标本难度较大。为此我科与检验科协商后决定采用动脉血标本送检,只是在血试管上注明动脉血样,检验科在某些检验项目上根据血样给予一定的参考值。本文以我科2004年6月-2006年4月住院需采血2ml以上血标本做检验的312例患儿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动静脉血标本采集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采血方法 静脉穿刺 新生儿科 静脉血标本 实验室检验 动脉血样
  • 简介:21世纪临床输血已经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得到了临床医学的广泛认同。但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如何安全有效节省献血后按压止血的时间,避免因更换手指按压带给献血员麻烦及按压失败导致出血,造成献血员心理负面影响等。我科于2013年1月应用采血护士手指按压献血员手指的同时按压创可贴的方法,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按压方法 献血后 单采血小板 穿刺点 机采血小板 手指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的护理方式,并总结出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出生的所有新生儿采血中,筛选出符合本次探究标准的新生儿100例,将新生儿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50,改进前采血)和B组(n=50,改进后采血)。结果:B组新生儿血液收集率以及血液质量均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新生儿血液样本采集的过程中,通过促进新生儿接受采血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提升采血的成功率,并能够保证良好的血液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筛查采血 血液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新生儿筛查采血方法的护理。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采血的80例新生儿,采血时间为2020年9月—2021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使用改进前的采血方法,对照组使用改进后的采血方法。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液成功收集率和血液质量均好于观察组,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采集新生儿的血液过程中,使用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成功提高采血有效率,并且保障良好的血液品质。[1]

  • 标签: 新生儿 筛查采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沟通方法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体检中心静脉采血受检者88例,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应用常规护理增加沟通方法。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P<0.05);研究组的采血满意度更好(P<0.05)。结论 沟通方法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频率,提高受检者对其采血质量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沟通方法 体检静脉采血 护理效果 采血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采取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8~2021.8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血常规检验受检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指尖末梢采血,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报告中的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cT(红细胞比容)均比对照组高(P

  • 标签: 指尖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血常规检验
  • 作者: 聂淑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10-21
  • 出处:《护理前沿》2022年第16期
  • 机构: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 简介:临床疾病诊断中,护理人员进行血常规检验是较长应用的一种辅助诊疗方法,其检验的结果不仅仅能够显示患者血液细胞形态改变,还可以从结果中分析得到细胞数值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参照作用。护理人员在进行血液检测中,静脉采血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在采集过程中,血标本易受护理人员、采集方法、保存手段和运输方式等因素影响,致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受影响,会不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本文现根据长期的护理实践经验,总结静脉采血中相关影响因素,并对控制静脉采血的质量方法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采血;检验;控制方法
  • 简介:高白细胞自血病是指外周血白细胞〉100X109/L的急性白血病,易发生颅内出血、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早期病死率高。白细胞单采可迅速去除大量白细胞,降低早期病死率,并为化疗做准备。血细胞分离机价格昂贵,很多医院无条件应用此设备,只能采用穿刺一采血—分离一回输的方式进行白细胞单采。如此反复4—6次,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我科2002年6月-2006年12月对46例单采患者采用留置采血袋针头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白细胞单采 采血袋 针头 留置 血细胞分离机 急性白血病
  • 简介:【摘要】: 目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探讨与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本院 2019年 4月 -2019年 6月本院新生儿 20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静脉采血方式,对实验组 100例患儿采用桡动脉采血方式,对于不同的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有效率以及采血过程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问题。结果:实验组一次采血成功率 48例( 96.00%),一次采血失败例 2例( 4.0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例 46例( 92.00%),一次采血失败率 4例( 8.00%);实验组一次采血有效例 45例( 90.00%),一次采血无效例 5例( 10.00%);对照组一次采血有效率 39例( 78.00%),无效率 11例( 22.00%);不良事件中,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1例( 62.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为 38例( 76.00%),(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和常规采血差异性不大, 但是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建议临床研究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采血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方法探讨与护理体会。方法:本次研究针对本院 2019年 4月 -2019年 6月本院新生儿 200例,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静脉采血方式,对实验组 100例患儿采用桡动脉采血方式,对于不同的采血,一次采血成功率,有效率以及采血过程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问题。结果:实验组一次采血成功率 48例( 96.00%),一次采血失败例 2例( 4.00%);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例 46例( 92.00%),一次采血失败率 4例( 8.00%);实验组一次采血有效例 45例( 90.00%),一次采血无效例 5例( 10.00%);对照组一次采血有效率 39例( 78.00%),无效率 11例( 22.00%);不良事件中,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31例( 62.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为 38例( 76.00%),( p< 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和常规采血差异性不大, 但是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建议临床研究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桡动脉采血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区别。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100例,在相同的情况下采集所有受检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进行急查血常规,对两种血常规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0例患者采用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中Hb、WBC、RBC的参数均低于通过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参数(P﹤0.05),通过静脉采血急查血常规HCT的参数明显高于采用末梢采血(P﹤0.05)。结论: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急查血常规的结果有所区别,静脉采血的Hb、WBC、RBC参数均低于末梢采血,HCT参数高于末梢采血,其结果与末梢采血相比更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且应用价值更高,更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急查血常规 区别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及局部损伤情况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抽取血标本。对两组血标本溶血、凝血发生以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发生溶血、凝血明显低于对照组,局部组织损伤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一次性采血针 注射器 采血管 标本溶血 凝血 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 200例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时间为 2019年 2月 -2020年 3月, 2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即观察组 100例选择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 100例并未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5%,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 15%,同时前者服务态度、采血技术、环境、人文关怀以及健康宣教满意度高于后者,组间数据对比后差异显著,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采血室静脉采血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将提升患者满意度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门诊采血室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我院急诊科采血患者选用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对发生溶血结局及护理的效果。方法:本院急诊科接诊的患者中选180例并随机均分成三组并使用不同方式采血,分别为BD真空采血采血(60例)、10ml注射器采血(60例)以及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带延长管采血(60例),采血工作完成后均送至检验科,随即比对三组采血后出现的溶血情况。结果:选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带延长管采血法出现溶血反应率低于10ml注射器采血法,而BD采血器出现溶血率最低,统计三者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血选用BD真空采血器的效果更好,溶血率最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溶血 采血方法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静脉输液是治疗危急疾病的主要方法,多数住院患者检查采血后又要穿刺进行静脉输液,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临床工作中发现,负压真空采血后若按常规立即拔针,此通道并没有再用,我科2008年1月开始采用负压真空采血后保留针头、直接连接一次性静脉输液器输液的方法,以减轻患者的静脉穿刺频次及疼痛。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一次性静脉输液器 采血后 真空 负压 连接 静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