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作用。方法:从2021年2月~2023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需要检测血常规的体检人员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末梢采血、静脉采血,两组患者各为60例。将两组采血后即刻、采血后3 h血常规检验指标、患者对不同采血方法的满意度作为此次研究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不管是在采血后即刻,还是在采血后3h的各项指标水平对比方面,明显胜于对照组, 形成了对比的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明显低于它,对照组为86.67%,两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与末梢采血进行对比,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更具应用价值,其准确性可以有所保证。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血液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200例参加体检人员研究分析,根据采血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末梢采血方法;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常规检验中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末梢采血 静脉采血 运用对比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静脉采血方法致溶血成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150例静脉采血患者选入研究,平均分配,分别以真空采血采血针连接静脉留置针方式采血、注射器采血,不同静脉采血方法各分配患者50例,比对其溶血情况并分析其成因。结果:溶血发生率,注射器采血后溶血率较高,采血针连接静脉针方式、真空采血溶血率依次减少(P<0.05)。结论:静脉采血致溶血情况的发生会对生化检测所得结果造成影响,不同静脉采血方法所致溶血发生几率不同,以注射器采血后溶血率较高,因此行采血后,需以有效方式进行干预,继而减少静脉采血溶血发生率。

  • 标签: 静脉采血 不同方法 溶血成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有效沟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0例体检静脉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包括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有效沟通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体检静脉采血护理中采取有效沟通方法能提高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体检 静脉采血护理 有效沟通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到2018年12月间所收集检验的血液样本共计41769份进行研究,对造成血样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实行有关的质量管控方法前后的结果进行合格率的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分析得出造成血样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溶血、标本凝固等,根据其产生原因进行相关的质量控制后其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下降到1.6%,与质量控制前相比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进行相关的质控后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静脉采集血样标本的不合格率,进而提高了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采血标本 质控问题 解决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足跟采血的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采血新生儿共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足跟采血)与观察组(改良足跟采血)各100例,对比两组采血耗时、一针采血成功率、新生儿疼痛情况以及足部瘀斑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采血时间[(28.611.3)s]短于对照组的平均采血时间[(41.815.2)s],一针采血成功率(100.00%)高于对照组(94.00%),新生儿轻度疼痛发生率(71.00%)高于对照组(53.00%),P均<0.05;两组足部瘀斑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 改良足跟采血方法应用于新生儿采血较常规足跟采血耗时更短,操作容易,一次成功率更高,对新生儿造成的疼痛更少,更值得推广。

  • 标签: 足跟采血 新生儿 改良采血方法 采血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中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的接受血常规检查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左手肘窝正中静脉采血和右手食指末梢采血,BC-3000Plus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t检验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指标。结果:末梢采血方式取血,血液RBC、WBC、Hb、HCT水平显著低于静脉采血方式取血(P<0.05),末梢采血采血方式取血,血液PLT水平显著高于静脉采血方式(P<0.05),两种方式取血MCHC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式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显著,静脉采血量大,可重复检验,末梢采血量少,易发生误差,临床以静脉采血检验为主。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在预约式机采血小板采集模式下新鲜血小板的供应是否得到充足及合理控制冰冻血小板库存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电话沟通预约、网络QQ预约、微信平台预约等方法,再根据当日医院的预约数量、新鲜血小板的库存量、冰冻血小板的库存量,合理分配与反馈预约信息。结果在预约式机采模式下,预约采集比例达到95%,新鲜血小板的供应也100%得到满足,冰冻血小板的库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预约式模式与随机性模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预约式采集血小板模式,改变了以往机采血小板的随机被动捐献模式,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强,工作效率提高,既可满足临床新鲜机采血小板的需求,又可合理控制冰冻血小板的库存,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预约平台 随机 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71.88%,χ2=5.379)以及配合度(90.63%>65.63%,χ2=5.851)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1.25%,χ2=7.4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工作中,给予受检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与之沟通,并恰当运用沟通方法,有助于体检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沟通方法 静脉采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沟通方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提高静脉采血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静脉采血检查的64例体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运用沟通方法+常规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2例,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93.75%>71.88%,χ2=5.379)以及配合度(90.63%>65.63%,χ2=5.851)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9.38%<31.25%,χ2=7.430)相对更低(P<0.05)。结论:在静脉采血工作中,给予受检者优质的护理服务,积极与之沟通,并恰当运用沟通方法,有助于体检和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沟通方法 静脉采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在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并讨论其改进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采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的患者630例,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15例)和对照组(3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采血,而观察组则采取干预性护理措施,加强管理。比较两组皮下瘀血、溶血、采血量不准确、穿刺针头脱出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干预性护理措施的方法,有助于减少真空负压采血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效果满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采血方式。

  • 标签: 真空负压 静脉采血 护理 原因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98例健康者,随机分为两组,AAA组(n=49)采集末梢血样,BBB组(n=49)采集静脉血样,均送至检验科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及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操作时间、穿刺疼痛VAS评分。结果 BBB组的WBC、PLT、Hb等血常规指标水平高于AAA组,P<0.05。BBB组的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操作时间、穿刺疼痛VAS评分与AA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末梢血样采集和静脉血样采集比较,静脉血样采集的检测结果更为准确,稳定,且血液样本的质量更高,耗时短,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对指尖采血的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体检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8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例数均为40例,均进行指尖采血,传统组与研究组的采血方法不一致,后者采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前者则采用一次性使用末梢采血采血,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传统组的PLT、RBC、WBC、HGB、MCHC等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与研究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患者男性中有18例明显疼痛占比45.00%、女性中有16例明显疼痛占比40.00%、合计85.00%,研究组患者男性中有4例明显疼痛占比10.00%、女性中有3例明显疼痛占比7.50%、合计17.5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指尖采血中应用激光血糖仪激光采血,数值准确、结果稳定,可以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

  • 标签: 指尖采血 激光血糖仪 激光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我院 201 8 年 4 月至 2019 年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