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对皮肤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例皮肤存在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比较并评估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率以及抑制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9 d就有患者痊愈,对照组没有患者痊愈,观察组1个疗程痊愈率较对照组高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每个时间点上的创面总面积平均值都比对照组小,在治疗12 d后两组创面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9 d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著抑制创面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的作用好于对照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在本研究中没有引发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在创面修复愈合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促进创面的痊愈和收缩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 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 皮肤创口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的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老年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鼻胃管置入胃肠减压治疗)、40例观察组(采取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其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康复训练对手部肌腱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手部肌腱损伤病人入组并随机均分,分别提供常规治疗(参考组)与常规治疗联合康复训练(研究组);对比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病人的MMD评分,在放置、翻转两个维度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PT评分,在患手、双手和组装三个维度的精细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P

  • 标签: 手部肌腱损伤 康复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应用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的对象共8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41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预防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以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对象,共66例,分为对照组33例、试验组33例,研究时间是2021年3月-2022年2月,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于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肠梗阻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试验组明显更优,形成了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病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促使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综合护理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20年7月-2022年7月接收90例腹部手术患者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2组胃肠功能评分、护理满意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胃肠功能评分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入院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结果: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短,并且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也较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为88%,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55%,研究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应用有着较好的效果(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中应用,对于粘连性肠梗阻有着较好的预防效果,能够有效缓解 患者肠梗阻症状,改善患者情绪,加快患者恢复速度,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后结肠手术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对78名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在2021年1月至

  • 标签: 整体护理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获得委员会批准和患者及其亲属同意后,本院将6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好,肠胃功能指标更优,P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搭桥手术中综合护理对预防肝炎的影响。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在一家胃资产医院对78例临床患者数据进行了调查。分为典型的护理组,各39个。比较截肢时间、第一医院的运行时间、截肢时间和手术后截肢频率。出院时,病人接受护理满意度调查。因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第一张病床的使用时间和普通护理组病人住院时间均比普通护理组短,术后粘液肠梗阻率低于普通护理组,整体满意度为这些差异在统计上是显着的(p < 0.05)。结论对于胃肠道术后视力障碍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整体护理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方法:本院采取随机方式将88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综合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输液港体内断裂是输液港使用中较为危险的并发症,断裂导管在血流作用下进入右心室、右心房、上腔静脉、肺动脉,引起心律失常、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将以1例输液港体内断裂患者为对象,分析其护理措施、产生原因与预防措施。输液港体内断裂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预防VET、预防感染、饮食指导、健康宣教。

  • 标签:    输液港 体内断裂 原因 预防   
  • 作者: 陈杨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3-06-22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5期
  • 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句容212400
  • 简介:目的:探讨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到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3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30,综合护理),对比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肛门排气、腹痛、胃肠功能恢复及排便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缩短恢复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腹部手术;粘连性肠梗阻;综合护理;胃肠功能;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抽选7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成两组,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个性化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无其他因素的干扰下,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结论:个性化护理效果显著,能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而巩固临床治疗的效果,保障患者健康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的预防效果。方法:抽选4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常规组用常规护理,实验组用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优势较大,能提升护理有效率,缓解患者身心不适情况,防范风险事件发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进而保障患者健康结局,值得推广。

  • 标签: 胃肠道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就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疑似宫腔粘连检查患者,均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联合诊断结果与宫腔镜最终检查结果对比。结果: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常规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P<0.05。结论:在对宫腔粘连患者诊断过程中按照经阴道二维超声联合能量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可以有效提升对该部分患者的诊断效率,促使患者可以尽快得到确诊。

  • 标签: 经阴道二维超声 能量多普勒超声 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盲抽法在我院信息收录表中抽取88例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收治期限为2021年8月-2022年1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方式采用常规干预法,实验组患者护理方式采用针对性干预法,观察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实验组患者检测值整体表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18.18%,卡方=4.062,p=0.044<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73%(4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38例),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临床值得推广与借鉴。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中免疫球蛋白G(IgG)、IgA、IgM水平在肝衰竭诊断中的影响,并通过对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50例肝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收集了临床特征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数据,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G、IgA和IgM水平与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高或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与肝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异常有关。血清免疫球蛋白作为辅助诊断指标具备潜力,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等研究来验证其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结果对于提高肝衰竭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 免疫球蛋白G IgG 免疫球蛋白A IgA 免疫球蛋白M IgM肝功能 免疫异常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宫腔粘连动物模型,为探讨宫腔粘连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基础。【方法】12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双重损伤组(n=6);大鼠在造模后第3个动情周期收集子宫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34、vimentin、整合素avβ3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IL-1、IL-6、TNF-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E染色结果显示,双重损伤法造模使得大鼠子宫内膜腺体数量减少(7.00±4.58 vs 35.33±3.06, P

  • 标签: 宫腔粘连 双重损伤 内膜容受性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11月份到2022年11月份所纳入的60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将6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概率,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通过对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能够得知,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综合护理,能够降低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状况明显,会延长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通过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预防各类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腹部手术后 粘连性肠梗阻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