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院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形象至关重要,必须要重视起来。护士社会威信的构建,护士精神文明程度是重要的渠道,文明礼仪主要在于行动,而精神文明主要重在建设,养成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医院护理人员,既要懂礼仪和学礼仪,又要用礼仪,工作中必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将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地落实和体现,从而使精神文明和人文管理能够在医院空间不断地开展。

  • 标签: 医院护士 精神文明 人文管理 因素
  • 简介:摘要:医院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形象至关重要,必须要重视起来。护士社会威信的构建,护士精神文明程度是重要的渠道,文明礼仪主要在于行动,而精神文明主要重在建设,养成具有一定的难度。作为医院护理人员,既要懂礼仪和学礼仪,又要用礼仪,工作中必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将文明礼仪和道德规范在日常的工作中真正地落实和体现,从而使精神文明和人文管理能够在医院空间不断地开展。

  • 标签: 医院护士 精神文明 人文管理 因素
  • 简介:摘要:鉴于现阶段精神科护理工作无法满足广大患者护理服务工作需求,应当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使精神科临床护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有效化落实,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护理服务,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概述信息化建设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分析精神科护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护理信息化建设的改善措施。

  • 标签: 信息化建设 精神科护理工作 改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精神病病人的特殊病情,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受伤比例之高、受伤程度之深令人触目惊心:有的在给病人输液时眼睛被刺瞎;有的在护理病人时被病人咬伤;有的在接诊病人时被病人砍伤等。处于高风险环境中的精神科护士应当如何正确规避这些职业风险,既保障自身安全,又保障病人的安全,成为广大护理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人针对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提高护士的应对能力,有效规避高风险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病 风险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孕期精神科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体验,了解其价值观念、情感感受及工作状况,为护士职业防护及缓解工作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了解12名孕期精神科护士对工作压力的体验。采用阅读、分析、反思、分类、提炼5个步骤分析访谈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孕期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包括5个主题:工作负荷、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安全及职业发展。结论:孕期精神科护士存在较大压力,护理管理者应探索积极有效的方式,指导其缓解压力。

  • 标签: 孕期护士 精神科 工作压力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人为本理念在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以人为本理念护理。结果 对照组与研究组满意度分别为81.3%、96.9%,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满意度更高(P<0.05);干预前,两组IPR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IPROS评分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IPRO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以人为本理念护理,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高临床应用价值。因此,以人为本理念护理应广泛应用。

  • 标签: 以人为本理念 精神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对比精神科护士与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工作压力源。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收集两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主要的工作压力源包括患者行为问题、人际关系困难和工作量过大;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主要受到患者病情复杂性、紧急情况和生命死亡的压力。这些发现对于改善护士工作环境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 工作压力源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科单岗护士工作压力及程度,寻找其对策,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精神病医院38名单岗护士及56名双岗护士进行评定。结果:单岗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双岗护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护士的心身健康非常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管理 单岗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心理实务技能包括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咨询师基本功训练、叙事疗法、认知疗法、团体辅导、焦点治疗、森田疗法等七个系列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精神科心理护理工作中,心理实务技能不分优劣,心理实务技能的正确使用取决于来访者的接受程度以及是否能让来访者康复,每个心理技术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能将各个技术灵活融合运用在精神科心理护理工作中是最为重要的目标。本文将从实际出发,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 标签: 心理实务技能 精神科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使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自2019年8月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将此时间段内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精神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SBAR的沟通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使用SBAR沟通模式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SBAR 精神科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对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2.1~2023.1就诊于我院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分析,29例予以精神康复护理者纳入试验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79.31%)对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较高(P<0.05);NOSIE评分、SDSS评分、BPRS评分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护理后NOSIE评分(342.80±2.10)分、SDSS评分(6.80±2.30)分、BPRS评分(49.60±5.30)分明显更佳(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精神康复护理效果突出,可使护理满意度、精神状态、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建议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护理 精神状态
  • 简介:摘要:精神科的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与一般的护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它需要护理人员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劳动,同时还要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的双重考验。再者,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造成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危风险,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化解特殊工作压力的能力。本文从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产生的根源入手,根据相关临床经验,提出自己的相应解决措施,希冀能对精神科护理工作高效开展有所帮助。

  • 标签: 护士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精神科2019年4月~2020年3月住院的合计96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差错和纠纷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理念和护理精神都有着比较高的价值,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的提升,同时对更好地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精神科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在精神病护理工作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100例精神病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则进行强化心理护理,观察对比两组病患的PANSS评分。结果 护理完成后,研究组PANS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病病患临床护理过程中,运用语言交流结合心理护理可以改善病症,提高病患用药顺从性,加强病患亲属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精神病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随着法治的意识加强和法律健全,精神科的医疗纠纷成为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今医疗和医疗差错的解决不仅仅限于医疗事故,而且还可以按照法律明文规定通过民事诉讼进行。由于精神病患者行为责任的不同程度以及精神障碍的特殊性质和复杂性,每位护士都应熟悉法律,特别是精神卫生法。护理工作者必须仔细审查过去做法和传统做法的合法性,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保护医院和病人的权利,提出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相应对策。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安全 法律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精神科40名护士及80例精神科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将护理人员与患者分为观察组(人性化管理)与对照组(常规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BRPS、IPPOS评分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性化管理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神康复训练;入院、出院时均用两个量表进行评定,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FPI)测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SFP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P〈0.01)。结论:精神康复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精神康复训练 精神残疾
  • 简介:摘要:精神科护理是一门关注精神疾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的专业护理学科。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充满了挑战。精神科护理管理需要综合运用护理理论、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社会融入。然而,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患者常常面临社会歧视和自我认同问题,导致他们在医疗机构中接受的护理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成为了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精神科护理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工作坊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工作坊护理模式干预,比较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较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负性情绪。

  • 标签: 工作坊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