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预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控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预警模式)。对两组护士在风险控制和各类风险事件处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患者对控制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控制组护士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少,在对两组护士的考核中发现控制组护士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评分均高于一般组护士(P<0.05)。结论:研究发现医院人流量较大,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以及医院因素容易导致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 标签: 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个案管理门诊建立背景及基础,对其运作过程全面报告。个案管理门诊凭多学科整合联合性照护,明显提高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自我管理水平等;为减重代谢患者提供全方位照顾,改进其生活质量,扩展护理范畴,为护士发展指明方向,在减重代谢管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减重与代谢 个案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科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做好临床护理管理。方法 统计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记录、三级质控检查记录,分析汇总,归纳影响眼科护理的风险因素。结果 护理相关、疾病本身、药物相关、环境相关、患者自身、管理相关及其他相关因素等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结论 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很多,应在各个方面进行管控,包括医护人员、患者、科室管理、相关疾病的认知等等。护理人员应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重视培训和考核,加强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实施风险控制管制,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眼保健质量。

  • 标签: 眼科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护理中的创新管理对策实践结果。方法:从我院急诊科开展医学研究,从中选取了184例患者参与护理管理研究工作,我院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将其各自分为Y组(n=93)以及X组(n=91),其中Y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工作,在X组患者护理管理中实行急诊护理创新管理措施,将两组患者的实际急诊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在最终统计结果对比中得知,Y组急诊护理不良事件率和X组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组间P值大小(P<0.05),统计学意义符合存在标准要求;在护理综合评分结果对比中得知,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对比中,X组患者评分明显大于Y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组间P值大小(P<0.05),其中的统计学意义符合存在标准要求。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已经成为现阶段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应当及时加强急诊护理创新管理工作,及时发现急诊护理所存在相关问题,以促进管理创新发展。

  • 标签: 急诊护理工作 不良事件率 护理综合评分 护理创新策略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风险管理常规管理对提高介入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20年10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诊的内科需介入治疗的患者共计126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内科患者各6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风险管理的护理内容,对比两组内科需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内科患者及其家属对介入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内科需介入治疗患者应用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患者相比,风险事件、患者投诉、护患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整体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介入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内科护理过程中增加风险管理的内容,能够优化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对于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稳定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常规护理;介入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疼痛评估管理的护理实践及其效果。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收集了大量儿童疼痛案例,并分析了护理实践对疼痛管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的疼痛评估能够更好地指导治疗决策,而综合性的疼痛管理方案能够显著减轻儿童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实际护理中存在评估不足、疼痛管理不足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护士的疼痛评估培训,并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法。综上,优化的儿童疼痛评估管理护理实践将为儿童的舒适度和康复做出积极贡献。

  • 标签: 儿童疼痛 评估 管理 护理实践 效果研究
  • 简介: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护理管理者首先要重视和重点抓好的中心环节。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我院从2005年开始结合等级医院的各项要求及医院管理的现状,建立和完善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制和控制程序,制定了切合我院实际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在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者 质量考核标准 医院管理 等级医院 控制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管理效果。方法:挑选70例骨科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并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开展常规管理,后者实施疼痛管理,比较效果。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科患者 疼痛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护理学科和医院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由以“事”“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所以从事领导工作的护士长,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有成效,必须要学习管理心理学,以寻求适应护士心理的管理。全面了解护士的心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要根据每个护士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这样才能深得护士的拥护,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护士长管理 护士心理 医院管理科学 医院管理工作 管理心理学 护理学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骨科患者的疼痛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骨科患者60例,治疗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30例)采取骨科疼痛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骨科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负性心理,进而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骨科 疼痛管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急诊患者90例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急诊护理风险防范和危机管理)和参照组(常规急诊管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优良率、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使用危机管理和急诊护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急诊 护理风险 危机管理
  • 简介:摘要:药品属于一种有着特殊性质的商品,在制作、运输以及储存期间,往往因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其变质,进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为防止这部分问题发生,需相关人员根据药品特点做好储存及养护工作,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文从药品储存养护管理条件展开研究,借助有效方法,实现保证药品质量的目的。

  • 标签: 药品储存 养护管理 条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VTE(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以及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3年5月阶段的68例骨科患者展开分组对比研究;所有骨科患者的分组依据为投掷硬币法;参照组(34例):采用常规方式进行预防以及管理;研究组(34例):采用针对性方式进行预防以及管理;组间比较两组骨科患者术后Vmax(下肢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液流速、SI(总静脉瘀滞指数)、平均血流量以及VTE发生率。结果:干预后,参照组Vmax、平均血液流速、SI、平均血流量、VTE发生率展开比较,研究组骨科患者统计结果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患者而言,合理给予针对性预防以及管理干预,可将Vmax、平均血液流速、SI、平均血流量指标有效改善,将VTE发生率显著降低。

  • 标签: 骨科 VTE 针对性干预 预防以及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方法。[方法]通过实行对护理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设置、岗位梳理、修订岗位说明书、护士岗位分层培训、岗位选聘实施、绩效考核和岗位晋级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前后病人、医生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提高,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涨。[结论]基于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实施促进了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保证了正向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 标签: 护士 岗位管理 绩效考核 岗位晋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常规护理模式及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胸外科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2月,实验对象共计84人。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感染、胸管脱落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4.76%及19.05%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其在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胸外科 护理管理 常规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1-2020.12}在本院医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疼痛组基础组,每组40例,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疼痛组在常规基础上,添加疼痛护理措施。对比疼痛组基础组疼痛评分;对比疼痛组基础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疼痛组疼痛评分低于基础组(P

  • 标签: 疼痛管理 创伤骨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护理满意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在危险因素辨识评分、风险预警评分、风险处理评分等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研究组患者发生2例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护理不良事件,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时,必须正确识别护理不安全因素,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此加强安全管理效果。合理应用预见性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处理,能够有效保障临床外科护理安全。

  • 标签: 临床护理 安全管理 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