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创新服务模式在门诊服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开始我院门诊实施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护理服务规范,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实施一站式服务,完善质量控制体系,成立评选活动小组,评选主动服务之星等多个方面努力探索创新服务模式。结果:门诊实施创新服务模式,提高了门诊服务质量,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实施创新服务模式,为门诊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树立医院服务品牌形象,提升服务品质。

  • 标签: 创新服务模式 门诊服务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信息化服务需求,从而使护理信息化服务得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信息化服务需求问卷对新疆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75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375例住院患者信息化服务需求总分为(46.24±5.13)分。民族、住院次数、病程是住院患者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住院次数、病程的住院患者对于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具有差异,同时存在地区特色,因此信息化护理服务发展要以当地患者需求为导向,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信息化服务得到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患者 信息化服务 需求
  • 简介: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应用及评价。方法:随机选取800例在体检中心的体检客户作为调查对象,选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体检客户4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体检客户400例作为观察组,对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体检客户的体检时间、体检效率、满意度、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健康宣教能力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人员健康体验效果与对护理人员整体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效率、满意度、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健康宣教能力,受到客户的好评。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中心
  • 简介: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1967年由罗伯特·西格蒙(RobertSigmon)和威廉·拉姆西(WilliamRamsey)在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SouthernRegionalEducationalBoard)上提出的一种教育理念[1],目前在美国高校方兴未艾,并不断扩展到其他西方国家,在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开始广泛推广应用,成为国际性的高校教育改革运动的主流。

  • 标签: 教育 护理 服务学习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纤支镜介入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在纤支镜介入科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提供延伸服务、建立激励机制并不断持续改进。比较实施前(2013年2~12月)和实施后(2014年2~12月)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结论纤支镜介入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纤支镜介入科 优质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该文分析了构建乳腺癌患者的护理延伸服务微信平台的可行性,阐述了平台搭建的过程及其功能、平台的管理和应用,并分析了平台的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应用微信开展护理延伸服务提供参考。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护理 卫生信息交流 微信
  • 简介:目的调查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知晓及接受程度,为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培养男生及医院男护士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珠海市297名社区居民及241例住院患者或其家属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男护士的知晓情况、接受程度及原因。结果60.27%(179/297)的社区居民和72.20%(174/241)的住院患者或家属知晓或曾接受过男护士护理,43.43%(129/297)的社区居民和70.12%(169/241)的住院患者或家属愿意接受男护士护理,住院患者或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及接受程度均高于社区居民(P〈0.01)。男性住院患者或家属、文化程度较高的社区居民及住院患者或家属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较高(P〈0.05或P〈0.01)。社会大众不愿意接受男护士的主要原因是传统观念、考虑隐私、职业认同感低、操作技能水平低、沟通能力不足。结论社会大众对男护士的认知尚需提高,男护士应从学生时代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加强专业素养,树立积极形象,提高大众对男护士的接受程度。

  • 标签: 社区居民 住院病人 问卷调查 态度 男护士
  • 简介:目的了解出院患者对优质护理工作延伸服务的满意度。方法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58个护理单元接受延伸服务的6074例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延伸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调查。结果出院患者的延伸服务满意度评分为(37.39±5.013)分,与护理直接相关的项目总评分为(11.27±1.542)分,满意度较高。结论护理延伸服务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发展。

  • 标签: 优质护理 延伸服务 出院患者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访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补救的运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术后访视,并出现服务失误的手术患者73例为对照组,以2014年7月~2015年11月出现服务失误但在术后访视中接受服务补救的手术患者7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访视,在患者反映服务失误后被动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访视中,将首先发现服务失误作为访视内容之一,并根据访视情况予以服务补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术后访视予以患者护理服务补救,能够有效的纠正手术室护理服务失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术后访视 手术室护理 服务补救
  • 简介: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服务模式在核磁共振(MRI)增强成像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MRI增强成像检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MRI增强扫描检查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检查时间、一次性成功率、不良反应率、检查舒适程度、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亲情护理服务模式可缩短MRI增强成像检查患者的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增强患者舒适度,缓解不良情绪。

  • 标签: MRI 增强成像检查 亲情护理服务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在创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将3100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对手术室基础护理流程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创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基础护理流程的优化 手术室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手术室2013年1月~2015年12月手术患者12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测评表,按年度对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2013~2015年总体满意率为86.19%。各年度满意率分别为86.01%、85.85%、86.64%,各年度护理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术前对手术的恐惧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择期或急诊手术是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2013~2015年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较为稳定。多种因素可以影响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在手术室护理中,宜针对特殊患者予以更多的关注,提升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在剖宫产术后产妇不同角色适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剖宫产产妇实施为期7周的护理延伸服务措施,干预后1个月,以Roy适应模式理论为框架,对12例产妇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对资料进行整理总结与分析。结果:通过院外护理延伸服务,按Roy适应模式理论提炼出4个关于剖宫产术后产妇产褥期不同角色适应真实体验的主题,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结论: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护理延伸服务是可行的,提高了产妇的角色适应能力,保障了院外护理的连续性。

  • 标签: 延伸护理 剖宫产 角色适应 护理问题
  • 简介: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正式公布将肿瘤纳入慢性病范畴,随着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的提高,癌症已成为可控制的慢性病,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已备受关注。自我效能是临床护理中衡量患者生活质量、情绪调节、心理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其自我效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1]。自我效能是指人对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行为过程、动机和认知资源能力的信念[2]。自我效能应用于癌症患者是指人患癌症后,通过评估自己关于癌症的知识、技能及信心后形成的一种战胜癌症行为能力的信念[3]。研究证明,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适应性、改善焦虑抑郁心理状态、改变健康行为等结局变量[4,5]。近年来,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在慢性病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6,7],如何正确地将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应用于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中,国内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将对国内外护理癌症患者自我效能感中应用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进行综述。

  • 标签: 护理专业性社会支持 肿瘤/护理 自我效能
  • 简介: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社会支持与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12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应用Herth希望量表、肖水源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健康量表(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肺结核患者希望水平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Herth总评分为(34.28±2.85)分,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评分分别为(38.98±4.63)分、(20.12±3.89)分、(8.14±0.89)分、(7.02±2.56)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58.63±4.89)分、(56.78±5.36)分、(60.12±6.78)分、(59.12±6.23)分、(52.48±3.45)分、(53.98±4.96)分、(56.89±5.44)分、(53.48±6.02)分;社会支持总分与Herth总评分、总体健康、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01),客观支持与Herth总评分、总体健康呈正相关(P〈0.05),支持利用度与Herth总评分、总体健康呈正相关(P〈0.01)。结论:社会支持程度与肺结核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结核 社会支持 希望水平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法、专家的积极性系数、专家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一致性系数等,对指标进行筛选,初步建立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结果研制出含有21个条目的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综合类指标1个,结构指标5个,过程指标7个,结果指标9个。结论医疗服务分档评估指标体系对推动医疗服务分档定价评价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 标签: 医疗服务 分级分档 评价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社会支持对年轻宫颈癌放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病理确诊为宫颈癌的年龄40岁及以下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病人在整个放化疗期及出院期间在常规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加上综合社会支持行为干预,并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宫颈癌病人生命质量评价量(QLSCCP)对病人进行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均在放化疗前和放化疗结束后出院时进行1次综合社会支持调查,并在放化疗结束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问卷进行专门调查。[结果]观察组病人放化疗后综合社会支持评分、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社会支持可以提高年轻宫颈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宫颈癌 综合社会支持 生活质量 放化疗
  • 简介:目的:通过满意度调查掌握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同时对缺陷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的方式,每月底采用专人把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调查表发放到全院37个临床科室,对105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讨论、总结。结果:通过调查,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态度、无菌物品质量、下收下送情况、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供应情况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通过满意度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之间交接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有效增进了消毒供应中心和各个临床科室的沟通和了解,得到了临床科室对本科室工作的支持与肯定,各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非常满意,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服务质量。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满意度 临床科室 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