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我院临床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根据《山西省卫生厅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办法》,我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我科从2010年6月起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9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和优化护理服务模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真正实现了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护理服务模式 妇科病房 工程 临床护理工作 应用 前期准备工作
  • 简介:新木桶理论阐述了一只木桶在正常情况下能够盛多少水取决于3方面的因素,第一是桶底的好坏;第二是每一块木板的长短,关键是最短的那块木板;第三是木板和木板之间的缝隙是否紧密。将其进行推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护理管理与新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如果把“示范病房

  • 标签: 新木桶理论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在二级医院实施的效果与不足。方法 将我院2014年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实施的效果与不足。结果 二级医院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后,使护理工作更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只有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群众满意。结论 我分院属二级医疗单位,护士的职称和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实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后提高了护士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 标签: 二级医院 优质护理 效果与不足
  • 简介:总结基层医院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实施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的体会。查找基础护理实施困难的原因,针对患者拒绝、护士决策能力不高和全面落实基础护理认识不到位、护理管理不力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基础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即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护士决策能力、强化护士服务理念以及改进护理管理措施。基础护理质量控制实施后,基础护理落实率均有提高。

  • 标签: 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 质量 管理
  • 简介: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以来卫生部的工作重点之一。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时俱进,在护理部的领导下,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率先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工作,通过两年半的探索与实践,就如何提高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低年资护士满意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优质护理病房 护士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病房病区管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132例重症病人,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对所有病人实施病区护理管理,比较实施前以及实施后发生不良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情况、考核指标。结果:在实施管理之后,发生不良事件以及投诉事件的概率明显减低,考核指标比实施前更加理想,实施前实施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病房 病区管理 不良事件 考核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眼科存在的护理不良事件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做好临床护理管理。方法 统计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记录、三级质控检查记录,分析汇总,归纳影响眼科护理的风险因素。结果 护理相关、疾病本身、药物相关、环境相关、患者自身、管理相关及其他相关因素等均是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结论 影响眼科护理质量的因素很多,应在各个方面进行管控,包括医护人员、患者、科室管理、相关疾病的认知等等。护理人员应提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专业理论和业务水平,重视培训和考核,加强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做好管理和监督工作,实施风险控制管制,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眼保健质量。

  • 标签: 眼科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目的使护理风险系数降到最低程度,保障病人与护理人员安全。方法通过分析老年病房存在的风险问题,根据老年疾病的特点、护理人员因素、病人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提出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结果拓宽护理管理者对老年病区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质量。结论对危险因素评估;强化法制观念,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制定安全护理管理原则;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施人文关怀,更新服务理念可以降低护理风险。

  • 标签: 老年病房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 简介:为了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1990年成立特需病房.经过12年的实践对如何进行特需病房的建立和发展有所体会.新的管理意识的树立是形成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的保证.在特需病房的建设中引进了日式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实现优质服务的理念,在开展整体护理的同时注意融入了跨文化护理理念,逐步形成人本原则下特需病房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管理符合国情,并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标签: 特需病房 护理管理 人本原则 护理工作
  • 简介:护士长先进、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通过分析医院普通外科多专业组综合病房的特点,根据其特点探讨护士长在管理中运用领导技巧,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业务技术和理论水平以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综合病房 护士长 管理
  • 简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使我国眼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人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眼健康有了更高需求,大部分眼科患者由于视觉受到损伤,心理变得特别敏感、焦虑及恐惧。所以,眼科疾病的患者不仅需要治疗眼部疾病,更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将关怀融入眼科病房

  • 标签: 人文关怀 眼科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12 月间我院收治的 500 例住院患者为评价对象,在我院的病房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细节管理,加强入院、住院以及出院流程中的有关管理措施,注重优化细节之处,统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我院住院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为 4.6% ( 23/500 ),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为 96.0% 。 结论: 在病房护理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细节之处的关注,实施细节管理措施,能够提高医院的护理水平,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不易发生不良事件,值得对其作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细节管理 病房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目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我院护士在照顾特需病人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及经验,为临床护理特需病人提高护理水平提供培训发展方向,进一步探讨完善日后特需病人护理的干预方向。[方法]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访谈形式,访问了32住护理特需病人的护士,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主题。[结果]得到护士在护理特需病人照顾中及照顾后的各种不同感受、照顾病人的新理念及护理后的新需求。[结论]加强护理特需病人前的多元文化护理培训、护理工作中的指导及护理后压力的释放,需要对护士做出广泛而持续的培训及支持,使他们更了解并熟悉如何应用新的护理理念及知识于工作之中,以应对他们不确定和难以预料的护理旅程,进而完善特需护理工作。

  • 标签: 护理人员 特需病房 体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细节管理在病房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本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70例,给予常规病房护理管理;研究组患者70例,将细节管理应用于病房护理管理,对比患者护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风险护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细节管理应用于病房护理管理中,能显著提高护理治疗并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

  • 标签: 细节管理 病房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风险事件发生率
  • 简介: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技巧的应用,提升儿科病房护理质量。方法 对在我院接受相关治疗的,暂未办理出院手续的儿童患者当中,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以随机抽选的方式进行比例分类。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结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一共向家长们发放了348份调查问卷,去除里面填写不符合要求的问卷29份,共回收有效的问卷319份,合格率为91.69%,不同年龄段家长,不同教育程度家长对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不同。结论 加强沟通,提升专业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服务意识等能够有效提升儿科病房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儿科家长 满意度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沟通技巧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入的儿科住院患儿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沟通技巧护理,观察两组依从性与满意度。 结果 研究组依从性88.57%高于对照组74.29%,研究组满意度91.43%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科病房期间采取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改善患儿护理依从性,整体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科 病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儿科危重症患者病房中实施有效管理方式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研究确认在院内儿科患者中选取并执行,且均患有不同类型的危重疾病,具体时间为2020年6月-2022年1月,研究人员的总数量为100例,遵循抛币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划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依次实施正常管理与风险管理,以对照组和研究组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组别名称,将具体管理措施在两组患者及家属中的实施情况进评估,记录家属满意程度。结果:经过相关管理后,研究组病房内的安全意识及整体安全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果得出,研究组对其使用的管理方式,在管理期间表现出明显满意的总人数,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防范性,作用显著。

  • 标签: 儿科危重症 病房管理 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