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针对缺陷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抽查2021年1-3月外科护理记录127份,对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于3月底的科内质控会上全体护士学习后,抽查4-6月的护理记录132份,以比较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结果 三个月后护理记录缺陷率明显降低,同比下降率为68%。结论 护理记录是病例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高度重视其书写质量,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 标签: 护理记录 缺陷 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的一切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护理安全,规避职业风险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加强对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对风险的恐惧及忧虑,调动其积极性及创造性。

  • 标签: 护理风险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神经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和防范措施,以为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提升提供支持。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于2020年1月10日/2021年12月30日(开始/结束)70例神经外科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神经外科护理干预)、防范组(予以常规神经外科护理干预+不良事件防范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防范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防范组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重症ICU的护理高危因素,结合分析情况在重症ICU的护理管理中实施高危因素防范干预后,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控制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的重症监护室患者共72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高危因素防范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6例患者。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控制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评分和不良事件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手术患者实施高危因素防范干预,可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评分,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重症护理管理 应用价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急诊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从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接受的急诊输液患者中,选取220例急诊输液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对症护理干预。结果:在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方面,实验组总发生率3.63%,对照组总发生率23.63%,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实验组在护理技能、医患沟通、健康知识宣教、护理态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急诊输液室中,对安全隐患发生的因素进行定期分析和总结,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门急诊输液护理 安全隐患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妇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后的临床价值进行探寻。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共56例,时间2019年1月~2021年5月期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针对性组。参照组(28例)方案:常规护理;针对性组(28例)方案:针对性护理。分析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针对性组宫缩乏力因素导致发生产后出血1例(3.57%)、前置胎盘因素导致发生产后出血1例(3.57%)、凝血功能障碍因素导致发生产后出血1例(3.57%)、会阴裂伤因素导致发生产后出血1例(3.57%),产后出血发生率14.28%,相比参照组的39.29%而言更低(p

  • 标签: 孕妇 产后出血 影响因素 针对性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的40例前置胎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产后出血量,并分析数据。结果:产后2 h、24 h出血量:研究组均更低(P<0.05)。结论: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前置胎盘 剖宫产 产后出血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产后出血量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间在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依据床尾号单双数对课题组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干预组(30例)和日常组(30例),对日常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上日常组为基础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着重把握患者院内风险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并以此为基准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日常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的住院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措施,着重把握院内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根本情况,以此为基准,切实有效的进行对症医护管理,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该方法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行和应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 标签: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分析级相关护理措施。方法:研究中样本选择为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到我院之中接受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将被纳入本次研究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63例)和观察组(针对性护理;63例),以此来对患者的疼痛原因进行分析并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在分别为患者制定临床护理方案的情况下,不同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科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导致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相对比较复杂,针对性护理的开展在改善患者疼痛问题和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骨科患者 术后疼痛 原因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50例,按不同时间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分组对照研究,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给予25例患者常规护理(对照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给予25例患者优化急救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左心衰 急救 护理措施 优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急诊室内急性胸痛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为常规急诊护理,同期观察组联合应用精细化护理。结果: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观察组均短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VAS胸痛程度评分均较高P>0.05,护理后VAS胸痛程度评分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室内的急性胸痛患者运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缓解其胸痛程度,并提升患者的救治效率。

  • 标签: 急性胸痛 急诊室 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产房助产中心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我院医治的88例在我院生产产妇,以产妇入院先后顺序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情绪分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

  • 标签: 产妇分娩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潜在护理风险,采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为消化内科患者潜在护理风险管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分我院2019年3月-2020年9月接收58例消化内科患者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后加行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6.90%相比对照组31.03%明显较低(P

  • 标签: 消化内科 压疮 坠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消毒供应室护理中实施缺陷防范措施的应用效果,以为后续工作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对近两年我院消毒供应室在工作中出现的管理和工作缺陷进行总结分析,制定缺陷防范措施,对比实施前后的实验结果。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实施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护理缺陷(0.14%)较实施前(3.15%)更低,P

  • 标签: 缺陷防范措施 消毒供应室 护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外科手术患者48例为例,随机等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4h、12h、24h、36h、72h 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综合护理 外科 术后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血液透析室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室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对比组间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患者进行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整改,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减少医患纠纷的产生。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不良事件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既往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患者年龄、病种、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因素及特点等,探讨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措施,对比相关方案实施前后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年龄、性别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都会对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状况形成影响(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疾病、抗生素使用情况对于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采取措施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将显著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院内感染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的价值作用。方法:将2021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间院内的肾内科68例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对相关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随机编号后利用计算机随机抽取方式划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与观察组(结合护理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防范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人员、患者本身、医院方面等。将两组接受不同护理后相关数据信息输入到统计学系统中处理得出结果P值

  • 标签: 肾内科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呼吸内科护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风险特征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2021年7月~2022年6月作为调查的主要时间段,并将在这个过程当中进行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调查的基本对象,根据分析组和常规组的组别进行区分,每组各6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特征分析给予分析组患者针对性的风险护理模式,针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将两个小组在护理之后的不良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护理整体满意程度进行综合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分析组患者在护理风险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而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常规组,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呼吸内科 护理风险 防范措施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