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支持伴行为干预对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自我效能和健康行为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连续入选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DLBCH患者107例,分别运用家庭支持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价量表-II对患者进行测试,运用相关性分析家庭支持与自我效能、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 与低家庭支持组(42例,39.3%)相比,高家庭支持组(67例,62.6%)的自我效能评分(31.5±4.8分 vs 24.1±7.5分)、健康行为评分(17.3±4.2分 vs 13.8±6.7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家庭支持 自我效能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实施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86例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8.60%),护理满意度(95.35%)高于对照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大剂量甲氨蝶呤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美罗华是一种单克隆抗体,是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对30例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使用美罗华治疗的护理进行总结,详细描述治疗经过,疗效观察以及对出现发热、过敏、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提出护理对策,使3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处理及细胞回输阶段护理在复发难治性恶性B细胞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较为全面,能够积极配合护理措施的开展,保障护理质量,值得参考。

  • 标签: 恶性B细胞肿瘤 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我科采用剂量甲氨蝶呤+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强化治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和不适,护理人员如能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用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消除治疗中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可帮助病人减轻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甲氨蝶呤治疗 大剂量甲氨蝶呤 护理人员 心理应对能力 白血病病人
  • 简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发病率为AML的10%~15%;临床表现为严重而广泛的出血,常导致早期死亡[1]。当一次咯血量大于100mL或500mL/24h时,称为咯血。咯血严重危及生命,死亡主要是为窒息及休克。2012年7月本科室收治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肺部咯血患者,经过治疗与护理,肺部CT显示病灶基本消失,外周血象正常,骨髓完全缓解,现将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咯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异位妊娠患者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异位妊娠患者132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腹部B超检查)和观察组(采纳阴道B超检查)各66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胚芽、附件包块、心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等相关指标检出率而言,观察组分别为30.30%、93.94%、33.33%以及18.18%,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06%、63.64%、6.06%、3.03%,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B-D与传统B-D监测效果影响因素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2021.1月-2022.12月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监测情况,分析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蒸汽质量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试验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B-D试验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规范制作试验包,加强对试验灭菌器的监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试验监测效果,且价格昂贵。电子B-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节约成本,电子B-D测试记录仪能够很好地为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维护和维修提供方便的帮助 。

  • 标签: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电子B-D 监测效果 影响因素 成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本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住的64例突发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个急救护理流程中所实施的策略展开深入分析。结果:针对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展开急救护理方法,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相对较高。结论: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急救护理,必须基于早发现、早诊断,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帮助患者急取抢救时间,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利保障。

  • 标签: 产科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急救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产科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69例产妇(分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产科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治疗结局(早期使用肝素、加行子宫次全切术、加行子宫全切术、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治疗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分娩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综合护理 治疗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2年11月接收102例急性阑尾炎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以手术时间、身体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评判2种治疗方式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阑尾炎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 腹腔镜手术 并发症
  • 简介:DC-CIK细胞过继免疫效应细胞是将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堵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限制性杀瘤优点,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杀瘤谱广,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杀瘤活性不受常用免疫抑制剂的影响,对人体正常细胞无毒性。

  • 标签: 细胞过继免疫 细胞治疗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护理 免疫效应细胞 MHC限制性
  • 简介:摘要:B型超声检查已广泛地应用于腹部各脏器多种疾病的诊断。由于超声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其检查前准备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了解和掌握B超对腹部各脏器检查前所需的准备,对临床各科护理人员来说极为重要。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有关腹部B超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 标签: B超检查 肝胆 胃肠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冠脉内膜剥脱术治疗严重弥漫型冠心病围手术期护理。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至我院执行冠脉内剥脱术治疗的 40例严重弥漫型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均针对手术开展围手术期护理,护理前后评价生活质量,记录术后异常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术后,数据差异显著( P< 0.05),仅 3例患者出现术后异常事件。 结论:在严重弥漫型冠心病患者执行冠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间,采取针对性护理,能够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异常事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弥漫型冠心病 冠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置管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尚可的患者,均采用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对血僻进行评价后穿刺置管。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手臂的屈伸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另外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只能采用盲穿法。

  • 标签: PICC B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产科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产科收治的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转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输血量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科 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治疗期间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一2021年4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期间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患者6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普通组患者行有创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呼吸率、心率、PaCO2、PaO2水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4.479、3..292、2.650,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9、3.292、2.650,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例),普通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例),实验组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0,P<0.05)。结论 对诊疗期间发生呼吸衰竭的弥漫性间质肺病患者讲行无创通气治疗,可缩短住院时间、通气时间,减少者的经济压力,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出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弥漫性质性肺病 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