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弥漫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标本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3-4um切片,光镜观察。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即用型工作液,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结果36例DLBCL中结内占52.8%,结外占47.2%,胃DLBCL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占结外淋巴瘤52.9%,无论发生于结内或结外,肿瘤均由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构成,瘤细胞弥漫分布,全部表达B细胞标记CD20,83.3%(30/36)病例Ki67>40%,36.1%(13/36)表达MUM1,69.4%(25/36)表达bcl-2,38.8%(14/36)表达bcl-6,13.8%(5/36)病例表达CD10,少数病例表达CD5(1例)及CD30(2例),瘤细胞不表达CK、CEA、CD3、ALK、EMA。GCB型13例(36.1%),non-GCB型23例(63.9%)。随访2-34月,17例建在,9例死亡,10例失访。结论DLBCL是发生于结内、外的B细胞弥漫性增生形成的一组侵袭性淋巴瘤,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类型,占54.5%(36/66),也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类型,具有发病部位广泛,免疫表型复杂等特点。临床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及淋巴瘤分类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甲状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通过1例原发甲状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原发甲状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发病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该病病例B超引导穿刺活检术定性后明确为甲状腺弥漫B细胞淋巴瘤。结论B超引导穿刺活检病检确诊后给予放化疗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疾病 原发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及补体的影响。方法75例经病理证实的弥漫B细胞淋巴瘤高危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化疗,对照组单用CHOP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后1月、3月、6月、9月分别检测血清Ig及补体C3、C4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水平均下降,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体C3、C4无明显变化。结论美罗华联合CHOP治疗高危弥漫B细胞淋巴瘤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尚需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临床观察。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慢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初治的56例弥漫B细胞淋巴瘤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通过PCR-RFLP技术检测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探讨FGFR4基因多肽性在弥漫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在患者中rs351855A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DLBCL预后评价指标中,rs351855AA在AnnArbor分期Ⅲ期以上、ECOG评分≥2及IPI评分的中高危患者中的表达率高。结论FGFR4rs351855G/A基因的多肽性可作为DLBCL的预后不良指标。

  • 标签: 弥慢大B细胞淋巴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全血细胞计数主要参数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提供的评价验证方案,依据CLIA′88中相关标准和仪器厂商的要求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参数的空白计数、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结果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参数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符合厂商要求,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小于1/4CLIA′88,正确度符合卫生部规定行业标准要求。结论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优良,适合临床血液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精密度 正确度 线性范围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采取双额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医院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收入的54例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采取双盲法实施分组,参照组(n=27)行保守降颅压治疗,实验组(n=27)行双额骨瓣减压术治疗,关注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颅内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与参照组比对,P<0.05,数据指标之间显示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双额骨瓣减压术治疗使用在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展现效果作用。

  • 标签: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脑外伤 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观察51例急性B系淋巴细胞白血病(B-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B-ALL)患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探讨MRD对B-ALL儿童化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4年6月51例新发B-ALL患儿,在诱导治疗结束时(3天)行MRD检测,根据MRD情况分为3组并动态监测MRD水平(每3~6月),观察3组患儿在随访期内的情况。结果3组患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0~4≤MRD<10~2组与MRD<10~4组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D对B-ALL患儿的预后及复发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前瞻性研究 MRD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剂量常规输血与去白细胞输血在临床上的运用情况加以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015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78例需剂量输血治疗者作为观察的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予以去白细胞输血、常规输血。对2组患者输血后各指标(GOT、DB、LDH、CO2)变化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输血后3d的CO2、DB、LDH、GOT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6%)低于参照组(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剂量输血患者采取去白细胞输血治疗,效果明显,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 标签: 常规输血 去白细胞输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甲钴胺和维生素B(12)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51例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分别是26例与25例。A组给予甲钴胺口服治疗,B组给予维生素B(12)肌注治疗。对比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14d后和治疗28d后的各项检测指标值。结果对比治疗前的Hb(血色素)、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同时间点的以上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进行甲钴胺与维生素B(12)治疗均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但甲钴胺治疗方便,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 标签: 甲钴胺 维生素B(1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联合5-Fu对人肝癌细胞Hep3B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细胞予以150μg/ml5-FU及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对照组予等量培养液,以MTT法检测观察组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体呈正相关;在5~100μg/ml范围内,随着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的增加,对Hep3B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也增加;而当药物浓度为100~400μg/m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稳定状态(P<0.05)。结论齐墩果酸联合5-Fu能够抑制肝癌Hep3B细胞株增殖。

  • 标签: 齐墩果酸 肝癌细胞Hep3B 5-Fu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猴头菇(HEM)是否能够下调NF-κB的活化水平。方法将实验用小鼠分为两组,1组为空白对照,1组以强饲法接受乙醇(5g/kg每12小时)3次。剩余3组在摄入酒精前同样以强饲法分别摄入猴头菇(100mg/kg,300mg/kg,500mg/kg)。处理完成后分别检测NF-κB的活化水平。结果不同浓度(100,300,and500μM)的HEM提取物能够减少NF-κB活化水平,表明HEM能够抑制NF-κB的生成,进而干预细胞炎症反应过程。结论猴头菇(HEM)能够抑制NF-κB的活化水平,并因此而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害作用。

  • 标签: 猴头菇NF-&kappa B 酒精性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TMRSWI序列对弥漫轴索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2例弥漫轴索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1.5TMR常规序列与SWI序列扫描,探讨1.5TMRSWI序列的诊断价值。结果12例患者中,CT检查发现2例,检出病灶6个;MRI常规序列FLAIR检出病灶45个,T1WI17个,T2WI31个;SWI检出病灶247个;SWI的检出数明显多于FLAIR的检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I序列对弥漫轴索伤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1.5TMR常规序列 SWI序列 弥漫轴索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药浓度监测意义。方法选取了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ALL治疗的160例患者,将80例低危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80例中、高危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剂量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会增加患者的血药浓度与并发症发生率,在治疗中需要增加患者的解毒次数。

  • 标签: 甲氨蝶呤 ALL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患者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生化检查结果对比,总结不同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超声结合生化检查、病理检查可准确诊断此类疾病。结论超声检查对弥漫性甲状腺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是诊断本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桥本 甲亢 亚甲炎 单纯性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弥漫性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特征,提高对本类型肺部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以及临床综合诊断203例以弥漫性囊状阴影为主要表现肺部疾病的CT、HRCT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各自CT特征,并寻求具有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的CT及HRCT征象。结果203例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40例,普通性间质性肺炎(UIP)35例,弥漫性囊状支气管扩张35例,弥漫性肺囊肿25例,吸烟肺25例,肺淋巴管腺肌瘤病(PLAM)15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13例,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5例,囊性纤维化3例,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与间质性肺病(RB-ILD)3例,石棉肺2例,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2例。结论双肺弥漫性囊状阴影见于多种疾病,通过对其囊壁的厚度、囊肿的形态、大小、分布、伴随征象以及疾病动态变化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其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和发病机制,结合临床的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情况可以缩小拟诊的范围。

  • 标签: 肺疾病 囊状阴影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收治的62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1%,与病理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有着较高的准确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 甲状腺癌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阴道B超与腹部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40例患者均接受阴道B超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阴道B超检查和腹部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子宫肌瘤类型。结果阴道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比腹部B超检查高(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子宫肌瘤类型的差别不大(P>0.05),但总漏诊率差别明显(P<0.05)。结论阴道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比腹部B超检查更高,适合推广应用在临床中。

  • 标签: 子宫肌瘤 阴道B超 腹部B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4例晚期NSCLC临床病理资料,以NLR均值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分析N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预后的变化。结果NLR与肺癌病理类型、ECOG评分、血小板计数有关(P<0.05),住院死亡组NLR值更高。结论NLR越高,NSCLC患者住院死亡率越高,NLR对判断NSCLC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非小细胞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