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信息服务需求,从而使护理信息服务得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信息服务需求问卷对新疆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375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375例住院患者信息服务需求总分为(46.24±5.13)分。民族、住院次数、病程是住院患者对信息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住院次数、病程的住院患者对于信息服务的需求具有差异,同时存在地区特色,因此信息护理服务发展要以当地患者需求为导向,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护理信息服务得到持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患者 信息化服务 需求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湿法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气道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病房2013年1月-2014年10月脱离呼吸机之后仍有气管插管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婉寨组辅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主动湿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鼻湿法。对比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的临床效果和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湿法对ICU气管插管脱呼吸机患者气道湿效果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 标签: 主动湿化法 脱离呼吸机 人工气道湿化
  • 简介:[目的]探讨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培训模式联合标准病人(SP)培训在骨科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8名骨科年轻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提供同等的培训内容,对照组实行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观察组实行医疗护理一体带教SP情景再现专科培训。培训开始前后进行专科实践能力考核。[结果]两组专科辅助检查的解读能力、临床问题的分析、病情预判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及专题报告内容的深度及广度等方面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护理双路径一体培训模式联合SP实景培训可提高年轻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效果优于师带徒模式辅以专科理论授课模式。

  • 标签: 培训模式 医疗护理双路径 标准化病人 骨科 临床实践能力 护士
  • 简介:[目的]观察对妇科肿瘤手术病人实施个性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2例肿瘤手术病人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0例)和观察组(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入出院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优良率、依从性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基础护理质量、病人依从性及满意度,改善病人不良情绪。

  • 标签: 妇科肿瘤 基础护理质量 焦虑 抑郁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三维CT检查患者的个性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并分析2015年1-3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小肠三维CT检查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检查过程顺利,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小肠三维CT检查患者予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个性护理,有利于促进检查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小肠三维CT 个性化护理
  • 简介:电动吸引器是一种高负压、大流量的医用吸引装置,在医疗机构中用于吸除病人气道内的分泌物和手术时病人体内渗出物、冲洗液,使用范围广泛。在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中是为专科治疗或监护创造有利条件的重要一环[1]。目前临床常用的吸引装置有中心负压吸引器和电动吸引器2种。电动吸引器作为临床一种急救仪器设备要求日常放置在抢救室备用,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 标签: 一体化电动吸引器 感染 应用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人心肌致密不全的临床特征及护理观察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老年人心肌致密不全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2例老年病人经诊疗护理后,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心律失常得以控制,未发生血栓事件。[结论]尽管老年人的心肌致密不全临床特征个体差异大,但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后均可有效控制病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临床症状。

  • 标签: 心肌致密化不全 临床特征 护理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血栓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信息体系在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1月16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实施护理信息体系前的患者80例,实施后的患者80例。比较实施护理信息体系前后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护理专业技能水平情况。结果:实施护理信息体系后,护士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度中,技术满意度、态度满意度、巡视病房及陪护情况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基础护理、技术水平、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及疼痛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护理信息体系能明显提高护士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专业技能评分,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信息化体系 满意度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个体护理。方法收集在儿科就诊的临床诊断为小儿肺炎的患儿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个体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的时间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Z=-4.636,P=0.000),住院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喘憋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进行饮食控制、自我检测和运动治疗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护理用于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肺炎 雾化吸入 盐酸氨溴索 个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规范护理在重症监护室(ICU)大便失禁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在ICU发生大便失禁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规范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在ICU期间失禁性皮炎(IAD)的发生情况、护理时间、护理费用。[结果]观察组发生早期IAD2例,对照组发生早期IAD11例,中度IAD2例,重度IAD1例,其中2例合并真菌性皮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每天每例护理用时和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规范护理能有效减少大便失禁病人IAD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少护士工作量。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性皮炎 规范化护理 重症监护室
  • 简介:[目的]运用标准体系对临床护理本科生进行带教,并通过此体系来评价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的提升情况。[方法]将标准体系用于学生临床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授课评价中。在学生进入临床课程学习前及实习结束后分别通过学生自评的方式评价临床能力提升状况。[结果]采用标准体系进行教学后护理本科生临床处置能力、临床沟通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管理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得分均高于干预前。[结论]围绕临床能力标准体系进行评价和带教可全方位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

  • 标签: 本科护生 标准体系 临床能力 教学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沟通方式(SBAR)标准床边交接班在老年卧床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SBAR沟通方式建立老年卧床病人标准床边交班表,规范护理交接班的顺序和内容,在实施SBAR标准床边交接班前1周及实施半年的最后1周评价交接班质量和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并统计实施前后的床边交接班时间.[结果]实施半年后,护士交接班质量、科室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交接班时间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老年卧床病人SBAR标准床边交接班有助于提升交接班质量和医护人员对交接班工作的满意度,缩短交接班时间.

  • 标签: SBAR沟通方式 SBAR标准化床边交接班 老年卧床病人 交接班质量 满意度 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教学在高职护生的《人体结构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泰州职业技术学院2014级护理1班和2班的学生,1班为试验组,2班为对照组,试验组在《人体结构学》教学中采用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对教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学习风格的个体教学应用于《人体结构学》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满意度.

  • 标签: 学习风格 高职护生 人体结构学 个体化教学 教学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对提高围术期病人健康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病人423例,使用投币法随机分组,干预组214例,观察组209例。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宣教,干预组采用医护合作一体护理模式病人制订相应的治疗护理计划并对病人进行宣教,对两组病人的健康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的健康知晓率得分明显高于观察组,其中疾病康复知识与方法以及健康教育总体情况评分提高最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医护合作模式提高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并促进了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健康宣教能力的提高,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医护一体化 健康教育 围术期
  • 简介:目的探讨在校护生作为标准病人(SSP)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运用效果,为建立一种全新的护理带教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衡阳市某卫校招募在校学生10名作为标准病人,将2014年6月-2015年4月来本院实习的72名护生随机分为2组,其中36名利用在校护生作为标准病人在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护生为实验组,另外36名护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作为对照组。比较:(耽组护生实习前后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②招募志愿护生作为标准病人前后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并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实习前2组实习护生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习后,实验组Jane思维评价问卷得分及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校护生作为标准病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不仅能有效提高护生的临床能力思维和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还能提高在校志愿招募护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 标签: 在校护生 标准化病人 临床护理带教 临床能力 护患沟通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源性膀胱的分类评估及个体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6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针对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失协调性痉挛性膀胱、协调性驰缓性膀胱、失协调性弛缓性膀胱、近似生理性膀胱采取个体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改善,尿路感染阳性率降低,生命质量评分降低(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儿,根据膀胱功能分类评估结果,采取个体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患儿尿动力学指标,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 标签: 神经源膀胱 分类评估 个体化护理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标准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4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4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27)和观察组(n=241)。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标准系统护理措施。记录2组新生儿经皮黄疸指数变化和生理性体质量变化,比较监护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新生儿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情况。结果2~6d时,观察组经皮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3~6d时,生理性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9.0%。观察组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的住院率为8.7%,低于对照组的17.2%。结论早期标准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促进生理性体质量恢复,减少因高胆红素血症住院率,提高监护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索教师标准病人教学法在5年制高职教育学生《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整群抽取2015级护理5年制高职1班、2班学生,按照摸球法,1班52名学生为教师标准病人教学组,2班50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进行临床护理情景模拟综合考核,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师标准病人教学组总成绩为(84.65±7.57)分,护理技能操作成绩为(52.88±5.16)分,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笔试成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教师标准病人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综合分析病情,灵活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能科学正确地实施护理技能操作等临床工作能力。

  • 标签: 教师标准化病人 高职教育 护理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