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医疗护理期间应用信息技术实施个性化护理,将成为我国护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故而应予以重视。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基于信息技术的个性化护理意义,并通过优化电子病历档案、强化虚拟护理功能、提供多元化护理服务、打造一体化护理模式等方法,以此提升眼科患者术后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 标签: 信息技术 个性化护理 眼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老年医学科中关于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 :选择 2019年 3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老年患者 5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2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知识宣教,观察组则给予思维导图训练,观察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等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老年医学科中有效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治疗和护理训练,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同时降低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因此,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思维导图 老年医学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核医学科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 2018年 11月至 2019年 11月核医学科收治的 90例患者列为研究代表,平均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 95.6%)显著高于对照组( 88.2%),差异表现为 P< 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核医学科患者中,可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升保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核医学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重症医学科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100例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 2017年 6月 -2020年 6月,并将所选患者均分为比照组( n=50)以及观察组( n=50),比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基础护理服务上加入人性化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 结果:加入人性化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比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比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对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加入人性化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且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服务 重症医学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对慢性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 2018年收治的 60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 n=3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进行护理。 结果: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对慢性伤口的护理效果显著,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对比2017年有明显的提高,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护理团队工作模式工作效率高,人员分配合理有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多学科护理团队 慢性伤口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恩法则在老年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0月我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 100例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 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外加强海恩法则管理,观察两组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 老年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海恩法则管理,可降低护理纠纷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海恩法则 老年医学科 护理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实施呼吸机相关治疗的肺炎防范护理措施以及手段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8 年 11 月到 2019 年 11 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 78 例 ICU 患者,随机分配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有关肺炎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各 34 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肺炎感染率。 结果 加以呼吸机有关肺炎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感染肺炎的几率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加强对呼吸机的护理能够极大程度降低 ICU 患者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概率,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的恢复,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呼吸机有关肺炎 护理措施 ICU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 ICU 科室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 将我院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诊治的 ICU 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56 例作为护理对象,均分为观察组 28 例和对照组 28 例。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 3.57% ,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28.57% ,组间数据比较有差异, P<0.05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数据对比 P<0.05. 结论: 对重症医学科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应用。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研究人群取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本院收治的 96例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为了公平起见,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 48例,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最终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营养代谢指标,即白蛋白、转铁蛋、氮平衡、血红蛋白的情况,以及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与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后,我们发现观察组营养代谢指标,即白蛋白、转铁蛋、氮平衡、血红蛋白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促进肠胃蠕动,促进预后和恢复,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妇科癌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的护理价值。方法:参加此调查的妇科癌症患者就诊时间为 2018 /1-2020/1,随机取 70例并分为各为 35例的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 ,评估差异化护理前后从多角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妇科癌症患者的包括机体健康、精神状况、户外活动、日常生活能力在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无差异 (P>0.05),差异化护理后 ,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数值变化程度可看出加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的观察组妇科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对妇科癌症患者护理时采用多学科联合式延续性护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意义重大,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 标签: 多学科 延续性护理 妇科 癌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对一带教模式在老年医学科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我院老年医学科实习护理学生 60名,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 6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 30例,对照组实施排班制带教,观察组实施一对一带教,观察两组护生技能考核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沟通技能考核分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老年医学科中对护理学生进行一对一带教,可提升护生专业技术及沟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一对一带教模式 老年医学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调查 老年医学科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信行状况 , 为医院加强新型冠状肺炎培训提供借鉴和帮助。 方法 采用“ 问卷星” 网站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某三甲医院老年科护理人员 在线填写网络问卷。结果 收回 100 份有效问卷, 本科学历在标本采集方面知晓率为高于大专学历老年科护理人员知晓率(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年龄在 26-35岁人员知晓率为 55.3% 高于 26-35岁以外人员知晓率 26.4%( P< 0.05), 100名护士得分为( 70.21±12.68)分。 51%的老年医学科护士对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其中 26-35岁的护士对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的比率相较于其他年龄组较低 (P< 0.05)。 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的护士组较不惧怕的护士组对防护穿戴程序知晓率高,知识得分高( P< 0.05)。结论 身边出现新冠状肺炎病例感到惧怕可能对学习效果有积极作用,需做进一步研究。 老年医学科护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并不全面,需要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疗方面的培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老年科护士 知信行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 76 例危重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38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展开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营养代谢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护理中有着良好的营养效果,可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肠内营养规范化护理 重症医学科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 目的:验证预见性护理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成效。方法:从重症医学科区域中抽取 240 例患者作为验证对象,将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 120 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的处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则使用本文所提出的预见性护理方式。通过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之后病情的好转情况和总结患者对于不同护理干预的反馈。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看,观察组的患者病情有较高的好转率( 6.6%vs26.6,% , P < 0.05 )。从患者对护理干预后的反馈来看,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满意程度要高很多,对于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方式不支持的情况几乎不存在,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 P 均< 0.05 ),而满意比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在应对重症医学科患者中,相对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较高的病情好转率,同时患者对该干预手段有着 较好的反馈 。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 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 ,探讨其应用效果与影响。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20 年 1 月 -2020 年 7 月在本院治疗的 80 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将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应用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对照组的消毒隔离、基础护理评分为( 82.1±5.3 )分、( 79.5±5.9 )分,观察组为( 93.4±4.6 )分、( 92.8±4.3 )分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7.2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10.27%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的护理模式更佳。 结论: 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 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危重症 呼吸科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神经外科 2018年 1月至 12月收治的 38例为对照组,以 2019年 1月至 12月收治的 3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13.2%( 5/38)明显比对照组 28.9%( 11/38)要少( P<0.05);护理中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 97.4%( 37/38)明显要比对照组 86.8%( 33/38)要好(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中观察组的满意度从专业水平、环境卫生、护理效果、医患沟通 4个层面均比对照组得分要高( P <0.05)。 结论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应用于神经胶质瘤手术围术期,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进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 神经胶质瘤患者 围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跨学科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患者参与研究,按照单双号分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手术患者应用一般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手术患者应用跨学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甲状腺癌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及SF-36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据统计,观察组SAS、SDS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SF-36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两组甲状腺癌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癌患者实施跨学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提高手术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跨学科护理模式 甲状腺癌 心理状态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下的慢病管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及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 2019年 1月 ~3月收治的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慢病管理,通过相关调查表研究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管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知信行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管理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及知信行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多学科协作下的慢病管理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知信行,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慢病管理 急性白血病 生活质量 知信行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多学科协作机制在血液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血液科 2019年 7月 -12月 864名患者,其中 2019年 7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432名患者为干预前组,采用普通管理模式; 2019年 10月 -2019年 12月收治的 432名患者为干预后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机制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 干预后组患者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干预前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实施多学科协作机制在血液科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提高科室的整体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多学科协作机制 CRE主动筛查 防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中重点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88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比两组中患者转运时间和不良事件出现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时间长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对照组中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别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多学科协作护理措施可显著缩短患者转运时间,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出现率,值得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