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腹膜转移癌是恶性肿瘤细胞经血管、淋巴管转移至腹膜腔的最常见的继发性腹膜肿瘤,临床预后较差。目前国际通用术前腹膜癌指数来评估其转移程度,选择合适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新策略(CRS+HIPEC)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并降低死亡率,因此术前合理准确的影像评估就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腹膜转移癌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常用的MSCT、DWI及PET-CT3种影像检查技术在腹膜转移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腹膜肿瘤 肿瘤 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间歇性左中腹隐痛40余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左中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均正常。B超示:腹部及盆腔未见确切异常。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空肠脂肪瘤 肠套叠 入院查体 腹部压痛 实验室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乳腺典型髓样癌(TMBC)的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根治术前均行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80例TMBC患者,分析其影像特征和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前乳腺X线摄影较超声更易发现肿块钙化点;两者联用诊断TMBC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最高均达4级以上。术前超声更易发现同侧腋淋巴结(ALN)肿大,但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的仅占48.4%。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均提示ALN肿大的患者中,87.5%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的患者中,仅83.3%经病理证实转移;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中,仅85.7%经病理证实转移。结论:TMBC患者术前超声和乳腺X线摄影联合检查不易漏诊,两者均提示同侧ALN肿大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较大,而对原发灶位于外上象限或ER阴性的患者需更加谨慎。

  • 标签: 乳腺肿瘤 髓样癌 超声 乳腺X线摄影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PHNEC)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HNEC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肝右叶单发肿块,CT平扫表现为不均质低密度肿块伴囊变坏死,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实性部分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伴内部坏死区长T1长T2信号。另1例患者表现为大肿块伴周围卫星灶,CT扫描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结论:PHNEC常表现为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肿块内囊变坏死及大肿块周围伴小结节可能为PHNEC较具特征性的表现。

  • 标签: 肝脏 神经内分泌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对Graves(Graves’sdisease,GD)与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GD患者100例和HT患者150例,均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发现率。结果:GD组和HT组颈部Ⅰ、Ⅲ、Ⅳ、Ⅴ区淋巴结偶有增大,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颈部Ⅱ区在GD组和HT组均较常发现增大的淋巴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93%vs.94%,P〉0.05);颈部Ⅵ区淋巴结HT组发现率明显高于G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90%vs.11%,P〈0.05)。结论:颈部Ⅵ区淋巴结的发现,对GD与HT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对超声表现相似的GD与HT甲状腺功能亢进期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 桥本甲状腺炎 GRAVES病 颈部淋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