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kurtosisimaging,DK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定量参数反映直肠癌组织学特性的优劣。方法:20例直肠癌患者及23例健康志愿者经过3.0T磁共振DKI扫描。扫描参数:采用5个b值(b=0、500、1000、1500、2000s/mm2),扩散敏感梯度场同时取X、Y和Z轴3个方向。健康组与直肠癌组定量参数[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diffusion,MD)、平均表峰度系数(meankurtosis,MK)、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分析。结果:健康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37×10-3mm2/s、0.96±0.11、(0.76±0.12)×10-3mm2/s,直肠癌组MD、MK及ADC均值分别为(1.10±0.12)×10-3mm2/s、1.22±0.16、(0.60±0.0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诊断直肠癌的MD值具有最大的AUC(0.928),MK值的AUC(0.909)居中,ADC值的AUC最小(0.907)。结论:初步研究结果支持DKI能反映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其定量参数MD和MK比ADC对直肠癌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更敏感。

  • 标签: 直肠癌 扩散峰度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评价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radiationforceimpulse,ARFI)和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irtualtouchtissueimagingquantification,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患者80个甲状腺结节分别行ARFI及VTIQ检查,测量病灶内部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wavevelocity,SWV),以手术后病理学检查或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aspirationcytology,FNAC)结果为金标准,绘制ARFI和VTIQ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比较两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结果:8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病灶有34个,良性病灶46个;ARFI和VTIQ测得的甲状腺恶性结节平均SWV均高于良性结节平均S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IQ和ARFI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0.86vs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RFI比较,VTIQ技术能明显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声弹性成像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之一,能客观评价乳腺肿块的相对弹性硬度。本文系统回顾了近年来乳腺弹性应变比、面积比和直径比等在区分良恶性肿块方面的文献,就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的诊断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乳腺肿块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DWI和PWI)技术判断急性脑梗死后可存活脑组织的范围及特征,从而影像学定位脑梗死可存活区,确定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并预测可存活区域。方法对76例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DWI、PWI,根据患者就诊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3h、6h、24h内就诊)。通过PWI与DWI不匹配区确定缺血半暗带(IP)区,追踪1个月后再次复查MRI常规、DWI。复查时T2高信号区定为最终梗死区,初检PWI异常区减去最终梗死区即为可存活区。确定可存活区的表观弥散系数(ADC)范围,及其与梗死中心区、IP区的关系。结果6h内就诊的患者普遍存在IP区(PWI>DWI),7~24h就诊的患者大部分病灶PWI≤DWI,部分病灶依然存在IP区。可存活区与IP区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存活面积大于IP区且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随就诊时间延长而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区存在的时间界限约为6h,部分病例可延长至8~24h;在IP区存在的情况下,可存活区面积与IP区面积呈正相关,可存活区面积>IP区面积。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缺血半暗带 可存活区
  • 简介: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和动态增强MRI(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定量参数分析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列腺癌(prostatecarcinoma,PCa)及40例前列腺增生(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BPH)患者常规MRI、DWI及DCE-MRI资料,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以及血管渗透性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volumetransferconstant,K^trans)、速率常数(rateconstant,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spacevolumefraction,Ve)。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参数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之间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4种参数及ADC-K^trans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ADC、K^trans、Kep、Ve值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ADC、K^trans及ADC-K^tran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7.5%、91.3%、78.8%,90.0%、87.0%、77.0%,90.0%、91.3%、81.3%。结论:定量参数ADC、K^trans、Kep及Ve值对前列腺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ADC-K^trans联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高于任何单一参数,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诊断价值。

  • 标签: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 定量参数 前列腺癌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的组织应变比(SR)和面积比对乳腺实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39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对实性病灶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再行RTE检查。用QLab软件分析SR和面积比;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SR和面积比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寻找合适的良恶性界点,并进行诊断效能分析。结果:病灶的SR和面积比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3、0.918。SR的诊断界点为2.50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44/50)、89.8%(114/127)、89.3%(158/177)、77.2%(44/57)和95.0%(114/120)。面积比诊断界点为0.94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0%(42/50)、87.4%(111/127)、86.4%(153/177)、72.4%(42/58)和93.3%(111/119)。传统超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5/50)、81.1%(103/127)、83.6%(148/177)、65.2%(45/69)和95.4%(103/108)结论:RTE的SR和面积比提高了超声诊断乳腺实性病灶的特异度,有助于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 标签: 乳腺病灶 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 面积比
  • 简介: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vectorimaging,VVI)技术评价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commoncarotidartery,CCA)弹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增加组(T2DM-1组)30例和IMT正常组(T2DM-2组)30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常规二维超声观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CCA内径、IMT及斑块情况;采用VVI技术对受检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并记录右侧CCA管壁短轴方向二维图像前壁、前内侧壁、后内侧壁、后壁、后外侧壁、前外侧壁6个节段的径向最大速度(Vs)、切向最大应变(Smax)及切向最大应变率(SRmax),对各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2DM-1组IMT厚度显著高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IMT厚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T2DM-2组及对照组CCA内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1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T2DM-2组和对照组(P<0.05);T2DM-2组患者CCA6个节段的Vs、Smax和SR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CA二维形态未改变以前CCA弹性已经降低,VVI技术可用于评价CCA的弹性状态,能够早期发现初诊T2DM患者的CCA弹性降低。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超声检查 DIABETIC mellitus type
  • 简介:目的: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合并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thyroiditis,HT)患者进行检测,鉴别其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HT合并甲状腺结节患者54例(共162个结节)。每例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结节良恶性。根据结节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每例患者的甲状腺结节进行弹性图像评分,计算弹性应变率比值,并绘制良性及恶性结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54例HT患者共16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1个,恶性结节31个。HT合并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弹性图像分级为0-Ⅱ级、Ⅲ-Ⅳ级。应变率比值的均值分别为2.54±1.39、7.48±3.64。良性组与恶性组应变率比值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8,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确定应变率比值的均值的诊断临界点为4.91,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0.63%、81.25%、4.83和0.12。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对HT合并结节的性质进行判定,有助于提高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桥本甲状腺炎 甲状腺结节 超声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单侧不同范围下肢深静脉血栓周围软组织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单侧下肢水肿患者,均为单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按血栓累及血管范围分为3级:Ⅰ级(累及1根深静脉,46例)、Ⅱ级(累及2根深静脉,26例)、Ⅲ级(累及3根及以上深静脉,8例)。观察各级深静脉血栓CDFI表现及邻近肌层、皮下组织的超声表现,并与同一患者健肢对比,测量患肢皮下组织增厚度、肌层增厚度、肌层回声改变及肌层组织形态改变等指标。结果:深静脉血栓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可见不均匀低回声及中等回声,CDFI不能探及血流信号,或仅有少许点线状血流;静脉邻近肌层厚度较健侧增厚,其中Ⅲ级与Ⅰ级比较肌层增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P<0.05);肌层组织回声较健侧减低或增高;患肢肌层间隙可见裂隙样或片状无回声,且血栓累及范围越广(达Ⅲ级),上述征象越明显(χ2=20.033,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范围与邻近软组织超声表现相关。CDFI不但能直观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而且能观察血管周围肌层及皮下组织情况,是临床下肢水肿患者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深静脉血栓 软组织
  • 简介:目的:比较前列腺外周带癌与正常组织的广延指数和单指数模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参数的差异。方法:25例外周带前列腺癌确诊患者行DWI检查,b值为0、500、1000、2000s/mm2。通过单指数模型计算前列腺癌和正常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广延指数模型计算分布扩散系数(distributeddiffusioncoefficient,DDC)和校正系数α值。比较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DDC值和α值(范围0~1)的差异,评价各组织中ADC值与DDC值的差异和相关性,并比较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之间ADC值和DDC值标准化差值。结果:共30个前列腺癌病灶、34个正常外周带组织纳入研究。前列腺癌组织ADC值[(0.73±0.14)×10^-3mm^2s]、DDC值[(0.62±0.20)×10^-3mm^2s]和α值(0.65±0.10)均显著低于正常外周带[(1.43±0.25)×10^-3mm^2s、(1.49±0.20)×10^-3mm^2s、0.86±0.09;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明显高于DDC值,正常外周带组织的ADC值低于DDC值(均P〈0.05)。在前列腺癌及正常组织中,ADC值与DDC值均密切相关(R2=0.98、0.98,均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ADC值和DDC值的标准化差值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广延指数模型DWI为鉴别前列腺癌与正常组织提供了更多信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 标签: 前列腺癌 扩散加权成像 广延指数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评估乳腺肿块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通过重复分析良恶性乳腺肿块超声造影图像的定量参数,研究取3次数据的中位数、最相近两次数据的平均值及3次数据的平均值这3种方法所得数据与病理结果间的差异。结果151个乳腺肿块中,3种数据处理方法显示良恶性肿块的峰值P值均为0.000,曲线下面积(AUC)的P值分别为0.002、0.004、0.004。选择评判标准时,中位数法以AUC<3.85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80.7%、特异度为61.9%,三者均值法以峰值<25.000时诊断恶性肿块的灵敏度为79.8%、特异度为71.4%,为最佳选择。结论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评估乳腺肿块可行,重复分析,取中位数或平均值的方法均可减少数据偏差。

  • 标签: 乳腺肿块 超声造影 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 标签: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 结直肠 可行性 成像质量
  • 简介: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肿瘤学临床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直观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并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前精准定性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定量 血管生成 肿瘤
  • 简介:目的:分析肠道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及时间-强度曲线特点,初步探讨CEUS诊断肠道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26例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病灶的增强模式,利用时间-强度曲线获取肿瘤组织及瘤旁肠壁的定量参数。结果:CEUS显示26例患者肠道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均为不均匀性增强,7例病灶局部可见造影剂无充填区。以高增强为主,23例(88.5%)病灶表现为高增强,17例(65.4%)由病灶周围开始向心性增强;以快速消退为主,22例(84.6%)显示造影强度持续时间较短,较早消退。肿瘤组织与瘤旁肠壁的起始-达峰时间(ATP)和绝对增强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CEUS表现,通过时间-强度曲线可动态观察肠道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CEUS对肠道恶性肿瘤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道肿瘤 超声造影 时间-强度曲线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及血管成像在肺隔离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11月间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7例,均采用GELightspeed16层CT扫描机,行双期增强扫描,并行MPR、MIP及VR。结果: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6例病灶位于左下叶,1例位于右下叶;5例为叶内型,2例为叶外型;异常供血动脉5例来自于胸降主动脉,2例来自于腹主动脉上段;CT平扫表现为肿块形4例,不规则形3例;血管重建中7例均清晰显示异常体动脉供血。结论:MSCT增强扫描及血管成像对诊断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肺隔离症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脑功能成像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是近10余年来的热点之一,重点在针刺穴位脑效应,如穴位特异性、得气等。近年来,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脑机制的研究越来越普遍,本文予以简要介绍。1经络脑功能成像研究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基础理论之一。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 标签: 脑功能成像 针灸 脑效应 综述
  • 简介:由于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满足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需求,目前亟待开发新的免疫影像学技术来示踪免疫细胞和评价免疫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免疫PET、CT、MRI、光学成像及多模式成像的最新研究进展,虽然基于各种新型探针的免疫成像技术获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仍需进一步验证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才能获得可进入临床应用的免疫成像技术。

  • 标签: 肿瘤 免疫治疗 影像技术 生物探针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眼内常见肿瘤的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鉴别眼内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眼内肿瘤患者65例(67只眼),对患眼进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比较眼内恶性与良性肿瘤之间及几种眼内恶性肿瘤之间应变率比值,从而分析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眼内肿瘤良恶性的价值。结果:65例(67只眼)眼内肿瘤测得的应变率比值分别为:脉络膜黑色素瘤42.27±18.88、脉络膜血管瘤14.40±12.66、脉络膜转移癌50.69±6.20、视网膜母细胞瘤48.28±12.05。应用方差分析对上述肿瘤的应变率比值进行比较,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它们与脉络膜血管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眼内恶性肿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及视网膜母细胞瘤与良性肿瘤脉络膜血管瘤之间硬度有显著差异,超声弹性成像可作为眼内肿瘤良恶性鉴别的重要检查方法。

  • 标签: 眼内肿瘤 超声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 简介: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超声分子成像能监测特定分子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分布及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对肝癌的早期诊断、精确定位及疗效监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分子成像在肝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超声 分子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