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在心源性哮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月7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源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20例,采用常规药物对A组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对B组治疗,采用常规药物+无创正压通气+镇静镇痛对C组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患者的心源性哮喘症状缓解率分别为45.0%、60.0%、90.0%,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65.0%、95.0%,C组治疗效果最佳;C组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率(90.0%)明显高于B组(70.0%),C组患者再插管率(5.0%)明显低于B组(2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源性哮喘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镇静镇痛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其对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依从性和整体疗效,进而能够降低其转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几率。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镇静镇痛 心源性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中文版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提高护士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谵妄状态(PECTD)的识别率。方法对350例MECT呼吸恢复后的患者分别进行我国《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手册》ICD-10谵妄诊断,护士根据RASS评估PECTD的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PECTD发生率与诊断、性别、服用药物无关,与年龄差异有关,≥55岁的患者更易发生。结论RASS评估PECTD有良好的信度和诊断效度,有效提高了护士对PECTD的识别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减少风险的发生。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谵妄状态 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妊娠合并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采用优甲乐治疗期间的剂量调整。方法选择单胎妊娠无甲减或亚临床甲减孕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并选择妊娠合并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采用优甲乐治疗,对妊娠前、早期、中期、后期、分娩后5个阶段治疗剂量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两组妊娠前、分娩后TSH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早期、中期、后期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早期、中期、后期治疗剂量持续增加,早期治疗剂量增加明显,分娩后与妊娠前治疗剂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围生期结局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妊娠合并甲减或亚临床甲减患者,妊娠早期、中期、后期均需要持续增加治疗剂量,分娩后逐渐减少治疗剂量,优甲乐治疗可改善患者围生期结局。

  • 标签: 优甲乐 妊娠合并甲减 妊娠合并亚临床甲减 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躁动病人使用在镇静剂后,给予耳穴埋豆治疗联合丙泊酚,右美托咪啶镇静治疗,可以延长镇静时间,增加镇静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取2017年1月-6月转入ICU伴有躁动的患者共12例予耳穴埋豆与丙泊酚联合镇静治疗,缓解病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在患者进入睡眠后给予右美托咪啶泵入,泵入速度0.3-0.6ug/kg.h,维持患者的镇静状态。在经过RASS镇静评分评估后,使用耳穴埋豆联合镇静治疗的患者,镇静时间明显比单纯使用镇静治疗时间延长,未出现呼吸抑制,镇静过深等不良反应。

  • 标签: 耳穴埋豆 镇静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日~2018年3月29日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治疗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心源性猝死相关的危险因素与发生时间。结果因冠心病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27例,所占比25.00%;其次是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所占比16.67%,除此之外还有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脏病、肥厚性心脏病、肺心病、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入院治疗2~3周内夜间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间,大部分患者于发病后1h内死亡。结论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各种基础疾病而诱发心源性猝死,临床应全面分析、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与疾病史,尤其要加强对冠心病、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心源性猝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源性猝死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心源性猝死的病因、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对76例心源性猝死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且常见病因,第二为高血压心脏病,诱发心内科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为情绪激动与剧烈运动;54例患者于入院2~3周内猝死,猝死率为71.05%,且夜间猝死率明显高于白日(P<0.05)。结论诱发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的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均为常见病因,而情绪激动以及剧烈运动都是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患者 治疗期间 心源性猝死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伤的相关因素以及应对的措施,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我院近几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期间肝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得出影响肝损伤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结果TBM比其他类型的结核病更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特别是在抗结核时期。

  • 标签: 结核性脑膜炎 药物性肝损伤 治疗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化内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期间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舒适护理方法,对比两种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参照组(75.00%),不良发应发生率(10.00%)低于参照组(30.00%),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参照组(80.00%),比参照组护理方法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舒适护理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期间,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溃疡 舒适护理 临床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对其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自身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84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放射治疗期间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放射治疗期间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状态、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抑郁状态及睡眠质量评分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期间对其施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因此,其是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

  • 标签: 护理干预 鼻咽癌患者 放射治疗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急诊护理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是在 2017年 11月— 2018年 8月这段期间入住我院并进行护理恢复的 64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的患者。将进行本次研究的患者自由分和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的 32例患者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 32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急诊护理方法。经过两种护理方法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2例患者经过急诊护理干预后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32例患者, P< 0.05。 结论:急诊护理干预方法运用于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镇静安眠 中毒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患者的超长时间复苏的必要性。方法记录在心肺复苏期给予溶栓治疗的且复苏成功的患者的平均复苏时间,并进行分析。结果在心肺复苏期间接受了溶栓治疗且复苏成功的11例患者中,平均复苏时间是(85.9±33.1)min,(25~160)min,溶栓后到复苏成功时间平均为(46.1±9.1)min,(25~60)min。结论对于心肺复苏期间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给予超长时间的心肺复苏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这些患者所必须经历的。

  • 标签: 心肺复苏 溶栓治疗 复苏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11月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84例患儿运用镇静的情况,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将他们分为两组,患儿在基础治疗镇静深浅的评估,对照组患儿由医生进行主观判断,研究组患儿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患儿一般资料和咪达唑仑的用药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镇静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儿咪达唑仑的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amsay镇静评分在小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患儿镇静期间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有效地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Ramsay镇静评分 小儿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22例,依据随机法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61例。在手术进行前,试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药物进行全身麻醉,而对照组则应用丙泊酚药物进行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后5min以及麻醉后10min的SBP,DBP,HR,SpO2。结果试验组麻醉后5min及10min的SBP,DBP,HR,Sp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临床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的急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予基础干预,实验组予急诊护理对策。比较两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时间、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掌握度;护理前后患者生命体征、昏迷程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掌握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生命体征、昏迷程度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生命体征、昏迷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对策在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对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知识的认识,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镇静安眠类药物中毒患者 急诊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全程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我院的1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全程康复护理,分析两种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脑卒中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神经和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重症肺炎镇静作用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小儿重症肺炎80例,ASAⅡ—Ⅲ级,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7(5.10±1.35)岁,体重12-25(18.29±4.02)Kg,ICU住院时间5-16(6.49±1.86)d;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生理盐水组(A组);右美托咪定-1组(B组)、-1组(C组)、-1(D组),每组20例;给药方法为A组给预0.9%生理盐水,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72h);右美托咪定100ug加入0.9%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浓度2ug/ml),使用微量泵静脉注射30min,再根据镇静状况及生命体征调整输注速度、维持时间<72h。观察指标①采用随机双盲,专人评估给药后30min时镇静深度和镇静起效时间;采用测定BIS值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进行评价,理想的镇静深度为BIS值60-80和Ramsay评分2-4分。②记录给药前5min,给药后30min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数值。③记录不良反应,如严重的低血压(下降值>基础值20%),严重的心动过缓(<80次/min)。结果起效时间与药物用量正相关,3组随着用量增加起效时间D组→C组→B组依次延长;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后30min镇静深度BIS值及Ramsay评分,与药物用量正相关。3组随着剂量递增,Ramsay评分逐渐增高,B组→C组→D组依次增高,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IS值逐渐降低,B组→C组→D组依次降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前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镇静后的3组患儿HR、MAP、RR均用药前下降,与用药量正相关性;B组→C组→D组依次降低。D组HR、MAP、RR下降较明显,与A组及用药前5min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和C组HR、RR较用药前5min正常值范围内下降(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比较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MAP较用药前5min正常值范围内下降(P<0.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O2用药后30min时较用药前5min上升,B组和C组上升明显,D组不明显;B、C两组与A组及用药前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D组与A组和用药前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0.2ug.Kg-1、0.4ug.Kg-1、0.6ug.Kg-1用于小儿重症肺炎均有不同程度镇静作用,而0.4ug.Kg-1镇静作用佳,循环呼吸相对稳定,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右美托咪定 小儿 重症肺炎 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