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探分析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随机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30例房间隔缺损型先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15)与对照组(n=15)。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护理配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娴熟的配合、良好的沟通、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缩短手术时间及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点所在。

  • 标签: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相关性。方法选取83例急性脑梗死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组;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轻度、中度与重度组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组间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增大而提高;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41,0.493,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高水平的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通过监测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于指导治疗、评估预后、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脂蛋白磷脂酶A2 高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的中隔偏曲患者63例(改良组)及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的鼻中隔偏曲患者63例(对照组),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鼻中隔黏膜损伤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改良组治愈率(74.60%)、有效率(95.24%)均高于对照组(47.62%、8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58.0±7.8)min、术中出血量(50.0±6.7)mL、术后疼痛(7.94%)、鼻中隔黏膜损伤(11.11%)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0.0±7.7)min、(61.0±8.2)mL、20.63%、2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良切口两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切口张力低、术野清晰、手术时间、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治疗效果佳,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改良切口 两线减张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的护理办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优质护理),在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2.0%(P<0.05)。结论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治疗 成人房间隔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室间隔缺损的产前及产后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诊治的120例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于产前及产后行超声检查,对比两次检查的结果,统计产前检查的准确率,评价单纯室间隔缺损的类型、程度及心室水平分流状况。结果与产后检查结果对比,产前检查准确92例,准确率为76.7%,错误28例,错误率为23.3%;不同组别患儿的单纯室间隔缺损类型分布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孕晚期复查发现宫内自愈6例,占比5.0%;产后检查发现9例有自愈现象,占比7.5%;产后1年复查发现自愈4例,占比3.3%。确诊组患儿的缺损程度大于误诊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确诊组患儿的分流速度小于误诊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分流方向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超声在单纯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诊断中可发挥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产前及产后的超声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单纯室间隔缺损 产前 产后 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RAP)的诊断、监测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该孕妇孕前病史及本次妊娠过程。结果该孕妇于孕12+5周超声检查发现双胎其一胚胎停止发育,孕30周超声确诊为双胎一胎无心畸形,保守处理至孕33+4周因泵血胎羊水过多选择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分娩后新生儿无并发症。结论对于该类罕见TRAP病例,孕期需要严密超声随访,掌握终止妊娠时机。

  • 标签: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 无心畸形 双胎之一宫内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Bviruslargeprotein,HBV-LP)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乙肝)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乙肝患者和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乙肝五项及HBV-LP含量,并检测乙肝组治疗前后HBVDNA、HBV-LP含量变化,分析HBV-LP含量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HBeAg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高于NC组,其HBV-LP阳性率亦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HBVDNA、HBV-LP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后HBeAg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773,P<0.05)。以HBVDNA为金标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HBV-LP评价乙肝治疗效果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上升。结论定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LP含量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血糖正常的健康孕妇5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经检测示,观察组孕产妇HbAlc为(10.4±0.3)%,对照组为(4.9±0.2)%,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羊水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早产等情况呈HbAlc检测结果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产妇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妊娠结局具密切相关性,水平越高,母婴并发症发生风险越大,可将其作为重要的监测血糖控制的指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血清脂蛋白(a)与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近年来本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透析后血清Lp(a)、CRP、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透析后血清Lp(a)与CRP水平均明显低于透析前(P<0.05);研究组血清Lp(a)与CRP呈现正相关(P<0.05),与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结论应加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Lp(a)与CRP水平检测,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清脂蛋白(a) C 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检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89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成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对两组人员的检测结果以及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人员的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的含量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对应含量,同时,对照组人员的以上检测指标的阳性检出率也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可以将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及β2微球蛋白含量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表准,值得在临床检查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尿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G &beta 2微球蛋白 老年糖尿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行微创非体外循环治疗的104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2)和实验组(n=5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微创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护理中,有利于减轻疼痛,减小手术风险,预防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微创非体外循环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与机体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100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血糖正常到院产检的健康孕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对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HbA1c经检测为(10.2±0.3)%,健康体检的对照组经检测为(4.8±0.2)%,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孕妇羊水异常率、胎儿早产率、胎膜早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羊水异常、胎儿早产及窘迫、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妊娠结局与机体HbA1c水平呈正相关。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孕周、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可对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临床意义显著。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妊娠糖尿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手足口病患者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价值所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2月~2017年01月收治的5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健康儿童52例作为实验对照组;对两组手足口病患儿于临床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工作,最终对两组患儿检验结果加以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对比,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改善程度尤为显著(P<0.05)。结论临床对手足口病患儿在开展诊断工作期间,合理开展免疫球蛋白检验工作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工作,对于患儿的病情可以加以充分判断,从而为手足口病患儿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免疫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特征的心理障碍,据权威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抑郁症困扰的人群超过3.5亿人,成年人抑郁症患病率接近8.0%;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重复经颅磁刺激现被认为是抑郁症治疗的最优措施,本次研究就将以该方法展开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重复经颅刺激术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钉与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3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据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类型,随机分为65例长钉为对照组,65例钉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Harris髋关节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长钉与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相当,但较之长钉,钉内钉固定手术时间有效缩短,减少术中出血量,安全性更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长钉内固定 短钉内固定 股骨 随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择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其中尿蛋白阴性组患者41例,尿蛋白阳性组患者59例,选择同期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尿蛋白、HbAlc、mAlb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HbAlc、mAlb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lc、mAlb的水平标可较好的诊断糖尿病肾病病情,观察病情发展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蛋白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有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长期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均为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规律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各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增加临床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个案管理护理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并完成研究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34例和r-TMS治疗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r-TMS治疗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与假刺激。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修正Rankin量表(mR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汉密尔顿焦虑抑郁评分(HAMA、HAM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r-TMS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mRS、NIHSS、HAMA、HAMD均有显著改善。2)r-TMS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mRS、NIHS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3))r-TMS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HAMA、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r-TMS治疗有助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经颅磁刺激(r-TMS)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急性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75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成高频rTMS组(25例)、低频rTMS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及言语训练,低频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1Hz磁刺激治疗右侧Broca同位区,高频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5Hz磁刺激治疗Broca区,均为每天1次、每次15min,连续10d;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的汉语失语ABC检查表,评价其语言功能。结果3组患者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3组患者治疗前ABC评分无显著差异。低频组与对照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显著提高。高频组与对照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显著提高。低频组与高频组比较10d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ABC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优势半球Broca区高频rTMS及右侧Broca同位区低频rTMS均有利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功能康复。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后失语 急性期 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