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实施介入导管栓治疗以及外周静脉栓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1月~2018年05月收治的10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分组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3例)选择外周静脉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观察组(53例)选择介入导管栓疗法进行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栓效果以及患肢消肿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栓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同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患肢消肿效果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医疗人员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择介入导管栓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栓效果的提高以及患肢消肿效果的提高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康复以及生活品质提升。

  • 标签: 介入导管溶栓 外周静脉溶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应用动脉栓、动静脉联合栓、机械取栓三种不同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动脉栓、B组应用动静脉联合栓、C组应用机械取栓治疗,对比3组患者的栓效果。结果相比于A组与B组,C组在TIMI血流变化、急性血管再闭塞、病变狭窄程度的治疗效果更佳,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动脉栓和动静脉联合栓治疗效果而言,急性脑梗死应用机械取栓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脉溶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 机械取栓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干梗死诊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的30例脑干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为患者提供头颅CT、MRI、BAEP检查,对三种检查方式的阳性率进行分析。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BAEP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此次研究中,BAEP检测的阳性率为83.33%,MRI检测的阳性率为56.67%,CT检测的阳性率为46.67%,BAEP阳性率要比其他两项检测方式高,三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Ⅲ波及Ⅴ波潜伏期(PL),Ⅰ~Ⅲ波及Ⅲ~Ⅴ波峰间潜伏期(IPL)延长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够应用于脑干梗死患者的检查,其敏感性高,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干梗死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检测
  • 简介:摘要近几年,对于脑血管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本身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复发率较高,而急性脑梗死栓是因为患者脑动脉急性闭塞造成的,要进行早期治疗,在发病后的3个小时到6个小时内进行治疗能有效对大部分栓进行处理。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栓治疗方案和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集中阐释了相应的治疗用药,仅供参考。

  • 标签: 急性脑梗死溶栓 治疗机制 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栓时间及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间盘膨症状采用独活寄生汤治疗的临床优势。方法选择68位腰间盘膨确诊病患,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对其中34例予以独活寄生汤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及疼痛缓解程度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VAS评分降至(4.31±0.49)分;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VAS评分降至(2.05±0.28)分。结论常规西医基础上联合独活寄生汤对病患腰椎疼痛缓解效果更佳,对椎间盘活动改善作用更明显。

  • 标签: 腰间盘膨出 独活寄生汤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静脉栓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与静脉栓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脑动脉再通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脑动脉再通率为56.7%,对照组为23.3%,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静脉栓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动脉再通率,及时挽救患者生命,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静脉栓能有效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静脉栓的观察和护理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方法选取符合静脉栓的患者15例,通过早期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结果早期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栓治疗效果显著,院前院内栓绿色通道,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患者对栓治疗的认知度、依从性,同时充分发挥患者潜能、促使患者得到最大化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脑梗塞 静脉溶栓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实施静脉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56例患者均进行了静脉栓治疗,将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为27例和29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33.3%,总满意度为74.0%;护理组患者总并发症率为17.2%,总满意度为86.2%。两组患者结果对比,护理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以静脉栓治疗实施的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此治疗护理方法。

  • 标签: 超急性脑梗塞 静脉溶栓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各38例。阿替普酶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栓治疗,瑞替普酶组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比较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干预前后患者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结果瑞替普酶组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组,P<0.05;瑞替普酶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低于阿替普酶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瑞替普酶组左室收缩和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水平优于阿替普酶组,P<0.05。结论瑞替普酶静脉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梗死再通率,可减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牙龈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栓和动脉栓2种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栓治疗,对照组(静脉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脑梗死通人数,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通19例,对照组通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栓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预后效果也越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在心源性和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静脉栓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采用静脉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6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8例心源性患者采用静脉栓治疗,对照组38例非心源性患者同期采用静脉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2h、24h、7d后,两组患者的卒中症状评分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卒中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例,21.05%)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7.89%),两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与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采用静脉栓治疗心源性脑梗死患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重组组织 纤溶酶原激活剂 心源性 非心源性 脑梗死 静脉溶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梗栓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梗接受栓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栓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病率等方面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对于急性心梗栓治疗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溶栓治疗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栓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脑梗死静脉栓的心得与体会。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42例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2例患者栓前和栓中、栓后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后观察患者康复情况,总结护理心得。结果42例患者经过临床的精心护理与康复锻炼,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显效率78.57%,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经过超早期的栓治疗,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心得
  • 简介:摘要栓治疗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经济性高,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对于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缺血心肌及时再灌注、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随着栓药物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治疗效果并减少出血风险,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本文对近些年关于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栓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药物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栓方法治疗心源性脑栓塞的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中救治的心源性脑栓塞60例,根据栓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静脉,在对照组中使用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卒中量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使用静脉栓,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脑栓塞保守治疗法 心源性脑栓塞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分析急性脑梗应用静脉栓治疗的疗效,同时阐述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期间收取的4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病患,两组病患均给予静脉栓治疗,但是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护理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进行对比阐述。结果护理组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P<0.05);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5.25±2.26分,优秀)远远优于对照(82.56±3.16分,良好),两组比较(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病患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提升治疗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亦能尽快恢复病患的神经损伤、提升病患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对缓解目前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溶栓 疗效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对正常人凝血因子,抗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方法应用ACL2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酶原(PLG),用金标测D-D二聚体,对比上述禹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高压氧治疗可使FIB,PLG降低。D-D二聚体升高,APTT时间延长,对PT,AT-Ⅲ无影响。结论高压氧治疗主要影响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激活纤系统,同时对内凝血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为临床合理选择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正常人 病人 出血 凝血 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