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前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行CPR处理的25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的复苏总有效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对口、面罩给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多发性外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F患者的复苏总有效率显著高于VA、无脉电活动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前心肺复苏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通气方式、原发疾病、CPR前ECG(P<0.05)。结论前心肺复苏患者自发循环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原发疾病、通气方式、ECG表现。

  • 标签: 急救 心肺复苏 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疗养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本疗养临床送检培养的标本当中分离出的1000株病原菌建立研究,对所有的菌株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病原菌当中革兰阴性菌数量最多,共有802株(80.2%);研究经过耐药分析显示,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于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美洛培南以及亚胺培南药物的等耐药性相对较低,均低于20.0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肠球菌属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结论各类病原菌菌种对于抗菌药物存在有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上应当依据药敏试验的结果,结合机械能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起到有效地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疗养院 感染病原菌 耐药情况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医疗区(下文简称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科室药品 管理 问题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临床特点,提出院感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47例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遵循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的相关标准对患者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实验,分析检查结果和感染科室。结果检出最多的多重耐药菌是大肠埃希菌;最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是呼吸科;发生感染最多的部位是呼吸系统。结论定期检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情况,制订防控策略,是减少医院感染、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临床分析 医院感染 防控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紧急气管插管术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前急救时的应用价值,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前现场接受紧急气管插管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入选24例病例,17例前抢救实行插管时一次性成功,其中有15例安全转运至医院,经进一步抢救后均存活。7例患者前二次插管成功,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术对成功抢救危重症患者极其重要,急诊科医师均应熟练掌握。

  • 标签: 紧急气管插管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前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以此分析气道管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60例,选取时间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对60例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进行不同的气道管理措施气管插管+球囊、口咽通气管+面罩、口咽通气管+面罩+球囊,对应组别名称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1组、研究组2组、研究3组的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患者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组间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抢救成功率数据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前急救的过程中行气道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

  • 标签: 急性重症 酒精中毒 院前急救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感管理作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一部分,在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大医院已经充分的认识到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基层医院的感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医院的有效管理,为此本文就基层医院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基层医院 院感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病人前急救护理效果。方法收治6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常规组不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前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满意率96.77%高于常规组的70.97%,两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实施急救护理,可在最短时间内将患者送至医院,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 标签: 人院前 重度妊娠高血压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左心衰患者前急救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就诊,并患有急性左心衰病患72例,采用中心随机系统分为两组,各组例数均等。其中一组选择标准流程下急救措施,归为标准组;另一组则选择前急救措施,归为特殊组,比对两组病患的急救效果。结果经比对,标准组病患急救有效率为80.56%,病患及其家属对急救工作满意度为69.44%,而特殊组则分别为97.22%、94.44%,实验数据比对结果区别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左心衰的病患,采用前急救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整体急救效率,同时提升病患及其家属对急救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助于培养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左心衰患者 院前急救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幼保健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对2016年3月9日~2018年3月4日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18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90例,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76例患者达到显效、7例患者有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有31例、有效共38例、21例无效,总有效率76.7%(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同样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4%(85/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2/90)。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妇幼保健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尽快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护理管理方法 优质护理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前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行院前急救期间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发病后未拨打急救电话而直接送至医院急救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及急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发病到开始救治时间、急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急救成功率分别为96.00%(48/50)、82.0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急救在改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救治效果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救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电图在前急救中对急性肺栓塞诊断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性肺栓塞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高危组、非高危组各50例,两组患者发病早期心电图表现对比。结果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包括室上性心律失常、顺钟向转位、TV1-TV4倒置、aVR相应的R波振幅增加。与高危组相比,非高危组心电图往往在STV1、S1QⅢTⅢ及STV1均抬高,且相应的TV1-TV4倒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急性肺栓塞采用心电图加以早期诊断能减少其自身危险分层,具有临床诊断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图 院前急救 急性肺栓塞 诊断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入院前与入院后,医护人员默契配合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急救干预与合理,并研究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方法对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救干预的4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入院前后的急救护理,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之后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总结经验。结果在研究的40例患者中,其中2例(2.0%)患者因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现场插入气管辅助患者呼吸5例(12.5%),在口咽出开放气道3例(7.5%),在院外建立静脉通道29例(72.5%),安全运送至医院并接受抢救的患者38例(95.0%)。结论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与配合的默契程度以及前、院内的交接工作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急救配合 院前院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用于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救患者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4月到2018年1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前急救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2.0%,比对照组患者高16.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2.0%,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8.0%,二者相差14.0%,数据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患者的抢救时间短,并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 院前急救护理 抢救成功率 临床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分析72例2007年2月至2017年10月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急诊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安全性;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消失时间、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1例心力衰竭、1例心律失常、1例诱发出血和1例再次休克,发生率11.11%;对照组3例心力衰竭、4例心律失常、5例诱发出血和4例再次休克,发生率44.44%,P<0.05。干预前心功能指标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合并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和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血管再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静脉溶栓 急诊介入治疗 合并院前心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将其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采用前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出诊时间(10.4±2.0)min、急救时间(23.1±5.1)min、住院时间(11.8±1.0)d均优于对照组(15.2±2.8)min、(39.7±7.2)min、(16.8±0.9)d。同时观察组的救治成功率97.4%、护理满意度97.4%均高于对照组82.1%、79.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前抢救中实施急救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 急性脑卒 院前抢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前急性脑动脉夹层(A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前救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结果详细的问诊、体格检查及心电图检查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常能据此做出初步诊断。镇静、止痛、降压使用β受体主治剂控制心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治疗的关键。结论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常规心电图检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误诊、漏诊,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愈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前早期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梗患者前给予阿司匹林和替格瑞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本中心救治的90例患者(急性心梗),救治时间为2015年3月7日至2017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45例,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对照组)以及阿司匹林+替格瑞罗(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阿司匹林+替格瑞罗)治疗期间心肌梗死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心肌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阿司匹林),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罗治疗急性心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梗 阿司匹林 替格瑞罗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达龙前急救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一共6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3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对照组一组(3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实施可达龙前急救治疗以及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DBP(73.21±5.14)mmHg、SBP(102.11±12.01)mmHg、HR指标(75.01±4.61)次/min与对照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的DBP(80.14±6.05)mmHg、SBP(115.15±12.05)mmHg、HR指标(111.01±4.09)次/min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可达龙前急救治疗后,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可达龙院前急救 快速性心律失常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