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诊断疾病是每位医师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常规实践活动。没有正确、规范、完善的诊断。就没有正确、恰当、合理的治疗。因此,诊断疾病的水平是体现医疗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方面。规范的诊断疾病程序是培养和训练医师临床思维,

  • 标签: 诊断思路 程序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温馨病房创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心血管内科四区于2016年8月~2016年10月通过将护理程序的五个步骤应用于温馨病房创建过程中,对病房硬件,优质服务,护士礼仪进行评估后,从团队主线,质量主线,创新主线出发,提高病房硬件设施,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在温馨病房的创建过程中加入护理程序后,病房总体评分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温馨病房”创建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温馨病房”创建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温馨病房”创建中应用护理程序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程序 温馨病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明确综合护理程序对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综合护理程序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4.90%(44/98),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占55.10%(54/98),在对照组的基础,应用综合护理程序;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作为对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对比对照组的65.9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小儿腹泻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促进住院情况转归,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小儿腹泻 综合护理程序 症状改善时间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应用整体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的2月~2017年的2月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69例腹泻患儿,按照随即次序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制定整体护理程序施护,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观察组患儿家长与对照组相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整体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护理,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保障其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腹泻 整体护理程序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科术后护理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46例外科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术后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采用术后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术后24h、72h疼痛情况以及术后72h内使用止痛药比例,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和72h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2h内使用止痛药的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的实施使护理的针对性显著增强,使外科患者术后护理的质量得到提升,从而有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及病情的有效恢复。

  • 标签: 外科手术 护理程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告知程序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住院期间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患者住院期间则实施护理告知程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认知评分、咯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护理采用护理告知程序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咯血时间等,并对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告知程序 肺结核 临床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全面开胸患者应用护理程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8.87±2.41)d,低于对照组(24.61±4.01)d;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81±3.64)%,对比对照组(27.81±5.13)%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51±1.33)分,也优于对照组(87.21±2.48)分,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疾病的知识普及,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从我院的三个不同的科室选取90例不同病况的患者来探讨出更加适应现今的医学模式的分级护理查房模式。结果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和健康理念,探讨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的作用。结论分级护理查房在实施护理程序中更有利于提高护理服务理念,满足患者的生理以及心理上的需要。

  • 标签: 分级护理 查房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的临床疗效,为根治胃肠肿瘤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本院外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30例。依患者状况、肿瘤情况采取对肿瘤的针对性切除。结果通过手术治疗其中24例患者痊愈,3例患者复发后经二次治疗后根治,3例治疗无效后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早期无特征性,早期发现困难,较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能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胃肠肿瘤 外科手术 切除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可使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使护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分别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住院时长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入院就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长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预见性护理程序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髁骨折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34例肱骨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4例肱骨髁骨折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患者疼痛缓解,舒适感增加,能够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均未发生感染,患者能够在允许的限度内保持最大活动量,发生1例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患者焦虑情绪缓解,同时了解了功能锻炼的知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91.2%(31/34)。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缓解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促使患者生命体征达到稳定状态,维持有效的组织灌注,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出现的并发症能及时处理,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FMA评分及FI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常规护理 急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7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7例对照组和3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可取得更为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科护理 血红蛋白 红细胞计数
  • 简介: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一种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的急性肠缺血性疾病,且本病临床误诊率高,有报道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死亡患者中90%系由于延误诊断所致[1]。我院消化科曾收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突发脐周阵发性绞痛伴腹泻便血1d,伴有出冷汗、黑朦,腹泻后疼痛稍有缓解,至入院前10次余,均为稀水样便,第3次大便中伴有大量鲜血,之后为黑便,有腥臭味,病程中无发热,无头晕头痛,未见呕血,入院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a余,最高160/120mmHg,平时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片,血压基本控制在14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有吸烟史40a,1包/d,嗜酒史40a,黄酒500g/d。Hb142g/L,RBC4.7×1012/L,WBC11.39×109/L,N0.448,L0.45,PLT279×109/L;粪常规:外观血液++++,隐血++++;电解质:K+3.3mmol/L。腹部平片、腹部B超、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因患者有剧烈腹痛伴便血、出冷汗考虑为缺血性肠病,...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根据其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使用急诊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了解其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率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全面的急诊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率,临床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脑动静脉畸形在大小、形态和组织结构可谓千变万化。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有些是动脉直接与静脉沟通(瘘型),在瘘口处血管异常扩张成瘤样。幕动静脉畸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旨在幕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幕上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
  • 简介:我科自2002年开始使用带隐形卡环铸造支架修复体,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2-06~2005-06我们修复患者21例,应用隐形卡环27件,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前牙应用21件,双尖牙6件.

  • 标签: 牙科卡环 义齿 局部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应用于老年性睑下垂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上脸皮肤松弛矫正术的30例老年性上脸下垂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6年5月-2017年2月期间,将其依据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单号)与观察组(双号),每组各15例患者,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上脸皮肤松弛矫正术,对比2组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老年性上脸下垂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对比明显可见,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睑皮肤松弛矫正术应用于老年性睑下垂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 老年性上睑下垂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