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幼保健的护理管理方法及其特点。方法对2016年3月9日~2018年3月4日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18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管理方法,对照组9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90例,采用优质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有76例患者达到显效、7例患者有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92.2%;对照组中,达到显效的患者有31例、有效共38例、21例无效,总有效率76.7%(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同样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4.4%(85/90),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2/90)。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妇幼保健的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尽快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护理管理方法 优质护理 特点
  • 简介:摘要超说明书用药指的是药品在使用的过程中,其用法用量、适用人群、给药途径以及适应证等,不包括在FDA批准的药品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目前我国针对超说明书用药尚无相关的法律规定,而2010年广东省药学会则制定了一部《药品未注册用法专家共识》,这是我国由专业学会发布的、针对超说明书用药而提供的第一部行业指导意见。而2013年四川省也发布了相关的专家共识,但都不具备法律效力。因此为了确保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即对妇幼保健门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做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

  • 标签: 妇幼保健院 门诊 超说明书用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长沙市某妇幼保健出生缺陷的有关资料开展研究,为提高人口质量、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及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方法要求,以长沙市某妇幼保健为基础收集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包括《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和《围产儿数季报表》。结果该院出生缺陷发生率为321.18/万,对2011、2012和2013三年的缺陷数进行总的统计分析可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下降趋势;分娩产妇常住址为城镇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94.54/万,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44.33/万,农村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三年间主要出生缺陷种类为外耳其他畸形、马蹄内翻足、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尿道下裂、并指(趾)。结论该院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高于城镇。本研究显示每年前5位出生缺陷排序的变化,发病率最高的是外耳其他畸形。

  • 标签: 出生缺陷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的妇幼保健模式对妇女保健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孕妇学校的8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合对照,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妇幼保健的模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全程化妇幼保健干预,观察分析两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人员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6.98%,低于研究组的25.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全程化的妇幼保健模式应用到妇幼保健工作中,能实现孕产妇规范化的系统管理,使得保健工作更加全面高效,而且能有效降低孕妇不良妊娠发生率,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 标签: 妇幼保健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母乳喂养护理方案在妇幼保健中的效果以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为母乳喂养护理在妇幼保健方面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母乳喂养护理的120名产妇纳入研究范围,为便于直观的研究和对比,在研究过程中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组别,分别为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产妇均为60人。对研究1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2组产妇在研究1组基础上加入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并在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产妇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对比后发现,研究2组产妇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研究1组的产妇,两组产妇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护理方案的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医疗价值,此种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效的保证了新生儿和产妇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此种护理手段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护理 妇幼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及效果探。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11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116例产妇以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各58例的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参考组。参考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产妇给予母乳喂养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产妇产后1周泌乳量,以及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产妇的乳汁分泌状况显然优于参考组产妇;并且,6个月后,试验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成功率62.1%明显高于参考组32.8%,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幼保健中母乳喂养护理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升母乳喂养成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了解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对就业相关情况的认知现状和心理健康水平,探寻大学生失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广西大学生新失业群体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别发放现状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各90份,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失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地多为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观愿意前往基层的几乎没有;择业主要考虑发展前景、个人兴趣爱好,认为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减少,高校扩招增加供给、学校对用人单位的宣传不足;对于就业指导不满意,希望获得更多的用人单位信息、个性化心理辅导;对于国家的失业政策了解很少;SCL-90结果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阳性症状比例最高。结论本文从学生个人、高校、社会和政府层面分析了大学生失业原因,并提出了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建立健全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强化政府责任、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新失业群体 就业保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南医疗(下文简称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问题,并提出有效的管理办法。方法全面分析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现存的问题,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后的管理质量。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临床科室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抢救车药品、常用备用药品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后,南临床科室药品的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均明显提升,且药患纠纷率明显减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南临床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较多,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强化管理,可明显提升药品达标率、去向明确率与有效使用率,且有助于降低药患纠纷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科室药品 管理 问题 PDCA循环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接收的保健儿童6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儿童年龄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为310例1~2岁儿童,男孩160例,女孩150例,对照组为290例>2~3岁儿童,男孩150例,女孩140例。两组儿童均抽取末梢血(无名指)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检测微量元素含量并做详细记录,比较两组儿童的微量元素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缺铁发生率(71.94%)和缺锌发生率(79.03%)均高于对照组(50.34%、42.07%)(P<0.05);试验组的铁元素值(6.60±0.55)μmol/L、锌元素值(68.30±7.20)μ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90±0.20)、76.05±9.78)μmol/L(P<0.05)。結论在儿童保健中检测微量元素,可充分了解儿童自身的微量元素情况,根据科学检测结果便于及时地补充失衡元素,这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儿童保健 微量元素 检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将于我中心接受儿童保健200名儿童设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年龄段不同,分为分析组100名(1~2岁),对照组100名(3~4)岁,比较两组儿童机体末梢血中微量元素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显示,分析组缺锌率、缺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平均铁元素与锌元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保健微量元素检测可对儿童自身微量元素情况予以有效评估,以此为儿童及时补充缺乏、失衡元素意义重大,是保证儿童健康生长的重要举措。

  • 标签: 儿童保健 检测 微量元素 影响
  • 简介:摘要医院管理中,感管理时期重要的组成环节,目前很多大城市的医院不断的提升感管理水平,并且严格按照我国卫生部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管理,社会反响良好。而大部分基层乡镇卫生感管理方面却存在诸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不规范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类药物等,阻碍了乡镇卫生的医疗体制改革与医疗卫生进步,更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与社会和谐稳定。

  • 标签: 乡镇卫生院 院感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保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亦不断提升。对医疗机构来说,怎样做好孕妇孕期的保健服务,如何衡量孕期保健服务的质量成为新时代妇幼工作者的一大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市市医院、乡镇卫生及我院住院分娩的共计20505例的临床案例的质量问题入手,对孕期保健的问题展开探讨,得出产妇做好孕期保健,能够有效降低母婴危险,提升生育质量的结论。旨在通过研究与分析对相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完善住院分娩保健工作质量的管理及评估体系,促进妇幼保健工作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 标签: 住院分娩 产科质量 保健工作
  • 简介:摘要孕产期保健是保障母婴安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孕产妇保健技术在整个孕产期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母婴安全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母婴安全不仅是某一个家庭所要求的,更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因此,我将在这篇论文中展开我对孕产妇保健技术应用的一些看法。

  • 标签: 孕产妇 孕期保健 适宜技术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营养保健对孕妇健康的影响。方法抽选我中心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入的30例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孕妇营养状况良好,胎儿发育正常。结论加强营养保健,能够充分供给孕妇身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孕妇的身体健康,从而确保胎儿从母体吸收足够的营养成分以供其生长发育所需,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 孕妇 胎儿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期保健护理的实施意义。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孕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为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经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进行孕期保健护理,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及自然分娩率均优于对照组,X?值分别为7.16、6.35、8.58、13.50,P均<0.05。结论为孕产妇实施孕期保健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孕产妇 孕期保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高危妊娠的临床监护和护理保健,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高危妊娠的孕产妇120例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早期对高危妊娠孕产妇进行监护,认真做好保健工作,大大降低了高危妊娠的危险性。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的临床监护和护理保健,使高危孕产妇顺利通过妊娠和分娩。

  • 标签: 高危妊娠 孕产妇 临床监护 护理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干预研究效果。方法收治2016-7至2017-8共80例围绝经期妇女。常规组对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对妇女实施保健和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常规组的77.5%(P<0.05)。观察组患者的保健干预满意率100%高于常规组的85(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实施保健干预,可延长其更年期时间,改善妇女焦虑等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保健干预 围绝经期妇女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生期保健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入的30例围生期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孕产妇均顺利分娩,未出现分娩并发症;孕产妇在产前、产后抑郁、宫缩乏力、产后泌尿道感染、产后排尿、排便困难方面均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改善;未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均可采用母乳喂养;孕产妇掌握了相关的保健知识。结论围生期保健能够大大提高孕产妇对保健知识的掌握,保障孕产妇及胎儿、新生儿的健康,避免或减少新生儿畸形,降低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生期 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模式。方法在2016年12月到2018年3月选取我院中进行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中使用高效的保健模式,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结果实验组中有37例妇女达到非常好的保健效果,有2例妇女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有1例妇女达到较差的保健效果。对照组中有21例妇女达到非常好的保健效果,有8例妇女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有11例妇女达到较差的保健效果。结论对围绝经期妇女使用高效的保健模式,能够提高妇女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围绝经期 妇女 保健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更年期妇女保健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与常规保健治疗的对比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88例更年期妇女,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患者,常规组采用常规保健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接受治疗后性激素指标及其他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更年期妇女保健应用性激素替代疗法,不仅能够优化患者的各项指标,而且能缓解更年期症状,具有非常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性激素替代疗法 常规保健疗法 更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