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对我院1998-10~2003-04进行动态脑电监测儿童睡眠障碍(夜惊、梦游)的患儿85例的病因、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如下.

  • 标签: 睡眠障碍 儿童 脑电描记术 干预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对象,同期选择非感染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PCT、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等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高,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观察组的PCT、WBC、CRP等水平,与该组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监测降钙素原应用于抗感染治疗的效果非常显著,即能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予以充分反映,且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监测感染情况,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动态监测 抗感染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卒患者心电图监测与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资料及心率变异情况,其中,急性脑卒(脑梗塞与脑出血)患者60例,非心脑血管者患60例,患者发病1周内,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患者的实际心电信号,患者24h最快心率与最慢心率,分析并比较患者的24h平均心率,比较患者24h室性、室上性心率失调的实际情况,分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研究组脑卒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两组在SDNN、rMSSD、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1,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相比较其在SDNN、SDANN、rMSSD及PNN50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急性脑卒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迷走神经的兴奋性较低,患者交感与副交感间的平衡被打破,其心率变异性降低。

  • 标签: 急性脑卒 动态心电图监测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失常性冠心病的诊断与监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至2018年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别进行常规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检查率。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且动态心电图在病变部位的检测率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监测患者的心率以及冠脉缺血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为心肌缺血无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的3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作为研究组,选同期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动态心电监测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比对照组长,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心肌缺血检出率和阵次比例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发作期动态心电图ST段降低幅度无差异性。结论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能提高监测的灵敏度,能在发作情况准确检出,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式,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心肌缺血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用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间动态血压的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对43例血液透析患者及40例正常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变化的各项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最高收缩压与最低收缩压的差值、最高舒张压与最低舒张压的差值、日间平均收缩压与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值、日间平均舒张压与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夜间血压持续升高,昼夜节律变化不明显。

  • 标签: 动态血压 尿毒症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20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以动态血糖监测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胰岛素泵常规治疗护理)与实验组(60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耗时、胰岛素用量等数据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护理3个月、6个月后ADL生活质量量表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给予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反应时间 (R)、凝血形成时间 (K)以及最大振幅 (MA)在脑梗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 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将其分为脑梗死急性期 95例与脑梗死恢复期 9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员 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血液标本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栓弹力图分析仪检测血 FIB、 R、 K、 MA水平,并比较不同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 结果: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均明显高于恢复期患者及对照组 (P<0.05),并且脑梗死恢复期患者 FIB、 R、 K、 M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急性期患者治疗后各时相 FIB、 R、 K、 M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且呈随时间递减趋势。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FIB、 R、 K、 MA水平明显升高,可动态监测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辅助临床诊断,并可根据 FIB、 R、 K、 MA水平的变化实现对脑梗死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监测 纤维蛋白原 凝血相关指标 脑梗死 临床诊断 治疗与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胃镜消毒后来的微生物监测,对我院胃镜消毒的消毒质量进行评估,为控制由胃镜消毒不严所引发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GB15982-2012[1]和《消毒技术规范》[2]要求的方法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判定。结果胃镜消毒不合格率达到了16.11%。结论工作人员在胃镜清洗、消毒、管理和使用工作中存在瑕疵,导致了胃镜消毒质量的下降。

  • 标签: 胃镜 监测 消毒 质量
  • 简介:动脉血栓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大多采用抗血小板药对该类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有报道显示,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病死率下降15%~44%。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室监测手段,抗血小板药未能在一些患者,尤其是阿司匹林抵抗患者中取得理想效果。因此,寻找最佳的阿司匹林抵抗实验诊断方法,对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将对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实验监测作一综述。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实验监测 动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34例备孕及不孕患者超声监测排卵52个周期,对其卵泡的发育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进行观察,进一步指导临床进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院行排卵监测34人,5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49周期,药物周期3周期。结果监测52个周期有10个周期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19.23%。其中自然周期31例,有排卵周期24例共42周期,有9例成功妊娠,周期妊娠率21.42%。子宫内膜平均厚度(10.02±2.147)mm,卵泡排出时平均大小(19±1.589)mm。药物周期3例,克罗米酚促排卵周期2例,子宫内膜厚度(8±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7.75±0.3536)mm;来曲唑促排卵周期1例,子宫内膜厚度(10±0.00)mm,卵泡排出时大小(18.5±0.3536)mm;该例成功妊娠。结论超声监测排卵能直观观察卵泡及内膜生长情况、在自然周期及药物周期均能为排卵监测提供良好的形态学支持,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排卵监测 自然周期 药物周期
  • 简介:摘要麻醉深度监测可以稳步的提升麻醉的基本质量,确保患者在围术期内更加安全,可以尽快恢复至健康状态。合理的麻醉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手术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此次研究重点分析麻醉深度监测的进展。

  • 标签: 麻醉深度 监测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动态血压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接收的9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展开24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监测的结果。结果在对比两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时,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对比中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非杓型比例、晨峰出现频率均超过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24h动态监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昼夜血压和变化规律,可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态血压 高血压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7月~2018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与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组间差异明显(P<0.05);动态心电图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为82%(41/5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48%(24/50),组间差异明显,X2=13.2587,P<0.05。结论冠心病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黄疽仪在婴儿黄疸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黄疸儿均血测胆红素和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通过血测胆红素与经皮测胆红素比较,通过t检验,得出P〉0.05,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黄疸仪是监测婴儿黄疸的较好方法。

  • 标签: 黄疸 新生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预防接种的疫苗开展回顾性分析。对接种者所发生的异常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应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接种疫苗进行统计。结果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一共接种13426例,发生异常反应率为0.83%。其中一般反应发生率为76.78%,异常反应发生率为14.29%,心因性反应发生率为8.93%;异常反应中接种疫苗有白破、HIB、麻风、水痘、麻腮风等。心因性反应为流感疫苗、卡介苗。没有出现疫苗质量问题和预防接种事故问题。接种后出现发热/红肿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血管性水肿、惊厥、过敏性皮炎、癔症、荨麻疹,各个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表现相比较,存在一定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情况进行了解后,加强监测,确保疫苗质量,规范工作流程,从而达到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出现,提升接种成功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异常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所导致的代谢障碍,细胞受损的整个病理过程所作出的反应。本文旨在探讨产科休克的临床诊治。

  • 标签: 产科 休克
  • 作者: 谭秀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患者多伴有心肌缺血,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是加重患者病情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因素,故临床需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予以尽早检出。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动态心电图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临床中比较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能够做到24h对患者体征表现进行监测,这是传统心电检测方式无法比拟的。动态心电图具备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虽然不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水平,但其诊断结果在临床诊断上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医学参考价值。本文对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分析。

  • 标签: 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收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的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观察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常规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64.10%,观察组患者中,检查有效率为92.31%,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观察组患者中,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等检查效果率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常规组患者的房性早搏二/三联、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成对的检查效果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查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更具有临床意义,能够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评价。方法对以往接收过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86例,这86例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相关标准,针对这86例患者需要进行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其中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36例,整体年龄小于40岁为20例,40-50岁之间为35例,大于50岁为31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5.8±4.3)岁,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治疗,通过一个疗程治疗后进行比较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上均有可比性。根据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接收过8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根据动态心电图进行病人检测,其中检测率为87.95%(73/83),而复合性心律失常为38例、心律失常为35例。结论通过对接收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对心血管疾病检查有很好疗效,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费用和治疗时间。而不良反应几乎没有,所以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可以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效治疗,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技术 心血管疾病 疗效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