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撬空心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择84例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治疗;观察组开展经皮撬空心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跟骨骨折康复效果;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治疗前后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跟骨骨折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关节面复位丢失、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干预前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Bohler和Cissens角、跟骨宽度和高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撬空心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确切,可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跟骨宽度、高度和相关角度,减少并发症,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与经皮撬空心固定术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8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经皮撬空心固定术治疗(A组,n=40)与采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n=40)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两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无差异(P>0.05),A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骨折应用“L”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经皮撬空心固定术治疗,均可促踝关节功能恢复,但经皮手术具更高安全性,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ldquo L&rdquo 型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撬空心固定与“L”型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2016年2月-2018年1月跟骨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L”型切口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撬空心固定治疗。比较两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手术前后患者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损伤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跟骨骨折患者行经皮撬空心固定疗效肯定,可更好恢复跟骨结节高度和宽度,减轻手术创伤和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皮撬拔空心钉固定 &ldquo L&rdquo 型切口 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旋髓内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骨科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观察组40例采用旋髓内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长、术后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术中耗时、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长、术后愈合时间方面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在此次试验中并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内固定术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旋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60例患者给予股骨近端旋髓内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60例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下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旋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手术。结果股骨近端旋髓内的治疗方法要优于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等优点。此外,还能够大大的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比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效果强很多,能够为之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股骨近端旋髓内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通过分组采用不同治疗手段进行手术。结果股骨近端旋髓内的治疗方法要优于锁定钢板的治疗方法。结论股骨近端旋髓内的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稳定等优点。此外,还能够大大的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比锁定钢板的治疗方式效果强很多,能够为之后的康复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 标签: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安全管的时机和管前后的护理措施。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60例(2016.5.12-2017.5.12),其中对常规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的护理依从性分别为96.67%与80.00%,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与13.33%,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等到其病情稳定后,应掌握合适的管时机,便于提高安全性,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拔管 气管切开 安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治疗胫骨骨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1月到2016年9月,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31例胫骨骨折患者。结果本组31例患者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术后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断裂,骨折无旋转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间35~75(42.5±3.4)min。所有患者骨折术后均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12~16(13.2±0.8)周,术后功能采用Johner-Wruh评分评定疗效优27例,良4例。结论采用阻挡技术结合外固定器辅助髓内闭合治疗胫骨骨折,扩大髓内手术适应范围,术后骨折复位及固定满意,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胫骨 骨折 髓内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伤椎置4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伤椎置6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伤椎置6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伤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分析磷脂综合征患者膜突蛋白抗体表达情况,并探讨膜突蛋白抗体在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发生中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70例磷脂综合征患者(包括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者)及10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膜突蛋白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制备鼠源性单克隆膜突蛋白抗体,加入正常人富血小板血浆中,检测其诱导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同时加入单克隆抗体和膜突蛋白,检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结果:在5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血栓患者和20例磷脂抗体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中,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6%和65%,显著高于其他自身抗体(C端膜突蛋白抗体、血小板抗体、心磷脂抗体、β2糖蛋白Ⅰ抗体)的阳性率。鼠源性单克隆N端膜突蛋白抗体有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而该作用可被N端膜突蛋白抑制,但不能被二磷酸腺苷激活途径抑制物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四肽所抑制。结论:大部分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存在N端膜突蛋白抗体阳性,且该抗体的产生可能与磷脂综合征患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相关。膜突蛋白抗体在诊断和治疗磷脂综合征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 标签: 膜突蛋白 自身抗体 抗磷脂综合征 血小板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罐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以电针结合放血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直接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结合放血罐治疗颈源性头痛效果要比单纯电针罐治疗明显。

  • 标签: 颈源性头痛 拔罐法 针灸法 放血法
  • 简介: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静脉穿刺针后止血法通常是在穿刺点的上方压迫,时有引起皮下血肿或瘀血的现象,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再次静脉穿刺.我们对130例静脉穿刺后采用远心端压迫止血法,避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静脉穿刺 拔针 出血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络罐配合耳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给予刺络罐配合耳针一次/周,连续24周,并且未见到明显副作用。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6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70%。结论刺络罐配合耳针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刺络拔罐 耳针 慢性荨麻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蓝光配合刺络罐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均给予红蓝光同时每周刺络罐1次,连续治疗12周,并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果80例患者中痊愈39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94%。结论红蓝光配合刺络罐疗法治疗痤疮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红蓝光 刺络拔罐 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升患者护理体验与质量,有效抑制ICU意外管事件的发生,本文拟设计并开发了ICU意外管统计信息系统来解决以上问题。方法本系统以JAVA为编程语言、J2EE为开发平台、UML为建模语言、Oracle为数据库管理技术,完成了ICU意外管统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来满足ICU意外管管理工作迫切的信息化需求。结论对ICU置管患者进行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并对管信息进行实时存储,更将ICU意外管风险评估与预警应用于信息管理系统之中,为ICU患者置管与管提供全程流程化、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本系统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医生与护士的工作量,让最多的传统手工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完成与管理,更提升了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意外拔管 护理信息化 重症监护室 J2EE MV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刺络罐联合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组实施刺络罐联合温和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疱疹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疱时间、平均结痂时间、平均脱痂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络罐联合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加快带状疱疹恢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拔罐 带状疱疹 温和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带锁髓内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长骨骨折患者52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以及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6例,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固定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带锁髓内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依据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骼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对比钢板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医学中的进一步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钢板固定 下肢长骨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通过弹性髓内治疗小儿长干骨骨折的疗效。方法1例股骨中段骨折、1例肱骨中段骨折、1例胫骨中段骨折都采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治疗,评价临床疗效。绪果术后3例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3例全部获得骨性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根据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等进行评定,优2例.良1例。结论弹性髓内是治疗小儿长干骨骨折的一种理想,可靠的内固定方法,其疗效满意。

  • 标签: 骨折/外科学 骨折固定术.髓内